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61 (1700-1725).djvu/122

此页尚未校对

驥子官九江,蜀亂不能歸,因家焉。澤生有異質,以明 經學道為志。大德中,江西行省相臣聞其名,授江州 景星書院山長。又為山長於洪之東湖書院,受學者 益眾。秩滿即歸,閉門授徒以養親,不復言仕。澤雅自 慎重,未嘗輕與人言。家甚窶貧,經歲大侵,家人采木 實草根以療饑,晏然曾不動其意,惟以聖人之心不 明而經學失傳,若己有罪為大戚。」至正六年卒。

黃覺經

按《元史羊仁傳》:「黃覺經,建昌人。五歲,因亂失母。稍長, 誓天誦佛書,願求母所在。乃渡江涉淮,行乞而往,至 汝州梁縣春店,得其母以歸。」

黃清老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清老,邵武人。天資穎悟,五歲日記數千 言。泰定中,舉進士,累官翰林編修。及為提舉,作成人 才甚眾,時重其學行。詩有盛唐風,存者數千篇。又著 《春秋經旨》《四書一貫》數千卷。」

黃極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極,字建齋,師事草廬。元統中,南臺薦其 窮操理義之學,恪守貧素之風,廉介不阿,不求聞達」, 而極不起。所著有《建齋集》。族姪用能詩有《江西集》。

黃道賢

按《元史黃道賢傳》:「道賢,泉州人。嫡母唐無子,道賢在 襁褓而生母蘇,以疾去。既長,思念生母,屢請於父,得 召之歸。道賢竭力養二母,得其歡心。父病篤,道賢遍 求良醫莫效,乃夜禱于天,願減己一紀之算,以益父 壽,其父遂愈。至元統二年乃歿,果符一紀之數。道賢 居喪盡禮,負土築墳,廬于墓側,蔬食終制。至元二年」, 有司上其事,旌其門曰「孝子黃氏之門。」

黃異

按《萬姓統譜》:異灝之裔孫,少好學,讀書于白鹿洞。至 元間,舉進士,為廣東惠州學錄,後陞道源書院山長。 元季兵變,隱不仕,自號「節菴。」有詩集三十卷。

黃公望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公望字子久,富陽人。聰敏絕倫,通《百氏 說尢》。工畫山水,運思落筆,出人意表。元至元中,浙西 廉訪使徐琰辟為書吏,未幾,竟棄去。更名堅,號一峰, 又自稱大癡道人。放浪江湖。年八十餘卒。」

黃元承

按《萬姓統譜》:元承字子厚,婺源橫槎人。以廕主杭之 於潛簿,累遷至鎮江丹陽令,所至以廉稱。知丹陽時, 招延鄉人王伯修教授諸子。王嘗借書於縣民,元承 見而怪之曰:「昔人以借書招餽金之謗,獨不聞乎?」亟 召而返之。至於常俸,不能自給,輒令家人鬻產以繼 之。其自守如此。後遇賊,不屈而死。

黃宏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宏,黃巖人。博覽群經,尢長於詞賦。有以 史才薦者,不就。落魄江湖,幾三十年,文章流播四方, 有穀城槁。」

黃溥

按《蒲圻縣志》:「溥,字彥傳,至元元年中鄉試,授慶元路 鄮山書院山長。為人敦樸,學知務本,言動不苟得聖 賢大學之道,士子則之。」

黃冔

按《元史黃冔傳》:「冔字殷士,撫州金谿人。博學明經,善 屬文。尢長於詩。至正十七年,用左丞相太平奏,授淮 南行省照磨。未行,除國子助教,遷太常博士,轉國子 博士,陞監丞,擢翰林待制。二十八年,京城破,冔遂赴 井而死。」

黃紹

按《江西通志》:「紹,字仲先,臨川人。博學有操守,中至正 戊子鄉試,尹靖安縣。壬辰兵變,戢鄉兵為守禦計,屢 挫賊鋒。糧盡為賊所圍,勢不可支,乃反廳事,正衣冠 而坐,遂遇害。」

黃虞

按《江西通志》:「虞,字民尚,星子人。至正間,紅巾寇城,率 義兵禦之,為所害。」

黃昭

按《江西通志》:「昭,樂安人。登進士,歷官兵部尚書。至正 乙未,奉詔偕火你赤吳當專任招捕,聽便宜行事。既 佐當平定撫建郡,參政朵歹忌其功,謂南人不宜掌 兵,遂以昭守臨江。已,又譖其難任牧守,坐除名,江西 遂失守。」

黃雲

按《江西通志》雲:「靖安勇士,至正壬辰,紅巾寇起,攻靖 安,雲力戰禦之,歿于陣。」

黃昌元

按《松溪縣志》:「昌元,字子仁,三歲而孤,事大母以孝聞。 至正十二年,紅巾賊破松溪,昌元集社甲數百人,奮 勇殺賊,賊皆潰去。已而賊復來攻甚急,昌元設伏於 西隅,自將出戰,佯卻,賊追入西隅,伏兵起,賊眾大敗。 未幾,賊勢復振。賊帥王驢據松溪,昌元引兵擊走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