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61 (1700-1725).djvu/28

此页尚未校对
考證

太子,奉郕王攝國政。已勸即真,加太子太保。景泰元」

年進少傅。也先使使議和,且請還上皇。直上言「請從 其請」,帝不悅。直等固請,乃遣楊善等報之,就令迎歸 上皇。景帝疾亟,石亨、徐有貞等奪門迎。上皇復位,直 遂乞休歸。直為人方面修髯,儀觀甚偉。性嚴重,不苟 言笑。及與人交,恂恂如也。天順六年卒。諡《文端子》。 仕至翰林檢討,以學行稱。

王英

按《明外史王英傳﹕》:「英字時彥,金谿人。永樂二年進士。 選庶吉士,與修《太祖實錄》,授翰林院修撰,進侍講。仁 宗即位,進侍講學士,再進右春坊大學士。乞歸省。宣 宗立,還朝,修《太宗、仁宗實錄》成,遷詹事府少詹事。母 喪歸。尋起官。正統元年,命教習庶吉士,開經筵為講 官,修《宣宗實錄》為總裁。《實錄》成,進禮部左侍郎。十三」 年擢南京禮部尚書,俾就閒逸。居二年卒,諡「文安」,後 改諡「文忠。」英端凝持重,歷仕四朝,在翰林四十餘年, 朝廷制作多出其手。性直諒,好規人過。子裕,累官至 四川按察使。

王瀹

按《明外史張紞傳﹕》:「王鈍子瀹,永樂四年進士。仁宗時, 由翰林遷鄭靖王左長史。宣德初,召改戶部郎中。英 宗即位,拜戶部右侍郎,巡撫浙江,有惠政。母喪,起復 入覲,留攝部事。尋以老乞歸,卒。」

王克義

按《萬姓統譜﹕》:「克義,瓊山人。永樂丙戌進士,授崇仁知 縣。大臣薦其博學宏詞,召之至,則增減宋詞科,出題 試之,果中式,陞都官。未幾,出建昌府推官。所至廉能 有聲。」

王鈺

按《萬姓統譜﹕》:「鈺,諸暨人。永樂壬辰進士及第,歷官翰 林編修,以疾致仕。正統丙辰,起為按察僉事,提督學 政。鈺為人文學篤寔,行己方正,所至公于勸懲,士心 悅服。既三載,復致仕去。」

王翱

按《明外史王翱傳》:「翱字九皋,鹽山人。永樂十三年,試 貢士於北京。帝思得北士用之,而北人登第率後。翱 兩試皆上第,大喜,特召改庶吉士,授大理左寺正,左 遷行人。宣德元年,以楊士奇薦,擢御史,巡按四川。英 宗嗣位,廷議遣文武大臣出鎮守,擢翱右僉都御史, 偕都督武興鎮江西,懲貪抑奸,吏民畏愛。正統二年」, 召還院。遼東將屢失機,詔翱往督軍務。九載秩滿,進 右副都御史。出塞擊兀良哈,擒斬百餘人,獲畜產四 千六百,進右都御史。景泰三年召還,掌院事。潯、梧猺 亂,遣督軍務兩廣。翱至鎮,將吏讋服。推誠撫諭,猺人 嚮化,部內無事。明年入為吏部尚書。天順五年加太 子少保。憲宗立,進太子太保。疾卒,諡「忠肅。」

王一寧

按《萬姓統譜﹕》:「一寧名唐,以字行,仙居人。永樂戊戌進 士,擢工部主事,以文學優長,與修《實錄》,轉翰林侍講。 未幾,進陞禮部侍郎,兼武英殿大學士。卒諡文定。」

王文

按《明外史王文傳﹕》:「文字千之,初名強,束鹿人。永樂十 九年進士。授監察御史。宣德末,奉命治彰德妖賊張 普祥獄,還奏稱旨,賜今名。遷陝西按察使。正統三年, 以薦擢右副都御史,巡撫寧夏。入為大理卿,遷右都 御史。九年,進左都御史。在陝五年,鎮靜不擾。景泰改 元,召掌院事。文為人深刻有城府,面目嚴冷,廷臣無」 敢干以私者。然中實柔媚。三年加太子太保。是時,陳 循最任,好剛自用。高穀與循不相能,以文強悍,思引 與共政以敵之,乃疏請增閣員。循舉蕭維禎,穀遂舉 文,而文得中官王誠助,於是詔用文。明年改吏部尚 書,直文淵閣。文雖為穀所引,而反與循合而不附穀。 其後以子倫故,欲傾考官,又用穀言而罷。由是兩人 卒不相得。進少保,兼東閣大學士,再進謹身殿大學 士。初,英宗之還也,廷臣議奉迎禮。文厲聲曰﹕:「公等謂 上皇果還也,先不索土地金帛而遽送駕來耶?」眾素 畏文,皆愕然,竟不決而罷。及《易儲》議起,文率先承命。 英宗復位,石亨等嗾言官,劾文與于謙等謀立襄世 子,遂與謙同斬於市,諸子悉戍邊。成化初,赦還。弘治 中,諡《毅愍》。倫改名宗彝,中成化二年進士。歷戶部郎 中,累官南京禮部尚書。卒諡《安簡》。

王恭

按《名山藏臣林記﹕》:恭,字安仲,家貧,樵郡山中,自號皆 山樵者。永樂中,以修《永樂大典》強起至京師,年六十 餘矣。同郡王偁戲謂曰﹕:「君無以會稽章綬故來耶?」恭 曰﹕:「山中斧柯,幸自無恙。」《大典》成,試詩高第,授翰林典 籍,不就。

王褒

按《名山藏》「臣林記﹕:褒,字中美。永樂中以永豐知縣朝 京師,與修高廟實錄,陞翰林修撰,修《永樂大典》,為總 裁官。成祖每禎祥令節,輒命從臣賦詩,褒元夕應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