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61 (1700-1725).djvu/108

此页尚未校对
考證

按《萬姓統譜》:萃:覺孫居官,歸省父,必問所治事,使條

其狀,若當於理,則歡然為飲。嘗謂之曰:「吾所不仕者, 為有子足以行吾志。汝視義利是非,宜謹所蹈。」仕至 職方郎中。

黃照鄰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照鄰,桂陽人。舉進士,仕為職方郎中。嘗 讀書於郡西芙蓉山石林亭,鄉人號為『職方巖』。」子植, 字立之,元豐二年進士,官朝請郎,知貴州。

黃概

按《尚友錄》:概字平叔,龍溪人。好學力行。父忠助遘疾, 傾貲求醫。或言不為子孫計,概泣曰:「苟疾愈,雖子孫 飢餓,吾亦無憾。」父年九十六,母鄭氏年九十九,將卒, 曰:「為人子若爾者少,吾願為爾子孫以報。」言訖而卒。 後概妻有娠,將彌月,夢其舅曰:「吾某月某日某時為 爾子。」及產,果得男,名彥臣,幼聰慧,後官至朝散大夫, 封概為承議郎,賜緋,累贈朝散郎,子孫登科不絕,人 以為孝行之報。

黃裕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裕字公裕,莆田人,璞曾孫。通經有名,創 義齋以來多士。立為五規:曰修身、謹行、立志、抗節」,「潛 心經術、留意世務,限日收功。」既沒,皇甫泌諡之曰「義 成逸士。」

黃子信

按《萬姓統譜》:子信,長泰人。以文章履行為學者師。初 調新會鹽,場帥楊長孺以其年老,心易之,嘗捃摭其 簿書,子信將拂衣而去,投以詩,有云:「六年兩度拜宸 旒,換得青衫白上頭。飛鵲只因無樹遶,窮猿何暇擇 林投。明知著腳當來誤,幾欲抽身不自由。安得有錢 了官債,便無三徑也歸休。」長孺得詩,恨知之晚。及歸, 又詩云:「笑倩西風拂舊埃,歸時行李似初來。也知三 載清貧好,博得一家強健回。」

黃轍

按《浦城縣志》:「轍字遵晦,四歲能誦書,日記數千言。治 平四年,進士乙科,調虔州司理,秩滿為安仁令。時蒲 宗孟察訪荊湖南北路,辟為本司幹官,且薦其材。遷 著作佐郎,知新昌縣。發奸伏,撫善良,部使者奏課為 第一,改奉議郎,監泗州排岸。丁母憂,服闋,拜大理丞。 乞補外,通判筠州,還朝卒。」

黃隱

按《莆田縣志》:「隱字仲光,璞五世孫。治平四年進士,知 無錫縣,以最聞。元豐中,召為監察御史,遷殿中侍御 史。剛直敢言,無所畏避。元祐初,遷國子司業,力排王 氏《新語》,出守泗州,歷監司、郡守。坐尊司馬氏學,入元 祐黨籍。」

黃彥臣

按《龍溪縣志》:「彥臣,字叔燦,治平四年進士。初授南寧 簿,歷知長汀、南安二縣,轉泉、廣二州倅,遷莆、汀、劍、建 四郡守,累贈少師。彥臣糾郡時,有強盜在理,守欲寘 之法,彥臣疑其冤,故緩之,果獲真盜。在劍、建,興利除 害,歷中外俱有聲稱。」

黃庶

按《尚友錄》:「庶字亞父,分寧人。其先居金華,四世祖贍 知分寧,遂家焉。工詩。子大臨、庭堅、叔達。」

黃廉

按《宋史黃廉傳》:「廉字夷仲,洪州分寧人。第進士,歷州 縣。熙寧初,或薦之王安石,安石與之言,問免役事,廉 據舊法以對甚悉。河朔被水,河南齊晉旱,淮、浙飛蝗, 江南疫癘。帝命廉體量振濟東道,除司農丞。還報合 旨,擢利州路轉運判官,復丞司農,為監察御史裏行, 加集賢校理,提點河東刑獄。元祐元年,召為戶部郎」 中。陸思閔《茶法》為川、陝害,遣廉使蜀按察。明年,還為 左司郎中,遷起居郎、集賢殿修撰。樞密都承旨。上官 均論其往附蔡確為獄,改陝西都轉運使,拜給事中, 卒。

黃大臨

按,《萬姓統譜》:大臨,字元明,善詩有云:「急雪鶺鴒相並 影,驚風鴻雁不成行。」

黃庭堅

按《宋史黃庭堅傳》:「庭堅,字魯直,洪州分寧人。幼警悟, 舉進士,調葉縣尉。熙寧初,舉西京學官,第文為優,教 授北京國子監。留守文彥博才之,留再任。知太和縣, 以平易治,民安之。哲宗立,召為校書郎、《神宗實錄》檢 討官。踰年,遷著作佐郎,加集賢校理。《實錄》成,擢起居 舍人,丁母艱。庭堅性篤孝,母病彌年,晝夜視顏色,衣」 不解帶。及亡,廬墓下,哀毀得疾幾殆。除服,為祕書丞、 提點明道宮。紹聖初,出知宣州,改鄂州。章惇、蔡卞與 其黨論《實錄》多誣,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問。庭堅 書用鐵龍爪治河,有同兒戲。至是,首問焉,對曰:「庭堅 時官北都,嘗親見之,真兒戲耳。」凡有問,皆直辭以對, 聞者壯之。貶涪州別駕、黔州安置。言者猶以「處善地」 為骫法,以親嫌,遂移戎州。徽宗即位,起監鄂州稅,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