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58 (1700-1725).djvu/118

此页尚未校对

執。帥趙德鈞壯之,以補牙職。後聞居道避地關南,乃 求為關南都巡檢使。至則微服攜鐵撾匿舍側,伺其 出擊之,仆於地,齧其耳噉之,遂禽歸。設父母位,縛居」 道于前,號泣鞭之,臠其肉,經三日,刳其心以祭,燕薊 間目為「報仇張孝子。」航海歸周。世宗即位,授德州刺 史。未幾,以為緣邊招收都指揮使,改濮州刺史。征瓦 橋關,為先鋒都指揮使,改關南排陣使。宋初,遷瀛州 團練使,并護關南軍。建隆三年,卒于治所。

張勳

按《宋史張勳傳》:「勳,河南洛陽人。晉開運中,事景延廣 為典客,延廣表為供奉官。周世宗將征淮南,以勳為 申州緣淮巡檢,監光州軍,充內外巡檢,遷內園副使。 及征瀛、莫,以為霸州兵馬都監。李重進叛,詔與石守 信、李處耘先率兵進討,以勳為兵馬都監,遷氈毯使。 討朗陵,充前軍兵馬都監。荊湖平,以功就拜衡州刺」 史。乾德初,克彬州,以勳為刺史。五年,代歸,至揚州卒。 錄其子廷敏為殿直。勳性殘忍好殺,每攻破城邑,但 揚言曰:「且斬!」將赴衡州。州民皆涕泣相謂曰:「張且斬 至矣,吾輩何以安乎?」

張暉

按《宋史張暉傳》:「暉,幽州大城人。後唐清泰初,隸控鶴 軍,晉開運末為弩手指揮使。漢祖入汴,暉迎于滎陽, 授懷州刺史,改郢州。周廣順初,改沂州。三年,吏民詣 闕舉留,俄改冀州。宋初,從征澤潞,為行營壕砦使,先 登陷陣。事平,遷華州團練使。在郡頗有治狀。建隆二 年,朝廷議伐蜀,遷鳳州團練使。乾德二年,充西川行」 營先鋒都指揮使,督兵開大散關路。十二月,至青泥 嶺,卒。錄其孫永德為三班借職。

張保續

按《宋史張保續傳》,「保續字嗣光,京兆萬年人。父洪,唐 左武衛上將軍。保續以蔭補太廟齋郎。梁貞明中選 充四方館通事舍人。後唐天成初,領瓜州官告、國信 副使。晉天福中,歷太府、光祿二少卿職。開運二年,契 丹入寇,杜重威等率兵禦之,命保續馳騎往來軍中 諭機事。明年,契丹犯闕,被驅北徙,留范陽歲餘,逃歸。」 漢乾祐初,出為隴州防禦使。周祖革命,召為東上閤 門副使,累遷引進副使、知閤門事。世宗即位,進秩東 上閤門使。從征淮南,以功遷判四方館事。宋初,遷衛 尉卿,判四方館、客省閤門事。保續性介直儉素,在閤 門前後四十年,善宣贊辭令,聽者傾聳。累使藩國,不 辱命,歷事六朝,未嘗有過。從征李筠,以足疾留河內, 後歸京師,建隆二年卒。

張延通

按《宋史張延通傳》:「延通,潞州潞城人。父彥成,周右金 吾衛上將軍。延通性穎悟,有才幹,蔭補供奉官。宋初, 歷通事舍人,遷東上閤門副使。開寶中,為西川兵馬 都監。太祖以蜀寇未平,命同內客省使丁德裕領兵 屯蜀部。德裕頗專恣,延通面質其短,德裕銜之歸闕。 太祖待德裕稍薄,德裕頗疑懼,遂奏延通嘗對眾言」 涉指斥,且多不法事,太祖怒,即收延通,下御史臺鞫 之。延通抗對不遜,遂斬之,時開寶二年也。

張思鈞

按《宋史張思鈞傳》,「思鈞,邢州沙河人。祖中正,漢澤州 刺史。思鈞少善擊劍,挽強善博奕,初應募為卒。晉開 運間,遷廣銳軍使。周廣順初,為南北兩關巡檢。宋初, 補龍衛指揮使。乾德中,以勞秩遷都虞候。太平興國 初,屯定州,領兵援磁窯,戰敗其眾,領河州刺史。雍熙 三年,邊人寇河間,劉廷讓會戰君子館,命思鈞翼從」, 援兵不至,敗績,陷留軍中。端拱初,自契丹逃歸,授澄 州刺史、知齊州。至道中,改鄜延巡檢使。真宗即位,徙 益州鈐轄。咸平中,以王鈞之亂,出兵保綿州。賊陷漢 州,思鈞進攻,克之。巴西尉傅翱有善馬,求之不與,思 鈞恃功斬之。上聞其事,召付御史臺鞫治,削籍流封 州。六年,起為左司禦率府率、考城監軍。景德二年,為 西京水北都巡檢使,俄分司西京,召授唐州防禦副 使,徙鄭州。大中祥符四年卒。子承恩,為三班奉職;思 鈞,起行伍,征討稍有功,質狀小而精悍,太宗嘗稱其 樓羅,自是人目為「小樓羅」焉。

張諤

按《宋史張秉傳》:「秉父諤,字昌言,南唐祕書丞,通判鄂 州。宋師南伐,與州將許昌裔葉議歸款,授右贊善大 夫。蜀平,選知閬州。太平興國中,除西川轉運副使,累 遷荊湖江浙等道制置茶鹽副使。」

張茂直

按《宋史張茂直傳》:「茂直字林宗,兗州瑕丘人。父延昇, 以經術教授鄉里,茂直勵志於學,開寶二年登進士 第,解褐海州推官,進司農寺丞,通判靜安軍。扈蒙薦 其才,改祕書丞。參知政事李至稱其端實,命入益王 元傑府為記室參軍。端拱元年,改度支員外郎,三遷 本曹郎中,改祕書少監,出知潁州,咸平四年卒。子成」 列,端拱二年,進士及第。成務,比部員外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