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58 (1700-1725).djvu/101

此页尚未校对

宗幸蜀,終兵部尚書。」

張雄

按《唐書張雄傳》:「雄,泗州漣水人,與里人馮弘鐸皆為 武寧軍偏將。弘鐸為吏辱,雄為辯數,并見疑於節度 使時溥。二人懼禍,乃合兵三百度江,壁白下,取蘇州 據之,自號天成軍。鎮海節度使。周寶奔常州,聞高駢 將徐約兵銳甚,誘使擊雄,雄匿眾海中,使別將趙暉 據上元,寶兵散,多降暉,雄即以上元為西州,旌旗衣」 服僭王者。楊行密圍揚州,畢師鐸厚齎寶幣啗雄,雄 率軍浮海屯東塘。是時,揚州圍久,皮囊革帶,食無餘, 軍中殺人代糧纔千錢。聞雄至,間道挾珍走軍,以銀 二斤易斗米逮糠籺,以差為直。雄軍富,過所欲,即不 戰去。暉數剽江道,雄擊殺之,坑其眾,自屯上元。大順 初,以「上元」為昇州,詔授雄刺史,未幾卒。雄善馭眾,人 思之,為立廟,弘鐸代為刺史。

張濬

按《唐書張濬傳》:「濬字禹川,本河間人,性通脫無檢,汎 知書史,喜高論,士友擯薄之。不得志,乃羸服屏居金 鳳山,學縱橫術,以捭闔干時。楊復恭薦為太常博士, 進度支員外郎。黃巢之亂,僖宗西出,衛士食不給,漢 陰令李康獻糗餌數百馱,帝異之,曰:『爾乃及是乎』?對 曰:『張濬教臣也』。乃急召濬,進諫議大夫。宰相王鐸任」 行營都統,奏署都統判官。時王敬武在平盧,濬往說 之,敬武即引軍西,擢濬為會軍使。賊平,以戶部侍郎 判度支。後再狩山南,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。昭宗即 位,嘗問致治之要,對曰:「在彊兵。兵彊,天下服矣。」天子 繇是甘心於武功。朱全忠上言:「先帝幸梁,繇李克用 請舉兵誅之。濬請因其弱討之,斷兩雄勢。」帝乃詔濬 為河東行營兵馬招討制置使。次陰地關,太原將李 存孝擊之大北,濬斂眾夜遁。克用上書請罪,朝廷震 動,即日罷濬為武昌軍節度使,三貶繡州司戶參軍。 全忠為申請,詔聽使便。及濬將復用,克用上言:「若朝 以濬為相,暮請以兵見。」乃止。乾寧中,拜尚書右僕射, 上疏乞骸骨,遷左僕射,致仕,居洛長水墅。全忠脅帝 東遷,畏濬構他鎮兵,使盜夜殺之,屠其家百餘人。

張彥弘

按《唐書宦者傳》:「韓全誨、張彥弘者,皆不知所來,並監 鳳翔軍。全誨入為內樞密使。劉季述之誅,雀引請主 神策軍。昭宗聞議者不同,乃以全誨為左、神策中尉, 彥弘為右,皆拜驃騎大將軍,袁易簡、周敬容為樞密 使。全誨等知引必除己,乃諷李茂貞留選士四千宿 衛,引亦諷朱全忠內兵三千居南司。全誨、彥弘合勢」 恣暴,帝不平,引請誅之。全誨、彥弘見帝祈哀,帝知左 右漏言,始詔囊封奏事。是時,全忠并河中,引為急,詔 令入朝。全忠得詔,悉師討全誨,全誨逼帝入鳳翔。全 忠圍鳳翔,與茂貞決戰,岐兵敗,茂貞懼,密圖誅中官 以紓難,請遣使諭全忠軍。全忠以蔣元暉入衛,全誨、 彥弘恨甚,逮食不能捉。《七》自見勢去,計無所用,垂頭 喪氣。帝召韓偓曰:「今先去四大惡,餘以次誅矣。」於是 內養八輩,候廷中授命,每二輩以衛士十人取一首。 俄而全誨、彥弘、易簡、敬容皆死,悉以首送全忠。全忠 大喜,迎乘輿歸汴州。

張茂樞

按《唐書張嘉貞傳》:「嘉貞子延賞,延賞子弘靖,弘靖子 次宗,次宗孫茂樞,字休府,及進士第,天祐中,累遷祠 部郎中、知制誥,坐柳璨事貶博昌尉。」

張廷範

按《唐書柳璨傳》:「朱全忠圖纂,殺宿衛士,皆汴人。璨一 厚結之,與蔣元暉、張廷範尢相得。廷範者,以優人為 全忠所愛,扈東遷,為御營使,進金吾衛將軍、河南尹。 全忠欲以為太常卿,宰相裴樞持不可,繇是樞罷去。 柳璨希旨,下詔,責中外不得妄言流品清濁,卒用廷 範太常卿。會天子將郊,以為修樂縣使,又與蘇楷等」 駁昭宗諡,全忠恚九錫緩也,王殷譖其與璨等祀天 郊,延唐祚。及元暉死,璨誅,即貶廷範萊州司戶參軍, 轘於河南市。

張曙

按《全唐詩小傳》:「曙,吏部侍郎聚之子,大順中登第,官 右補闕。」

張遜

按《萬姓統譜》:遜乾寧初為山陰令。董昌反,署置百官, 召遜知御史臺,遜固辭曰:「王自棄,為天下笑。且六州 勢不助逆,王據孤州,祇速死爾。」昌怒曰:「遜不知天意, 以邪說拒我。」囚之。它日謂人曰:「我縱無遜,何乏於事?」 乃害之。

張長

按《唐書孝友傳序》:「鄭縣張長,事親居喪,著至行。」

張萬徹

按:《唐書孝友傳序》下:「邽張萬徹,事親居喪,著至行。」

張元亮

按《唐書孝友傳序》:「鶉孤張元亮,事親居喪,著至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