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61 (1700-1725).djvu/100

此页尚未校对
考證

後漢

黃防

按《後漢書鄧禹傳》:「禹遣馮愔、宗歆守栒邑,二人爭權, 愔遂殺歆,因反擊禹。禹遣使以聞,帝問使人:『愔所親 愛為誰』?」對曰:「護軍黃防。」帝度愔、防不能久和,勢必相 忤,因報禹曰:「縛馮愔者必黃防也。」乃遣宗廣持節降 之。後月餘,防果執愔,將其眾歸罪。

黃香

按《後漢書黃香傳》:「香字文彊,江夏安陸人也。年九歲 失母,思慕憔悴,殆不免喪,鄉人稱其至孝。年十二,太 守劉護聞而召之,署門下孝子,甚見愛敬。香家貧,內 無僕妾,躬執苦勤,盡心奉養。遂博學經典,究精道術, 能文章,京師號曰『天下無雙,江夏黃童』。」初除郎中,元 和元年,肅宗詔香詣東觀讀所未嘗見書。告休歸後, 「召詣安福殿言政事,拜尚書郎,數陳得失。」永元四年, 拜左丞。六年,累遷尚書令。後以為東郡太守。香上疏 讓,帝亦惜香幹用,久習舊事,復留為尚書令。是後遂 管樞機,甚見親重。而香亦祗勤物務,憂公如家。在位 多所薦達,寵遇甚盛。延光元年,遷魏郡太守。時被水 年飢,乃分奉祿及所得賞賜,班贍貧者。於是豐富之 家各出義穀,助官稟貸,荒民獲全。後坐水潦事免,數 月,卒於家。

黃兢

按《後漢書許荊傳》:「荊名譽益著,太守黃兢舉孝廉。」

黃瓊

按《後漢書黃瓊傳》:「瓊字世英,江夏安陸人,魏郡太守 香之子也。初以父任為太子舍人,辭病不就。遭父憂, 服闋,五府俱辟,連年不應。永建中,公卿多薦瓊者,於 是徵瓊,拜議郎,稍遷尚書僕射。初,瓊隨父在臺閣,習 見故事,及後居職達練,官曹爭議,朝堂莫能抗奪。出 為魏郡太守,稍遷太常。和平中,以選入侍講禁中。元」 嘉元年,遷司空,以地動策免,復為太僕。永興元年,遷 司徒,轉太尉。梁冀前後所託辟召,一無所用,雖有善 人而為冀所飾舉者,亦不加命。延熹元年,以日食免, 復為大司農。明年,梁冀被誅,太尉胡廣、司徒韓縯、司 空孫朗皆坐阿附免廢。復拜瓊為太尉,以師傅之恩 而不阿梁氏,乃封為邟鄉侯。瓊辭疾讓封六七上,言 旨懇惻,乃許之。尋而五侯擅權,傾動內外。自度力不 能匡,乃稱疾不起。四年,以寇賊免。其年復為司空。秋, 以地震免。七年卒,時年七十九。贈車騎將軍,諡曰「忠 侯。」

黃昌

按《後漢書黃昌傳》:「昌字聖真,會稽餘姚人也。本出孤 微,居近學宮,數見諸生修庠序之禮,因好之,遂就經 學,又曉習文法。仕郡為決曹。刺史行部,見昌,甚奇之, 辟從事。後拜宛令。政尚嚴猛,好發姦伏,一時殺戮,大 姓戰懼,皆稱神明。朝廷舉能,遷蜀郡太守。視事四年 徵,再遷陳相,為河內太守,再遷潁川太守。永和五年」, 徵拜將作大匠。漢安元年進補大司農,左轉大中大 夫。卒於官。

黃真

按《後漢書吳祐傳》:「祐舉孝廉,將行,郡中為祖道,祐越 壇共小史雍丘黃真歡語移時,與結友而別。真後亦 舉孝廉,除新蔡長,世稱其清節。」

黃琬

按《後漢書黃瓊傳》:「瓊孫琬,字子琰,少失父,早而辯慧。 祖父瓊,初為魏郡太守。建和元年正月日食,京師不 見,而瓊以狀聞。太后詔問所食多少,瓊思其對而未 知所況。琬年七歲,在傍曰:『何不言日食之餘,如月之 初』?瓊大驚,即以其言應詔,而深奇愛之。後瓊為司徒, 琬以公孫拜童子郎,辭病不就,稍遷五官中郎將。時」 陳蕃為光祿勳,深相敬待,數與議事。舊制,光祿舉三 署郎,以高功久次、才德尤異者為茂才四行。時權富 子弟多以人事得舉,而貧約守志者以窮退見遺,京 師為之謠曰:「欲得不能,光祿茂才。」於是琬、蕃同心,顯 用志士,平原劉醇、河東朱山、蜀郡殷參等並以才行 蒙舉,蕃、琬遂為權富郎所見中傷,事下御史丞王暢、 侍御史刁韙。韙、暢素重蕃,琬不舉其事,而左右復陷 以朋黨,暢坐左轉議郎而免蕃官,琬、韙俱禁錮。琬被 廢棄幾二十年。光和末,太尉楊賜上書,薦琬有撥亂 之才,由是徵拜議郎,擢為青州刺史,遷侍中。中平初, 出為右扶風,徵拜將作大匠、少府、太僕,又為豫州牧, 政績為天下最,封關內侯。及董卓秉政,以琬名臣,徵 為司徒,遷太尉,更封陽泉鄉侯。卓議遷都長安,琬諫 不從。琬退而駁議之,竟坐免。後拜光祿大夫,及徙西 都,轉司隸校尉,與司徒王允同謀誅卓。及卓將李傕、 郭汜,攻破長安,遂收琬下獄死,時年五十二。

黃憲

按《後漢書黃憲傳》:「憲字叔度,汝南慎陽人也。世貧賤, 父為牛醫。潁川荀淑至慎陽,遇憲於逆旅,時年十四, 淑竦然異之,揖與語,移日不能去。謂憲曰:『子,吾之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