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61 (1700-1725).djvu/109

此页尚未校对

書寧國軍判官、知舒州,以吏部員外郎召,皆辭不行。 丐郡,得知太平州。至之九日,罷主管玉龍觀。庭堅在 河北,與趙挺之有微隙。挺之執政,轉運判官陳舉承 風旨,上其所作《荊南承天院記》,指為幸災,復除名,羈 管宜州。三年,徙永州,未聞命而卒,年六十一。庭堅學 問文章天成性得,善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。與張 耒、晁補之、秦觀俱游蘇軾門,天下稱為「四學士。」初游 灊皖山谷寺、石牛澗,樂其林泉之勝,因自號山谷道 人云。

黃叔達

按《尚友錄》:「叔達號知命子,善詩。嘗與陳履常謁法雲 禪師。夜歸,衣白衫,騎驢緣道,搖頭而歌。履常行於後, 一市驚以為異人。明日李伯時畫以為圖,邢敦夫作 歌。」

黃誥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誥字君謨,平江人。熙寧進士,為長沙簿。 時章惇開梅山,請增稅役,誥力言罷之。終太府卿。」

黃彥

按《吳縣志》:「彥字修中,挺子。熙寧六年,以王安石經說 第進士,安石舉為越州教授,遷瀛州防禦推官,知崇 德縣,長興丞,以省罷,知浦江縣。清直明恕,時稱有古 循吏風。除楚州教授,宗正寺簿,改富陽令,坐法免,管 勾嵩山崇福宮。官至朝奉大夫致仕,政和四年卒。」

黃德裕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德裕字仲益,邵武人。登元豐二年進士 第,知福州閩縣,方勁有為,再知鳳翔卒。」

黃裳

按《延平府志》:「裳,南平人,字冕仲。元豐五年,廷試第一 人。政和間,知福州,為端明殿學士,禮部侍郎,遷尚書。 方三舍法行,裳謂宜近不宜遠,宜少不宜老,宜富不 宜貧,不如遵祖宗科舉之制。建炎中,年八十七卒。」

黃靜

按《浦城縣志》:「靜字安仁,元豐五年進士,歷州縣,所至 有聲。政和中,除福建提舉。值歲歉,殫力賑濟。百丈山 叢竹,結實大似占城米,因圖以奏。詔付史館,置常平 倉於僊陽鎮,以惠艱食之民。靜出錢數千緡為糴,資 其倉。任滿,丐祠以歸,官至朝奉大夫。」

黃輔國

按《浦城縣志》:「輔國字應圖,轍之子。元豐八年進士,任 青州司理,調浮梁縣主簿。以樞密章楶奏,辟為南海 令,改宣德郎,知高郵縣。帥漕特薦授樞密院編修官, 除右正言,累遷右司諫,知無不言。上留意學校,輔國 建議令諸州縣皆置學。除起居舍人,命閱元祐以來 臣僚章奏,籍為奸黨。輔國不奉詔,遂改中書舍人,直」 學士院,尋出知袁州、江寧府,落職,知光州。大觀初,知 福、泉二州,後以給事中召。輔國已卒,追贈大中大夫。

黃寔

按《宋史黃寔傳》,「寔字師是,陳州人。登進士第,歷司農 主簿,積官提舉京西、淮東常平。元豐末,議罷提舉官, 命未布,寔舅章惇屬蔡確徙寔提點開封縣鎮,遷提 點梓州路兩浙刑獄,京東、河北轉運副使。哲宗以寔 為監司,久議召用,曾布陰沮之,乃以知陝州,為江淮 發運副使。賀遼主登位,還,除太僕卿,再擢寶文閣待」 制、知瀛州,徙定州,卒於官。寔孝友敦睦,世稱其「內行。」 蘇轍在陳與寔游,因結昏,其後又與軾友善。紹聖黨 禍起,寔以章惇甥故獲免,然亦不得久於朝著焉。

黃昭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昭字晦甫,元祐中,召拜侍御史。在家著 孝友之譽,立朝有忠鯁之節。子友聞、友益、友顏。」

黃友聞

按《萬姓統譜》:友聞,字聞善,與柳氏兄弟杯酒相失。山 谷有詩云:「自入醉鄉無畔岸,心與黃伯為友朋。更闌 罵坐客星散,午過未蘇髮鬅鬠。」

黃友顏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友顏,字顏徒,作貧樂齋。」山谷以二詩詠 之,其一曰:「小山作朋友,義重子輿桑。香草當姬妾,不 須珠翠裝。烏鳥窺凍硯,星月入幽房。兒報無炊米,浩 歌繞屋梁。」

黃履

按《宋史黃履傳》:「履字安中,邵武人。少游太學,舉進士, 調南京法曹,又為高密、廣平王二宮教授、館閣校勘, 同知禮院,擢監察御史裏行。辭御史,改崇政殿說書、 同修起居注,進知制誥、同修國史。遭母憂去,服除,以 禮部尚書召,遷御史中丞。哲宗即位,徙為翰林學士。 履素與蔡確、章惇、邢恕相交結,每確、惇有所嫌惡,則」 使恕道風旨於履,履即排擊之。至是,更自謂有定策 功。劉安世發其罪,以龍圖閣直學士知越州。坐舉御 史不當,降天章閣待制。歷舒、洪、蘇、鄂、青州、江寧、應天、 穎昌府。紹聖初,復龍圖閣直學士,為御史中丞,拜尚 書右丞。會正言鄒浩以言事貶新州,履曰:「浩以親被 拔擢之故,敢犯顏納忠,陛下遽斥之死地,人臣將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