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61 (1700-1725).djvu/119

此页尚未校对

師,與偕行。其時幕府書館皆輕儇浮靡之士,僚吏士 民有獻謀畫,多為毀抹疏駁。「將帥偏裨,人心不附,所 向無功,流移滿道,而諸司長吏張宴無虛日。」幹知不 足與共事歸,再辭和州之命,仍乞祠,閉閣謝客。同幕 忌之尢甚,共詆排之,遂力辭去,請祠不已。俄再命知 安慶,不就。入廬山,訪其友李燔、陳宓,相與盤旋玉淵、 三峽間,俛仰其師舊跡,講《乾坤》二卦於白鹿書院,山 南北之士皆來集。未幾,召赴行在所奏事,除大理丞, 不拜。俄命知潮州,辭不行。差主管亳州明道宮,踰月, 遂乞致仕,詔許之,特授承議郎。既歿後數年,以門人 請諡,特諡「文肅。」有《經解》、文集行于世。

黃㽦

按《宋史黃㽦傳》:「㽦字子耕,隆興分寧人。嘗從郭雍、朱 熹學,以道自任。舉太學進士,為瑞昌主簿,監文思院, 知盧陽縣,通判處州,以最聞。主管官告院、大理寺簿, 軍器監丞。丐外,知台州,郡稱平治。遷袁州。哭從弟哀 甚,得疾卒。所著有《復齋集》。」

黃士毅

按《尚友錄》:「士毅字子洪,莆田人,號壺山,徙居吳。幼知 嗜學,方慶元詆誹道學,士毅徒步趨閩師。朱文公命 日觀一書,夜叩所見,告以靜坐勿雜,喚醒勿昏。居數 月,授以《大學章句》,終其身從事于斯。著述甚富,數注 《儀禮》,譔次文公書說七卷,文集一百五十卷。又因語 錄成言,分門序次,為《語類》一百三十八卷。嘗言孔、孟 之道,至周、程而復明,至朱子而大明」,識者以為知言。

黃以寧

按《泉州府志》:「以寧,字宗一,維之長子也。弱冠入太學。 慶元中,上舍釋褐,分教惠陽,擢太學錄,差淮西漕司 幹官。會淮甸大歉,部使者檄以寧循行賑貸,措處有 方,民賴全活。通判建寧守,喜事,引誼力爭,守不能平, 嗾臺臣劾罷之。」

黃棨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棨字肅甫,中之孫。父瀚,司農卿。棨嘉泰 二年第進士,為靖州倅。州學傍建作新書院,政暇授 徒講學其中,多所成就。官至工部員外郎。子熙,知高 州。」

黃孝恭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孝恭,字令裕,邵武人。從朱熹學,治身嚴 整,起居有常度,論著確實。」

黃學行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學行字上文,惠安人。登嘉定戊辰第,教 授全州。嘗疏歷代褒封先聖故實、冠服奠享儀注上 之,有旨頒胄監。後知循州。時贛寇據松梓山,招捕使 合兵破之,奔逸嶺外。學行激厲將士,追擒其酋,以勞 遷秩。有《史說垣齋類集》。」槁。

黃登

按《萬姓統譜》:登,字君涉。少遊上庠,與陳覺民有研席 之好。及覺民守泉,未嘗干以私,卒覺民以文誄之,言 其窮經恥受一命,學道遂造大方,視蔬茹如享太牢, 在燕處若奉五戒。張讀亦以「隱君子」目之。

黃京

按《萬姓統譜》:京,字華叔,龍溪人。世業儒,初在郡學,與 高登友善,同年擢第,調連州戶曹,以清白聞。秩滿歸 里,聞登以直言斥,遂恬無仕進意,時年未四十,性尤 樂善,所識有不給者,厚賙之。鄉人名其家曰「黃長者。」

黃以翼

按《萬姓統譜》,「以翼字宗台,維之猶子,永春人,陳淳、蔡 和門人也。莊毅有立,析理精詣,暮年記問益富,有《易 周禮說》。」

黃必昌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必昌,字景文,晉江人。從陳淳學,又切磋 於陳宓、潘炳二賢,有《中庸》《大學講槁》,嘉定中登第。」

黃從龍

按《萬姓統譜》:從龍,永豐人。嘉定中進士,為郢州推官。 元兵入襄峴,郢當要衝,守將潛遁。從龍乃抱印登城, 大呼兵間曰:「張巡、許遠之事,正在今日。」齧指書寫「死 戰報國」四字,與子熙力戰而死。

黃自然

按《甌寧縣志》:「自然字元輔。嘉定末,教授邵學,以禮學 誨諸生,齋宿問辯,率至夜分。及漕廣西,猶捐俸餘助 修禮殿。官至吏部侍郎。」

黃師雍

按《宋史黃師雍傳》:「師雍,字子敬,福州人。寶慶二年,舉 進士,詔為楚州宮屬,調婺州教授。李宗勉、趙必願、趙 汝談皆薦之,知遂之龍溪。轉運使王伯大上其邑最, 喬行簡罷,宗勉與史嵩之入相,召師雍審察,將至而 宗勉卒。嵩之延師雍,密示相親意,師雍不領,遷糧料 院。嵩之獨相,權勢浸盛,上下懼禍,未有發其奸者。博」 士劉應起首疏論嵩之,師雍與應起相善,嵩之疑師 雍左右之,諷御史梅杞擊師雍,差知興化軍,旋奪之。 改知邵武軍,遷宗正寺簿,尋拜監察御史,擢左司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