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61 (1700-1725).djvu/118

此页尚未校对

視疾,人情益懼。由請嘉王過重華宮問安,孝宗為之 感動,自號惠齋居士。」

黃克恭

按《泉州府志》:「克恭字彥禮,南安人。淳熙十四年進士。 教授循州,講授不倦。知寧德縣,以最聞。通判廣州。海 寇掠境,盛夏力疾督師,擒其酋以徇。辟知新州,奏減 丁米,民德之。累遷度支駕部郎官,奉祠歸。起知興化 郡,卒。」

黃樵仲

按《萬姓統譜》:樵仲,字道夫,漳州人。登淳熙第,居家,每 旦率子弟衣冠見家廟,退則默坐終日,飲食衣服不 求鮮美。居喪三年,人未嘗見笑容。鄉里有為非者,恐 樵仲知之。調汀州錄參,有善績。自書于屏云:「俸薄儉 亦足,官卑清自尊。」有《禮記解》《小學口義》傳於世。

黃宗傳

按《萬姓統譜》:宗傳,字景孟,寧德人。淳熙中進士。問學 該博,尢長於《易》,開門授徒,屨恆滿戶外。嘗自為贊,有 曰:「何事窮能到骨,只緣氣要衝冠。」所著有《易傳》行於 世。

黃揆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揆字端甫,三山人。淳熙間,知龍溪縣。為 人勤敏,濟以仁厚。時縣承累年弊政之後,困匱不支, 揆理財撫民,不為表暴,家給人足,而田里相安。陞知 瓊州,民為立生祠於福星堂。」

黃灝

按《宋史黃灝傳》:「灝字商伯,南康都昌人。幼敏悟強記, 入太學,擢進士第,教授隆興府,知德化縣,以興學校、 崇政化為本。王藺、劉穎薦于朝,除登聞鼓院。光宗即 位,遷太常寺簿,除太府寺丞,出知常州,提舉本路常 平。乞歸,幅巾深衣,騎驢匡山間,若素隱者。起知信州, 改廣西轉運判官,移廣東提點刑獄,告老不赴,卒。灝」 性行端飭,以孝友稱。朱熹守南康,灝執弟子禮。熹之 沒,黨禁方厲,灝單車往赴,徘徊不忍去者久之。

黃峕

按《萬姓統譜》:峕字景純,寧德人。紹熙初,武舉第四人。 開禧初,復登進士第,累官知德慶州。文章政事皆有 聲於世。嘗追和東坡《仕祿戒知足》詩,即乞休致。又嘗 掇取聖賢言行可鑑者百餘條,目為《禔身錄》。所著有 《胖軒》等集。

黃伯固

按《將樂縣志》:「伯固字德常,縣西隅人。紹熙癸丑進士。 為人嚴義利,重然諾。嘉定乙巳,以奉議郎知上高縣。 精明剖決,抑強扶弱,奸豪屏跡。累官西川制置副使, 兵部侍郎。卒贈少師,諡忠簡。」

黃去私

按《萬姓統譜》:去私,臨川人。氣概豪爽,著《屯田議》,為朱 子所知。學專行確,守師訓不變,執親喪行古禮。黃幹 嘗曰:「問學之士,彫零殆盡。江西則甘言甫、黃去私數 人耳。」

黃績

按《萬姓統譜》:績字德遠,滔之後。初游淮浙,遍參諸老, 已而從陳密、潘柄游。及密、柄卒,率同門友築東湖書 堂,請田於官以祀之,讀約聚講,如密、柄規約。由是學 者皆就正於績。郡守推入尊德堂,以繼劉彌邵,又辟 充涵江書院山長。績以「獨不懼」名齋。所著有《四書遺 說》《近思錄》《義類》。

黃唐

按《萬姓統譜》:唐字雍甫,福州人。寧宗朝為考功郎中。 時韓𠈁胄為父誠陳乞作諡,唐當覆議,乃見宰相京 鏜,言「不能奉承,力求去。」

黃學皋

按《萬姓統譜》:學皋字習之,龍溪人。通經史尢,長《詩》《書》 《春秋》。《南宮對策》有曰:「愚獨愛伊川」,請改試為課。及制 尊賢堂待賓齋,與時論不合,有司大書曰:「此必偽學 之流。」黜之,久而擢第,再轉鄱陽丞。李博延入郡齋,校 勘《朱文公續語錄》,又著《評古》一冊,補註《東坡詩集》一 部,上之。諸司論薦,調泉州察推。需次於家,郡守屈置 於學,以訓諸生。

黃幹

按《宋史黃幹傳》:「幹字直卿,福州閩縣人。父瑀,高宗時 為監察御史,以篤行直道著聞。瑀沒,幹往見清江劉 清之,清之奇之,因命受業朱熹。寧宗即位,補將仕郎, 銓中授迪功郎,監台州酒務。丁母憂,學者從之講學 于墓廬甚眾。熹訃聞,幹持心喪三年畢,調監嘉興府 石門酒庫。時韓𠈁胄方謀用兵,吳獵帥湖北,將赴鎮」, 訪以兵事,獵雅敬幹名德,辟為荊湖北路安撫司激 賞酒庫。為臨川令,改知新淦縣。以提舉常平郡太守 薦,擢監尚書六部門,未上,改差通判安豐軍,尋知漢 陽軍,以病乞祠,主管武夷沖祐觀。尋起知安慶府。制 置李玨辟為參議官,再辭不受。既而朝命與徐僑兩 易和州,且令先赴制府稟議。幹至制府,玨往維揚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