洽人望。」朝士皆笑其姦佞。又鞫鄒浩事,被禍者七八 百人,天下怨疾,為二蔡、二惇之謠。徽宗雅惡之,乃以 寶文閣待制知潤州,尋放歸田里。蔡京為相,復拜工 部侍郎、兵部尚書。崇寧初,同知樞密院,卒,贈特進。長 子郊,後坐指斥誅,流其次子邦於涪,而追貶惇單州 團練副使,其祀遂絕。人以為「惇平生數陷忠良之報」 云。
安民
按《尚友錄》:民,長安石工也。崇寧間,頒蔡京所書《元祐 黨碑》,刻石於州縣,令、監司長吏廳皆刻石。安民時應 役,辭曰:「民愚人,固不知立碑之意,但如司馬相公者, 海內稱其正直。今云奸邪,民不忍刻也。」府官怒,欲加 之罪,民泣曰:「被役不敢辭,乞免鐫『安民』二字於石末, 恐得罪後世。」聞者愧之。
安堯臣
按《宋史鄭居中傳》:「安堯臣者,亦嘗上書論燕雲之事, 徽宗然之,命以官,後竟為姦謀所奪。堯臣嘗舉進士 不第,蓋惇之族子也。」
安扶
按《宋史安燾傳》:「燾子扶,靖康時為給事中。金人入京 師,責取金帛,扶與梅執禮、陳知質、程振皆見殺。」
安丙
按《宋史安丙傳》:「丙字子文,廣安人。淳熙間進士,調曲 水丞。吳挺為帥,知其才,邀致之,改秩知新繁縣。丁內 艱,服除,通判隆慶府。開禧二年,邊事方興,程松為四 川宣撫使,吳曦副之,丙陳十可憂於松。既而曦奏丙 為隨軍轉運使。曦僭號稱臣於金,以丙為中大夫、丞 相長史。丙不得脫,度徒死無益,陽與而陰圖之,遂與」 楊巨源、李好義等謀誅曦。加丙端明殿學士、知興州 安撫使兼四川宣撫副使。時方議和,丙獨戒飭將士, 恫疑虛喝,以攻為守,威聲甚著。七年,丙使所愛吏安 蕃、何九齡合官軍夜襲秦州,敗歸。王大才執九齡等 七人斬之,而訟丙於朝。詔丙同知樞密院事兼太子 賓客,賜手書召之。行次廣德軍,進觀文殿學士、知潭 州。湖廣安撫使。御史李安行劾之,授崇信軍節度使、 開府儀同三司、萬壽觀使,辭還蜀。董居誼帥蜀,大失 士心。十二年,聶子述代之,紅巾賊張福、莫簡叛入利 州,子述遁去。時四川大震,甚於曦之變,詔起丙為四 川宣撫使,予便宜。明年,進少保,卒。
安世通
按《宋史安世通傳》:「青城山道人安世通者,本西人。其 父有謀策,為武官,數以言千當路,不用,遂自沉於酒 而終。世通亦隱居青城山中不出。吳曦反,乃獻書於 成都帥楊輔,輔有重名,蜀中士大夫多勸以舉義者, 而世通之言尤切至。輔不能決,遂東如江陵,請吳獵 舉兵以討曦。未幾,曦敗,獵使蜀,薦士以世通為首云。」
安實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實字子仁,崇安人,書記哀長吉曾孫。將 預計偕,以避嫌易今姓。苦志刻學,寒暑手不釋卷,授 徒自給,勸駕凡三,竟齟齬負所學,抑鬱以死,人多惜 之。」
元
安祐
按《河南通志》:「祐,磁州人。弱冠上書,世祖奇之,授以近 侍官,每有委用,規模宏遠。官至集賢大學士,卒贈平 章政事,追封興國公,諡文康。」
安明本
按《山西通志》:「明本,山陰人,初為千夫長,戍繁峙。韓元 帥浩見明本特異,授以忠州都統,賜之銀符,使招誘 殘民,復歸田里。後遷平陽元帥,百姓惜其去,攀號留 之。於是復召還忠州,以慰百姓。」
安藏
按《元史陳顥傳》:「顥遊京師,登王磐安藏之門。磐熟金 典章,安藏通諸國語,顥兼習之。」
安熙
按《元史安熙傳》:「熙字敬仲,真定槁城人。祖滔、父松,皆 以學行淑其鄉人。熙既承其家學,及聞保定劉因之 學,心向慕焉。方將造其門,而因已歿,乃從因門人烏 叔備問其緒說。熙簡靚和易,務為下學之功。遭時承 平,不屑仕進,家居教授垂數十年,四方之來學者多 所成就。既歿,鄉人為立祠於槁城之西。」
安文憲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文憲延祐中守廬州,興學重農,子視斯 民,所欲與聚,卓有異績。」
安思承
按《河南通志》:「思承,磁州人。初拜監察御史,改戶部郎 中,仕至山東道肅政廉訪使,歷官清儉,卒贈樞密院 副使,追封武威郡公,諡貞肅。有《竹齋詩集》。」
安舉宗
按《雲南通志》:「霑益州土知州安舉,宗元時為曲靖宣 慰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