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59 (1700-1725).djvu/37

此页尚未校对

不讀。嘗譏宋高宗忘親事讎,而迺為之定復兩宮之 計。時前代遺老尚存,無不降嘆。《後漢書》七十三卷,是 非予奪,咸有論著,名曰《訓志》。詔取藏於宣文閣。累辟 不起,士論高之。」

張簠

按《樂陵縣志》:「簠字公文,樂陵人。由國子伴讀歷至嘉 議大夫,同僉太常禮儀院事,卒贈通議大夫、禮部尚 書,追封清河郡侯,諡孝穆。」

張策

按《樂陵縣志》:「策字公略,國子伴讀,累官至河南東西 道兼訪司僉事。孝感芝生,詔旌宅里。」

張飛卿

按《樂陵縣志》:「飛卿,監察御史,拜太醫院使,累官至左 丞護軍,封清河郡公。秉身剛正,不畏強禦。」

張與棣

按《元史張宗演傳》:「宗演卒,子與棣嗣,為三十七代,襲 掌江南道教。至元三十一年入覲,卒於京師。」

張與材

按《元史張宗演傳》:「宗演子與棣卒。元貞元年,弟與材 嗣,為三十八代,襲掌道教。大德五年,召見于上都幄 殿。八年,授正一教主,主領三山符錄。武宗即位,來覲, 特授金紫光祿大夫,封留國公,錫金印。仁宗延祐三 年卒。」

張子夔

按《元史孔全傳》:「張子夔,安西人。父喪,每夜半,以背負 土,肘膝行地,匍匐至葬所,篩細土為墳。以有司所請, 表異之。」

張琛

按《元史孔全傳》:「解州張琛,居喪有至行,廬墓次,負土 為墳。以有司所請,表異之。」

張本

按《元史楊一傳》:「張本,東昌茌平人。篤孝,事伯父、叔父 皆甚謹。伯父嘗病,本晝夜不去側,復載以巾車,步挽 詣岱嶽禱之。至大四年,旌其家。」

張慶

按《元史楊一傳》:「張慶,真定人。善事繼母。伯父泰異居 河南,慶聞其貧,迎歸養之。至大四年,州縣以聞,旌其 家。」

張養浩

按《元史張養浩傳》:「養浩,字希孟,濟南人。幼有行義,讀 書不輟。山東按察使焦遂聞之,薦為東平學正。游京 師,獻書于平章不忽木,大奇之,辟為禮部令史,仍薦 入御史臺。及為丞相掾,選授堂邑縣尹。仁宗在東宮, 召為司經,未至,改文學,拜監察御史。養浩疏時政萬 餘言,言皆切直,當國者不能容,遂除翰林待制。復構」 以罪,罷之,戒省臺勿復用養浩恐及禍,乃變姓名遁 去。尚書省罷,始召為右司都事。遷翰林直學士,改祕 書少監。延祐初,設進士科,遂以禮部侍郎知貢舉,擢 陝西行臺治書侍御史,改右司郎中,拜禮部尚書。英 宗即位,命參議中書省事,以父老棄官歸養。天曆二 年,關中大旱,饑民相食,特拜陝西行臺中丞。到官四 月,未嘗家居,止宿公署,夜則禱于天,晝則出賑饑民, 終日無少怠。遂得疾不起,卒。追封濱國公,諡文忠。二 子:彊、引、彊先卒。

張嗣成

按《元史張宗演傳》:「宗演子與材,延祐三年卒。四年,子 嗣成嗣為三十九代,襲領江南道教主,領三山符錄。」

張起巖

按《元史張起巖傳》,「起巖字夢臣,其先章丘人,五季避 地禹城。高祖迪以元帥右監軍權濟南府事,徙家濟 南。當金之季,張榮據有章丘、鄒平、濟陽、長山、辛市、蒲 臺、新城、淄州之地,歲丙戌,歸於太祖,始終能效忠節, 迪與其子福實先後羽翼之。福仕為濟南路軍民鎮 撫兵鈐轄,生東昌錄事判官鐸,鐸生四川行省儒學」 副提舉範,範生起巖。初,其母丘氏有娠,見長蛇數丈 入榻下,已忽不見,乃驚而誕。起巖年弱冠,以察舉為 福山縣學教諭,中延祐乙卯進士首選,除同知登州 事,特旨改集賢修撰,轉國子博士,升國子監丞,進翰 林待制。丁內艱,服除,為監察御史,遷中書右司員外 郎,進左司郎中,拜太子右贊善。丁外艱,服除,改燕王 府司馬,拜禮部尚書。文宗親郊,起巖充大禮使,轉參 議中書省事。中書方列坐銓選,起巖薦一士可用,丞 相不悅,起巖即攝衣而起,丞相以為忤己。遷翰林侍 講學士、知制誥,修《三朝實錄》,加同知經筵事。已,擢陝 西行臺侍御史,將行,復留為侍講學士。拜江南行臺 侍御史,召入中臺為侍御史,轉燕南廉訪使。搏擊豪 強,不少容貸。陞江南行臺御史中丞,拜翰林學士承 旨,知經筵事。拜御史中丞,論事剴直,無所顧忌。詔修 遼、金、宋三史,復命入翰林為丞旨,充總裁官。積階至 榮祿大夫。上疏乞骸骨歸。後四年卒,諡曰「文穆。」子二 人:琳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