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61 (1700-1725).djvu/24

此页尚未校对

擇,為吏厭而棄之,從學于滕安上,益日克勵,遂淹貫 經史。色養事親,友弟訓子,家庭之間肅如也。作詩紆 徐沖澹,得韋孟體,為當代名公雅重。竟不仕,卒于家。 鄉人稱之曰『貞孝先生』。」

王忠信

按《善化縣志﹕》:「忠信,元末保障鄉閭,民賴全活。甲辰,率 眾歸附,授鎮撫。洪武三年,率兵往克蘇州,力戰而死。」

王銘

按《明外史王銘傳﹕》:「銘字子敬,和州人。初隸元帥俞通 海麾下,數有功,選充宿衛,擢管軍百戶,命守松江,移 太倉。洪武四年,進太倉衛管軍副千戶,擢長淮衛指 揮僉事,移溫州,歷右軍都督僉事。二十六年,坐藍黨 死。」

王升

按《萬姓統譜﹕》:「升,德清人。洪武初,坐事繫刑部獄。時升 子鎮為平涼知縣,升寄書戒鎮居官廉潔,撫民仁慈, 報國忠勤,處己謙敬。買附子川椒,經稅而後寄來。獄 吏得其書以聞,朝廷嘉嘆,下詔褒美,賚白金百兩,絹 十匹,附子五枚,椒五斤,免其所坐,復其家。」

王桓

按《萬姓統譜﹕》:桓字彥珍,慈谿人。洪武四年,有司以通 經學古薦於朝。太祖高皇帝召見便殿,問桓處鄉里 好惡何如。桓對曰﹕:「善者好之,不善者惡之。」一言稱旨, 上遂呼為老學士。乃命與尚書魏杞山、錢惟明、學士 宋景濂輩講論治道。踰年,授國子學正。未幾,轉河南 盧氏縣令。政教一新,民懷其德。十二年致仕,盧人立 祠祀之。先是桓家居,鄉人有不平,事無大小咸取決 於桓,無不得其情者,遂稱為「明白先生。」其所學,不事 章句,務得於心,識者謂其克繼虞賀、杜樓之絕學。所 著有《明白先生集》,藏于家。桓以孫成貴,贈都察院右 都御史、大理寺卿。

王綱

按《明外史王綱傳﹕》:「綱字性常,餘姚人。與弟秉常、敬常 並以文學名。綱善劉基,基薦綱于太祖。洪武四年,徵 至京師。太祖策以治道,擢兵部郎。潮民弗靖,除廣東 參議,督兵餉,諭降諸亂民。還抵增城,遇海寇曹真,截 舟羅拜,願得為帥。不從,奮罵不絕口,遇害。」

王省

按《明外史周是修傳﹕》:「王省,字子職,吉水人。洪武五年, 領鄉舉至京,詔免會試,命吏部授官。省言親老,乞歸 養。尋以文學徵,授浮梁教諭。凡三為教官,最後得濟 陽。燕兵至,為游兵所執,從容引譬,詞義慷慨。眾舍省, 省歸坐明倫堂大哭,以頭觸柱死。福王時,諡貞烈。」

王洵 王淳

按《吳縣志﹕》:「洵,淳父鑄,辟為都督府斷事。洪武八年,坐 法當死。洵兄弟日夜號泣,爭詣御史請代,兄弟交讓, 御史疏於朝,鑄得免死。」

王賓

按《萬姓統譜﹕》,賓字用賓,鄞人。少卓犖不群,甫長,博學 強記,貫穿經史百家。避地村畽,澹然自適,號「水村隱 者。」洪武六年,舉茂才,以母老不起。既終養,復以文學 薦,授休寧教諭。身率諸生,矻矻忘寢食,士不懲自勸。 秩滿考績,廷試《鍾山雨齋賦》及《豢鶴賦》。上奇之,命供 奉翰林。以老辭,教授潯郡,卒。門人私諡曰「清節先生」, 祠於學。所著有《書隱》《西上》《南游》等集。

王燾

按《明外史鄭濂傳﹕》:「王燾,蘄水人,七世同居,一家二百 餘口,人無間言。洪武九年,詔旌為孝義之門。」

王弼

按《名山藏勳封記﹕》:「定遠侯王弼,定遠人。鳩義兵附人 名其能曰『雙刀王。累功都督僉事,世指揮,以副將軍 從西平侯討平西蕃洮州戎。洪武十二年,授開國輔 運推誠宣力武臣、榮祿大夫、柱國侯,祿二千石,世指 揮使。賜券與誓,身免二死。從潁川侯討平雲南。十七 年,使世益祿五百石。十一年卒,竟除』。」

王興

按《沂州志﹕》:「興,沂州衛中所千戶,驍勇過人,忠義天植。 洪武十三年,城西艾山有黑虎為害,興操梃入其穴, 獨力扼吭相鬥,竟與虎俱斃。居民感其功,立祠山麓 間,四時蒸嘗不絕。」

王子覺子麟 子偉 應 懃

按《明外史鄭濂傳﹕》:「王燾生三子,子覺、子麟、子偉。子覺 生應,子偉生懃。子覺承父志,同居無間言。洪武十四 年,太祖既擢用義門鄭湜,因令湜舉所知以應應,詔 擢布政司參議。二十六年,簡東宮官,又擢應從弟懃 右庶子。」義門王氏之名,遂與鄭氏並。

王伯貞

按《明外史王直傳﹕》:「直父伯貞,以經術顯。洪武十五年, 聘至京師,應詔者五百餘人。帝親御奉天門試之,伯 貞對第一,授試僉事,分巡廣東雷州。召還為戶部主 事。以父喪服闋,不時起,謫居安慶者數年。建文初,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