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《吳書》,「琮小子吳,孫權外孫,封都鄉侯。」
全尚
按《吳志孫亮全夫人傳》:「夫人,全尚女也。夫人立為皇 后,以尚為城門校尉,封都亭侯,代滕引為太常衛將 軍,進封永平侯,錄尚書事。」
全端
按《吳志孫亮傳》:「諸葛恪率軍遏巢湖,城東興,使將軍 全端守西城,都尉留略守東城。」
全褘
按《吳志孫亮傳》:「太平二年十一月,全緒子褘以其母 奔魏。」
全儀
按《吳志孫亮傳》:太平二年「十一月,全緒子儀奔魏。」
全靜
按:《吳志全琮傳》:「琮子懌降魏,兄子褘、儀靜等亦降。」
全熙
按《吳志孫亮全夫人傳》:「魏大將諸葛誕以壽春來附, 而全懌、全端、全褘、全儀等並因此際降魏,全熙,謀泄 見殺。」
晉
全子棲
按《尚友錄》:子棲為文,自課一文必三草,十年後悟其 淺近,盡付於火。平生凡三焚其所集之文。
南齊
全景文
按《南齊書呂安國傳》:「吳郡全景文,字弘達,少有氣力。 孝建初,為竟陵王驃騎行參軍,以功封漢水侯,除員 外郎,積射將軍。泰始二年,為假節、寧朔將軍,除長水 校尉,假輔國將軍,北討薛索兒於破釜,領水軍斷賊 糧運。仍隨太祖於葛冢、石梁,再戰皆有功。除前軍將 軍,封孝寧縣侯,除寧朔將軍、游擊將軍,假輔師將軍」、 高平太守、鎮軍安西二府司馬、驍騎將軍。元徽末,出 為南豫州刺史、歷陽太守,遷南琅邪濟陰二郡太守。 建元元年,以不預佐命,國除,授南琅邪太守,遷光祿 大夫、臨川王征西司馬、南郡太守。還,累遷為給事中、 光祿大夫。永明九年卒。
全暉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暉,洛州刺史。」
陳
全緩
按《陳書全緩傳》:「緩字弘立,吳郡錢塘人也。幼受《易》於 博士褚仲都,篤志研翫,得其精微。梁太清初,歷王國 侍郎,奉朝請,俄轉國子助教,兼司義郎,專講《詩》《易》。紹 泰元年,除尚書水部郎。太建中,累遷南始興王府諮 議參軍。隨府詣湘州,以疾卒,時年七十四。緩治《周易》 《老》《莊》,時人言元者咸推之。」
唐
全師朗
按《十國春秋》,前蜀王宗朗,本姓全,名師朗,金州人也。 唐昭信節度使馮行襲據金州,師朗居戲下為親校。 及王宗賀攻行襲,行襲奔均州,師朗遂以其城降。「高 祖嘉其功,賜姓王氏,名宗朗,與諸子輩連文,補金州 觀察使,割渠、巴、開三州以隸之。居三月,金州復為行 襲所取,宗朗不能守,奔成都。已而蜀兵又克金州,仍」 以宗朗為刺史。俄改金州為「雄武軍」,宗朗領本軍節 度使兼中書令。後主時以罪削奪官職,復其姓名,命 桑弘志將兵往討,已而執歸成都,釋其罪。久之,病卒。
宋
全師雄
按《十國春秋》,後蜀全師雄,成都人也。廣政末,官文州 刺史。兩川既為宋滅,宋帥王全斌不恤軍務,晝夜酣 飲,且部曲漁奪無厭,蜀人不堪其苦。會宋太祖檄蜀 兵赴汴,詔優給廩食,全斌不即奉命,蜀兵含憤而行, 道過綿州,遂劫屬邑作亂,眾至十餘萬,號「興國軍」,得 師雄,推以為帥。師雄乃率兵攻彭州據之,自稱「興國 大王」,分守要害,兩川民爭應師雄日絡繹不絕。全斌 方出戰,為師雄所敗,退保成都。於是師雄勢益張,分 扼綿、漢間,緣江置砦,為持久計。而邛、蜀等十六州及 成都屬縣,皆稍稍舉兵應之。兩川復亂,時宋乾德三 年三月也。未幾,宋太祖命客省使丁德裕領兵致討, 復以康延澤為東川七州招安使。而師雄是時方屯 新繁,劉光義、曹彬等已麾兵進擊,已又走灌口。全斌 逆破其軍,師雄遂走金堂病死。師雄自起兵至「走死 日,凡九月有奇」,兩川復平。
全安石
按鄭樵《通志》:祥符登科有「全安石。」
全保長
按《宋史余天錫傳》:「天錫,慶元府昌國人。丞相史彌遠 延為弟子師。是時彌遠在相位久,皇子竑深惡之,念 欲有廢置。會沂王宮無後,丞相欲借是陰立為後備。 天錫歸試於鄉,彌遠曰:『今沂王無後,宗子賢厚者,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