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59 (1700-1725).djvu/21

此页尚未校对

張敦義

按《尚友錄》:敦義,字行可,建寧縣人。叔父卞以詩學升 辟雍,兄敦常兩貢於鄉。敦義,紹興甲戌第進士,授豐 陵尉,以清廉稱。調衡州司理,多所平反。有尉獲盜,未 應賞格,乃羅織平民以充數。敦義被憲檄,閱實,廉得 其狀。憲與尉同里,諷使苟同,不從。憲怒,欲劾之,敦義 毅然曰:「天可欺乎?吾寧以一官易數人命。」平民竟獲 免。

張璉

按《尚友錄》:「璉,貴池人。篤于孝友,歷數邑,治劇有聲。後 知鳳州卒。其父洵嘗為獄吏,每闔戶默思為囚,平反 四十年如一日。以璉貴,累封朝奉大夫。卒年八十六。 人以為陰德之報。」

張栻

按《宋史張栻傳》:「栻字敬夫,丞相浚子也。穎悟夙成,長 師胡宏,宏以孔門論仁親切之旨告之,栻退而思,若 有得焉,宏稱之曰:『聖門有人矣』。栻益自奮勵,以古聖 賢自期。以廕補官,辟宣撫司都督府書寫機宜文字, 除直祕閣。劉珙薦於上,除知嚴州,召為吏部侍郎,除 左司員外郎,出知袁州。栻在朝未期歲,而詔對至六」 七,所言大抵皆「修身務學,畏天恤民,抑僥倖,屏讒諛」, 於是宰相益憚之,而近習尢不悅。退而家居累年。孝 宗念之,詔知靜江府、經略安撫廣南西路。進祕閣修 撰,遷荊湖北路轉運副使,改知江陵府、安撫本路。求 去,詔以右文殿修撰提舉武夷山沖佑觀,卒。

張枃

按《宋史張浚傳》:「浚子枃,字定叟,以父恩授承奉郎,歷 廣西經略司機宜,通判嚴州,有能稱。召對,差知袁州, 戢豪彊,弭盜賊。改知衢州,遷湖北提舉常平,改陝西 督理荒政,以直徽猷閣知臨安府。乞罷,移知鎮江,召 為戶部侍郎。高宗崩,以集英殿修撰知紹興府,董山 陵事,召還為吏部侍郎。紹熙元年,為刑部侍郎,進煥」 章閣學士、知襄陽府。寧宗嗣位,改知建康府,升龍圖 閣學士、知隆興府,進端明殿學士,復知建康府。以疾 乞祠,卒。枃天分高爽,吏材敏給,遇事不凝滯,多隨宜 變通,所至以治辦稱。

張孝伯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孝伯,和州人。隆興間進士,官至參知政 事。時韓𠈁冑當國,孝伯勸弛偽學、黨禁,一時賢人貶 斥者得漸還故職。子即之,以父恩授承務郎,累官司 農寺丞,知嘉興,以直祕閣致仕。能書聞天下,金人得 其翰墨,重之如寶。」

張巖

按《宋史張巖傳》:「巖字肖翁,大梁人,徙家揚州。紹興末, 渡江居湖州。為人機警,柔回善諧。登乾道五年進士 第,歷官為監察御史。阿附時相韓𠈁冑,誣逐當時賢 者。累遷給事中,除參知政事。以言者罷為資政殿學 士,知平江府,旋升大學士,知揚州,召還為參知政事。 開禧二年,遷知樞密院事。明年,除督視江淮軍馬。𠈁」 冑誅,御史章燮論巖與蘇師旦朋姦誤國,以銀青光 祿大夫致仕,薨,贈特進。

張震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震字嗣之,休寧江潭人。少孤,志讀書。乾 道五年,登進士第,主仁和簿,分教臨川,與象山諸公 講明義理。宰當塗縣,剖析民訟,編類成書,有《聽詞類 槁》十二冊。趙忠定公汝愚尢加器重,召審察,尋以疾 卒。子會,博聞強記,登紹興元年第,尉饒之鄱陽。時丘 崇為帥,吏胥側足,會不肯詭隨,平反甚眾。任滿不復」 出仕,家居十餘年卒。會子軫、輔俱登第。

張叔振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叔振字振之,長溪人。乾道中進士。弱冠 橫經講授。狀元木待問嘗師事焉,一時衣冠之士多 出其門。累官知浦城縣,通判岳州。入朝,四遷為太府 丞。凡三登對,所言皆當世急務,上深嘉納。而一時權 貴多忌之。出知信州,卒祀于學。所著有奏疏、詩文。」

張翰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翰字雲卿,號坎翁,寧德人。以學行為鄉 先生,高頤、余復皆其高弟也。乾道間舉進士。居官臨 民,所至有聲。所著有《觀古錄》三十四章。」

張津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津以右朝散大夫直祕閣主管沿海制 置司公事。乾道間,歷兩仕,舉鄉飲酒禮。每歲以正月 二日,即州庠行釋菜之儀,率僚佐與鄉士大夫及他 方之流寓者敘齒,會拜於講堂,三爵而退,遂以為常。」 時惠光院嘗有妖僧塑神象,納老烏其腹,以術咒之, 禍福人以邀利。民有災患者,不禱其神則不寧。津知 之,追妖僧至庭下,具得姦狀。遣吏剖像,果有烏焉。斷 其罪而逐之,境外民以安息。邦人立祀於學。津初作 《四明圖經》,寔郡志所始也。

張伯威

按《宋史張伯威傳》:「伯威,大安軍人,武翼大夫,御前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