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59 (1700-1725).djvu/8

此页尚未校对
考證

按《宋史張田傳》:「田字公載,澶淵人。登進士第,知應天

府司錄。歐陽修薦其才,通判廣信軍,調監郢州稅。久 之,通判冀州,知蘄州,改知湖州,徙廬州,治有善跡,移 桂州。熙寧初,加直龍圖閣,知廣州,暴卒。田為人伉直 自喜,好嫚罵,氣陵其下,然臨政以清。蘇軾嘗讀其書, 以侔古廉吏。」

張亞卿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亞卿,洛陽人。種學績文,瀕老不衰。皇祐 初擢第,廷對見黜,後不預計偕。郡守鮑安丘奇其才, 以遺佚薦。尋登鄭獬榜進士,官至朝議郎、廉州通判。」

張景憲

按《宋史張景憲傳》:「景憲字正國,河南人。以父師德任 淮南轉運副使,徙京東轉運使。熙寧初,為戶部副使, 加集賢殿修撰,為河東都轉運使,改知瀛州,徙同州, 以大中大夫卒。景憲在仁宗朝為部使者時,吏治尚 寬,居官不畏強禦,自負所守,於人少許可。母卒,一夕 鬚髮盡白,世以此稱之。」

張若水

按《宋史張惟吉傳》:「惟吉養子若水,字益之,以惟吉奏 補小黃門,給事章惠太后殿,轉入內高品。王師平貝 州,征儂賊,皆以幹敏選為走馬承受。賊平,以勞進官, 三遷環慶路鈐轄,歷內侍押班、副都知。熙寧初,再遷 嘉州防禦使,以病解職,領輝州觀察使,提舉四園苑 諸司庫務,卒。」

張弦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弦,江津人。舉進士,召對直言,累仕湖廣 總領。精神滿腹,長于筴算。至和初,知雷州,暇日延長 老授諸生條教。初,雷俗鄙隱,常以宗子為長,易數世, 諸父反拜,弦諭以長幼親疏,悉更舊習。又增治城壘, 闢田瀦水,為久遠計,雷人愛敬之。」

張綬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綬,德興人。嘉祐中,權將作監丞。按實宋 用臣事以聞,上直之。」後除太府少卿。諫蔡京議置大 錢,以二當十為不便。自是歷外任十八年。

張景

按《尚友錄》:景公安人,仁宗召見,問曰:「卿在江陵地有 何景?」對曰:「兩岸綠楊遮虎渡,一灣芳草護龍洲。」曰:「所 食何物?」對曰:「新粟米炊魚子飯,嫩冬瓜煮鱉裙羹。」

張昌宗

按《尚友錄》:昌宗,漢陽人,處家以義,歷八世不分。馮京 有詩:「一水瀠洄遶沌村,子房苗裔此間存。同居八世 三千口,可惜君恩未表門。」

張俞

按《尚友錄》:俞字少愚,一字叔才,明縣人。為道士,自稱 白雲片鶴。仁宗朝,西戎犯邊,上書陳攻取十策,授校 書郎,歸隱青城山之白雲溪。潞公與呂夷簡嘗薦之, 皆不起。凡六辭召命,有詩云:「欲作外臣誰是友,白雲 孤鶴在岩扉。」忽一夜夢太真,賜以百合香。紹聖初,游 汴,見趙鼎,大呼曰:「中興名相!」人驚異之。他日又遇鼎, 曰:「吉陽相逢。」後鼎紹興五年為相,晚貶吉陽,忽與俞 相遇,俞曰:「憶疇昔之言乎?公將歸矣。」未幾,鼎果卒。

張九哥

按《尚友錄》:九哥,慶曆中居京師,雖凍雪亦單衣。燕王 奇之,嘗召與飲。後見王曰:「將遠游,故來,別有小技,欲 悅王觀。」乃取重羅剪為蛺蝶飛去,遮蔽天日。少頃呼 之,皆來,復成羅。王曰:「吾壽幾何?」曰:「與開寶寺浮屠齊。」 後浮屠災,王亦薨。九哥遂往歷名山,不知所終。

張模

按《尚友錄》:模字君範,德興人。後聞道,改名道心,號紫 瓊。初,太虛偶寓安仁熙春宮,紫瓊求授金丹,太虛弗 與。繼而適市,因見其施丐錢三十文,乃曰:「可授已。」遂 以金丹之道付之。後以至道授於趙緣智,乃隱于名 山。

張庠

按《尚友錄》:「庠,永新人,博通經書,嘗著《斥蠹》《正言》二書, 以折佛老,作《元經圖》以推五行六度之祕。鄭獬、吳處 厚、錢明逸輩皆師之,號白雲先生。」

張次元

按《萬姓統譜》:次元以父任累轉太子中舍,提舉淮南 路市易事,以稱職聞。知信陽軍,興學校,延置望士,學 者感孚,術業相勸。代還,除江淮、荊、浙、福建、廣南提點 坑冶鑄錢司事,躬自巡歷,務革積弊。卒于道。山陽徐 仲車聞之,嘆曰:「張公賦性高明,義而能果,公不可撓, 清不可汗。考其所尚,蓋有志于古之所謂剛者。」鄒浩 為序,次其行事。

張伯玉

按《尚友錄》:伯玉,建安人。知太平州日,語司戶曾鞏曰: 「吾方作六經閣子為我記之。」鞏呈稿終不合意,遂自 為之曰:「六經閣者,諸子百家皆在焉,不書尊經也。」鞏 一見畏服。

張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