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59 (1700-1725).djvu/10

此页尚未校对

孫也。早孤,未冠登第,歷鳳翔法曹、縉雲令。王安石引 璪同編修中書條例,授集賢校理,知諫院,以集賢殿 修撰知蔡州,復知諫院。鄭俠事起,璪媚呂惠卿,劾馮 京與俠交通,京等與罪,判司農寺,出知河陽。元豐初, 入知制誥,知諫院,判國子監。四年,拜參知政事,改中」 書侍郎。哲宗立,諫官、御史合攻其為大奸小人,不報。 最後,劉摯言「璪過惡不可不速去」,乃以資政殿學士 知鄭州,徙河南、定州、大名府。進大學士、知揚州。卒,諡 曰簡翼。

張舜民

按《宋史張舜民傳》:「舜民,字芸叟,邠州人。中進士第,為 襄崇令。元豐中,朝廷討西夏,高遵裕,辟掌機宜文字, 坐謫監邕州鹽米倉。司馬光薦其才氣秀異,剛直敢 言,以館閣校勘為監察御史。元符中罷職。徽宗立,擢 右諫議大夫。居職七日,所上事已六十章。徙吏部侍 郎。旋以龍圖閣待制知定州,改同州。坐元祐黨,謫楚」 州團練使、商州安置,卒。舜民慷慨喜論事,善為文,自 號「浮休居士。」

張莊

按《宋史張莊傳》:「莊,應天府人也。元豐三年,擢進士第, 歷提舉司、講議司檢討官,荊湖北路提點刑獄,進龍 圖閣直學士,廣南西路轉運副使,徙知桂州,又知靖 州,歷知渭、亳、襄州,鎮江東平府。宣和六年,坐繕治東 平城不加功輒復摧圮,降兩官,提舉嵩山崇福宮,卒。」

張舉

按《宋史張舉傳》:「舉字子厚,常州人。登進士甲科,以無 他兄弟,獨養其親,不忍去左右。親友強之仕,乃調青 溪主簿,亦不之官。元豐中,近臣薦其高行。至於元祐, 大臣復薦之。起教授潁州,辭不就。於是孫覺、胡宗愈、 范祖禹、蘇軾言之尢切,詔拜祕書省校書郎,敕郡縣 致禮敦遣,竟不出。崇寧四年卒,賜諡曰正素先生。」

張蘊

按《宋史張蘊傳》:「蘊字積之,開封將家子也。從軍為小 校,隸劉昌祚,至靈州,遇敵中矢,拔鏃復戰。從征安南, 次富良江,諸將猶豫未進,蘊褰裳先濟,眾隨之,蠻遁 走。歷京西、涇原將,知綏德等六城。累遷滎州刺史,成 州團練使,通州防禦使,開德河陽馬步軍副總管。卒 諡曰榮毅。」

張守約

按《宋史張守約傳》:「守約,字希參,濮州人。以廕主原州, 截原砦。歐陽修薦其有智略,知邊事,擢知融州。修復 薦守約可任將帥,為定州路駐泊都監,徙知岷州,遷 西上閤門使,知鎮戎軍,徙環州,進為環慶都鈐轄,知 邠州,徙涇原、鄜延秦鳳副總管,領康州刺史,以龍神 衛四廂都指揮使召還,道卒。守約典七州,皆有惠愛」 可紀。

張繹

按《宋史張繹傳》:「繹字思叔,河南壽安人。家甚微,年長 未知學,傭力於市。出聞邑官傳呼聲,心慕之,即發憤 力學,遂以文名。預鄉里計偕,謂科舉之習不足為,嘗 遊僧舍,見僧道楷將削髮,從之。時周行己官河南,警 之曰:『何為舍聖人之學而學佛?異日程先生歸,可師 也』。會程頤還自涪,乃往受業。頤賞其穎悟,未及仕而」 卒。

張汝明

按《宋史張汝明傳》,「汝明字舜文,世為廬陵人,徙居真 州。兄侍御史汝賢,元豐中以論王安禮罷。汝明少嗜 學,入太學有聲,登進士第,歷衛真、江陰、宜黃、華陰四 縣主簿,杭州司理參軍,亳州鹿邑丞。大觀中,特擢監 察御史。疏劾政府市恩招權,以蔡京為首,帝獎其介 直,京頗憚之。徙司門員外郎,猶虞其復用,力排之。出」 通判寧化軍。地界𨖚文移數往來,汝明名觸其諱,遼 以檄暴于朝,坐責監壽州麻步場。遇赦,簽書漢陽判 官,最晚知岳州,卒於官。汝明事親孝,學貫經史百家, 所著有《易索書》《張子卮言》《大究經》傳於世。

張整

按《宋史張整傳》:「整字成伯,亳州酇陽人。初隸皇城司 御龍籍,補供奉官,為利、文州都巡檢使,調荊湖將領, 拓溪蠻地,築九城,董兵鎮守。又破蠻於大田,為廣西 鈐轄。坐殺降猺,責監江州酒稅,復為涇原、真定、京東、 環慶鈐轄。整蒞軍嚴明,哲宗嘗訪于輔臣,召之對,擢 為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,管幹馬軍司。卒官至威州」 刺史。

張天玨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天玨,岳池人。嘗讀書于羊山之角竹洞。 元豐中舉進士,累官至諫議大夫。」

張翹

按《萬姓統譜》:翹,沅陵人。神宗時,章惇經略湖北,上書 言南北江利害,惇銜之。或以告,翹曰:「苟利于人,死不 惡也。」惇無以害。晚居深山中,以文史自娛,杜門不出, 幾二十年,鄉人高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