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61 (1700-1725).djvu/25

此页尚未校对

以薦知瓊州府。憂歸,未之官,卒。」

王鈍

按《明外史張紞傳﹕》:「王鈍,字士魯,太康人。元至正間進 士。洪武中,徵授禮部主事,歷吏部郎中,出為福建左 參議,轉右參政,以廉慎聞。遷浙江左布政使。在浙十 年,名與張紞埒。建文初,拜戶部尚書。燕兵入京師,踰 城走,為邏卒所執。成祖即位,命仍故官。未幾,與紞俱 罷歸,鬱鬱死。」

王朴

按《明外史王朴傳﹕》:「朴,同州人,洪武十八年進士。本名 權,帝為改焉。除吏科給事中,以直諫忤旨罷,旋起御 史。性鯁直,數與帝辨是非,不肯屈。一日,遇事爭之彊, 帝怒,竟戮死。」

王觀

按《明外史王觀傳﹕》:「觀字尚賓,祥符人。性耿介,儀度英 偉,善談論。由鄉薦入太學,擢知蘇州府。公廉有威,發 奸摘伏,民憚若神。太祖嘉其能,以觀榜勵天下。」

王興福

按《明外史王觀傳﹕》:「杭守王興福以治郡名。興福隨人, 初守徽州,有善政,遷杭州。杭初附,人心未安。興福善 撫輯,寬簡不苛,民甚德之。秩滿當遷,郡人遮道攀留, 太祖嘉之,擢吏部尚書。坐事左遷西安知府,卒官。」

王士弘

按《明外史盧熊傳﹕》:「王士弘知寧海縣。靖海侯吳楨奉 旨收方氏故卒無賴子,誣引平民,台溫明為之騷然。 士弘條上封事,辭極懇切,詔罷之,三府以安。」

王彰

按《明外史王彰傳﹕》:「彰字文昭,鄭人。洪武二十年,舉于 鄉,補國子生,使山東,平糴,以廉幹稱,擢吏科源士。踰 年,革源士,改給事中,遷都給事中,改刑部員外郎,遷 山西左參政。永樂五年,召為禮部右侍郎。父喪除,改 戶部。奉使祀西嶽,還,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。久之,進 右都御史。宣德三年,卒于官。彰嚴介自持,請託皆絕」, 用法過刻。時劉觀為左都御史,人謂「彰公而不恕,觀 私而不刻」云。

王叔英

按《明外史王叔英傳﹕》:「叔英字原采,黃巖人。洪武中,與 楊大中、葉見泰、方孝孺、林右並徵,至叔英,固辭還鄉。 二十年,以薦為仙居訓導,改德安教授,遷漢陽知縣, 多惠政。建文時,召為翰林修撰。燕兵至淮,奉詔募兵。 行至廣德,京城不守,會齊泰來奔,告以故相持慟哭, 共圖後舉。已知事不可為,自經元妙觀銀杏樹下。成」 祖登極,陳瑛簿錄其家,妻金氏已自經死。二女下錦 衣獄,赴井死。福王時,諡「文忠。」

王度

按《明外史曾鳳韶傳﹕》:「王度,字子中,歸善人。少力學,工 文辭。洪武中,用明經薦,為山東道監察御史。建文時, 燕兵起,敕度勞軍徐州。比還,鳳陽失守,方孝孺與度 書,誓死社稷。燕王稱帝,坐方黨,謫戍賀縣,坐語不遜 族。福王時,諡襄愍。」

王彬

按《明外史曾鳳韶傳﹕》:「王彬,字文質,東平人。洪武中進 士,拜監察御史,巡按江淮,駐揚州。北平兵至,彬與鎮 撫崇剛嬰城堅守。守將王禮謀舉城降,彬執之繫獄。 有力士,能舉千斤,彬嘗以自隨。燕兵飛書城中﹕,縛王 御史降者,官三品,左右憚力士,莫敢動。禮弟崇厚賂 力士母,誘其子出,乘彬解甲浴,猝縛之,開門納燕師。」 彬與剛皆不屈死。福王時,彬謚「忠壯」,剛諡《壯愍》。

王真

按《明外史張玉傳﹕》:「王真,咸寧人。洪武中,起卒伍,積功 至燕山右護衛百戶。燕師起,從破滄州,追南兵至滑 口,俘獲七千人,累遷都指揮使。王設伏淝河,令真與 白義、劉江各百騎誘平安軍,斬馘無算。後不繼,南軍 圍之數匝,真被數十創,氣愈奮,連格殺數十人,圍益 急,遂自刎。成祖即位,諡忠壯。」

王偁

按《明外史林鴻傳﹕》:「永福王偁,字孟揚,父翰,仕元,抗節 死。偁洪武中,領鄉薦,入國學,陳情養母,母歿,廬墓。永 樂初,用薦授翰林檢討。學博才雄,最為解縉所重。後 以縉事連及,繫死獄中。」

王璲

按《萬姓統譜﹕》:「璲其先蜀遂寧人。自其祖父仕元宋,時 家吳璲,有異資,幼即善屬文,名籍甚,因得備侍從。與 王洪孟、楊達善,並以才聞。璲等後進作文,獨能立就, 雖數篇並作,受命即奏,不淹刻,咸以為神,諸在位者 推不能及,又自相矜許,遂被輕薄名。仁廟在東宮,試 《神龜賦》,極稱善,語解縉,縉頓首謝不能及。後語黃淮」, 淮因譖之,遂論死。

王璉

按《萬姓統譜﹕》:璉,長山人。器局沉凝,學問精密,師事宋 濂。洪武中鄉舉,至京,召見試詩,擢史館編修,選入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