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61 (1700-1725).djvu/23

此页尚未校对

按《萬姓統譜﹕》:「撰,祥符人。仕元為國子助教。洪武初,召 授翰林修撰兼編修官,命於大本堂授經,遷待制致 仕。子弘,為龍江遞運所官,為丞相胡惟庸家人所愬, 寘於法。惟庸敗,召撰父子至京慰勞,賜綺帛,給舟車 還家。」

王釐

按《萬姓統譜﹕》:「釐,鄱陽人。自少穎敏,博學能文。洪武初, 以明經授鄱陽教諭,多造就人才,召為翰林院編修, 與修國史,每備顧問,奏對稱旨。嘗患頭風,上以所御 藥酒飲之,遂愈。後乞外補,命知南陽府,有善政,以疾 卒。所著有《群英雜言》《詩粹》若干卷。」

王公懋

按《萬姓統譜﹕》:「公懋,洪武初為高苑縣丞。時有強賊數 十人入高苑劫掠,民不能禦,公懋率民兵捕之。賊拒 敵,斫公懋左耳,公懋不為動,擊殺二人,餘皆擒之。事 聞,賞綺帛以旌之。」

王博

按《萬姓統譜﹕》:「博,洪武初開封知府。時流移新復,反覆 未定,博寬其徭役,禁其侵攘,教民闢土地,藝蠶桑,期 年之間,民獲其利,遂安生理。」

王彝

按《萬姓統譜﹕》:「彝字常宗,其先蜀人。父允,教授崑山州 學,遂占籍嘉定。彝博學強記,文尢嚴整。洪武初,與郡 人高啟、謝徽輩交善,被詔同修元史。史成,授以官,不 就而歸。時江夏魏觀守郡,賓禮賢士,未幾,以事被逮。 彝與啟嘗為觀作文,竟連坐死于京市。有《王常宗集》 行于世。」

王紹原

按《萬姓統譜﹕》:紹原,字復初,幼嗜學,治《毛詩》,刻意吟詠。 伯仲五人。值元季兵興,經亂離,家以傾廢。紹原惟守 淡苦諸弟欲求分異以自便,紹原不能已,推產與之, 惟取先世墓田以供祭祀。及海內平,於所居之旁闢 一軒,扁曰「耕讀」,與常所往來觴詠自娛,灑然無世累。 有《耕讀集》傳於家。

王沂

按《萬姓統譜﹕》:「沂,泰和人,博通諸經。元季,一試有司,不 合,不復出。洪武初,徵為說書。上書論事,授福建鹽運 副使,以老罷歸。弟祐,為監察御史,陞廣東按察僉事, 風概凜然。」

王勝

按《安慶府志﹕》:「勝,桐城人。喜讀書,尤好兵法。元末歸明 太祖,立功官右副元帥。後攻陳友諒,取江州。鄱陽之 戰,謀欲火攻,詐降,夜焚其營,乘火奮擊,大破之,勝死 于火,封太原郡侯,祀康郎山。」

王鼎

按《揚州府志﹕》:「鼎,儀真人,為趙忠養子。明初,忠渡江從 征有功,沒於陣。鼎襲其職,復姓王命守太平。陳友諒 以兵來犯,鼎與花雲竭力堅守。城陷,鼎罵賊不屈,死 之。追封太原郡侯。」

王貞

按《江陰縣志﹕》:「貞本壽州人。洪武初,以武功累官廣西 都指揮使。在鎮軍民輯睦,號稱職。卒贈都督同知,追 封臨沂侯,諡恆義。」

王道同

按《明外史孫炎傳﹕》:「苗軍作亂,執炎及知府王道同,元 帥朱文剛幽空室脅降,皆不屈見害。道同由中書省 宣使遷帳前總管,出為義烏知縣,擢知處州,贈太原 郡侯。」

王本

按《明外史安然傳﹕》:「太祖罷中書省,散其職掌於六部, 詔天下舉賢才。戶部尚書范敏薦耆儒王本等,召至, 告之太廟,以本為春官,命協贊政事。居無何,致仕,後 坐事誅。」本不詳其籍里。

王濂

按《明外史孔克仁傳﹕》:「王濂,字習古,定遠人。少嗜學,事 親孝。初為縣吏,汝潁兵起,往說其帥,留為萬夫長,累 官工部尚書。聞太祖克集慶,渡江來歸。除執法官,讞 獄平允。遷中書省員外郎,出為浙江按察僉事,治行 著聞。洪武三年卒。」

王志

按《名山藏勳封記﹕》:「六安侯王志,鳳陽人。從渡江,克定 太平、溧陽、建業、京口、毗陵、宣城、江陰、安慶、江州、南昌、 湖廣廬、安豐。從宋國公渡河,取懷慶、澤、潞,深入察罕 腦兒,絕塞卻敵。洪武三年,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 臣、榮祿大夫、柱國、同知大都督府事、侯,食九百石,賜 誥券,與誓身,免二死子,一死侯。十七年卒,贈許國公」, 予諡。二十二年,威嗣。二十三年坐林來保事,謫安南 衛指揮。亡。子志,次子域嗣,改清平衛世官。胡黨覺志 以死前免,竟除。

王文淵

按《萬姓統譜﹕》:「文淵,字巨卿。自幼失怙,能自樹立,善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