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59 (1700-1725).djvu/84

此页尚未校对

遠生文賢,文賢生允鄰、允達、允成。景明生應和,應和 生志穎,志穎生文原,文原生伯常。邦顯生日升,日升 生思恭,思恭生雲霓,雲霓生天麟、天錫、天福,天錫生 文昌、文昱、文圭。文昱知青陽縣,自謙逮今,十有二世, 析為三十四支,而族屬之眾將數百人。當科目之興 也,以五見,其揀試者各有其人,衣冠濟如,劍佩鏘如, 論道德而談唐虞,繽紛而舒徐。人或造之,但見其棟 宇鱗次,術徑交羅,朝夕循環於《詩書》俎豆間,竟迷其 西東故鄉之稱望族者,一則曰戴亭張氏,二則曰戴 亭張氏云。先是,應和嘗於《譜》廢之餘,蒐采而圖之,未 盡其詳而歿。其孫文原出而補其闕,請序於申屠推 官。駉未幾,又廢於兵。文原之從子允達恐愈久而愈 忘也,乃以耳目之所記,疏其大概,來謁於予曰:「先生 有職於太史氏,其言必見信於世,幸不鄙」而文諸碑, 予因不辭。按《史表》之法,書而遺之。嗚呼!圖譜之不見, 即令史之不設,《大小宗》之法,遂廢而弗之講。允達能 惓惓於《圖譜》之修,亦可謂賢也已。允達有士行,尢致 謹於先世遺文,裝潢成卷而珍襲之,其於崇孝廣敬 之道,蓋有知無不為云。

張姓部藝文二

《贈張地官家譜》
明·陳鼎

蒼姬轍跡東,聲教已不穀。章度日殘墜,宗法遂淪沒。 功名蔽行周,治散家殊俗。處士張鳴啄,簡書空累牘。 情義久乖刺,人心竟何淑。致令同氣類,相視秦越屬。 悠悠行路態,苦樂異憂戚。取箕立誶語,借鋤矜德色。 酒食論氣義,詡笑相徵逐。豪怨置胸臆,詬怒成反目。 邈邈數百年,撫嘆重慚忸。偉哉蘇黃門,作譜明氏族。 「油然孝弟生,俾各遂願欲。怡怡骨肉歡,懇懇恩愛篤。 張公思不群,慷慨繼芳躅。媲美赤松翁,勳業遠相續。 流長源固深,燄永膏必沃。歷世類瓜瓞,遺芳總喬木。 灼灼等親疏,皎皎敘昭穆。聚會樂天顯,提攜懷鞠育。 登堂見怡愉,昆弟盡雍睦。忠臣出孝門,繩繩保君祿。 欲睹風俗淳,於焉實卜築。」

張姓部選句

晉陸雲《張二侯頌》:「張氏之先,蓋少昊氏之苗裔也。其 在《春秋》,晉德方休,而張老延譽,爰暨有漢。文成佐命 於初基,司空揚聲於末葉,流長祚遠,世不乏侯。」 北周庾信《賀婁公神道碑》:「昔者軒丘命氏,初分兄弟 之姓;若水降居,始建諸侯之國。自是以官為族,因地 為宗,水派枝分,其可知矣。公諱慈,字元達,本姓張,清 河東武城人也。仕于周,張仲為孝友;謀于晉,張彥為 賢臣。韓有開地,則五世強國;趙有孟談,則三卿不戰。」 唐陳子昂《袁州參軍李府君妻張氏墓誌銘》「昔軒轅 錫嗣,弧矢崇威。畏其神者三百年,得其姓者十四族。 金貂七葉,漢天子之忠臣;鼎足三公,晉武皇之名相。 孤卿玉帛,世有其庸。」

張姓部紀事

《三輔決錄》:張氏得鉤,何氏得筭。故《三輔舊語》曰:「何氏 筭,張氏鉤,何氏肥,張氏瘦。」言何氏有肥人輒貴,瘦人 輒賤;張氏瘦者輒貴,肥者輒賤。故二族以鉤筭知凶 吉,以肥瘦知貴賤。

《南史張裕傳》:裕子演、鏡、永辯、岱俱知名,時謂之「張氏 五龍。」

《南齊書張稷傳》:「稷性疏率,朗悟,有才略,與族兄充、融、 卷等俱知名,時稱之曰充、融、卷、稷,是為四張。」

《唐書張文瓘傳》:文瓘為宰相,四子:潛為魏州刺史,沛 同州刺史,洽衛尉卿,涉殿中監,父子皆至三品,時謂 「萬石張家。」

《張亮傳》:亮妻李氏妒悍,私通歌兒,養為子,名慎幾。李 好左道,交通巫覡,撓政事。亮為相州,假子公孫節以 讖有「弓長之主,當別都」,亮自以相舊都,弓長其姓,陰 有怪謀。

《張儉傳》:「儉歷都護府都護,永徽初,加金紫光祿大夫。 兄大師,太僕卿、華州刺史,武功縣男。弟延師,左衛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