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61 (1700-1725).djvu/39

此页尚未校对

按察使。明年擢南京都察院右僉都御史,管理操江。 尋改巡視南、贛。會江西盜起,朝命往撫。哲至,黜貪吏, 去苛政,盜皆解散。宸濠常以計去守臣之異己者。哲 自宸濠所宴歸而病,人謂宸濠中以毒,遂以疾乞歸。 踰歲,毒發卒。

王承裕

按《明外史王恕傳》:「恕子承裕,字天宇,舉弘治六年進 士。恕致政,即令承裕告歸侍養,起授兵科給事中,出 理山東、河南屯田。武宗立,屢遷吏科都給事中,以言 事忤劉瑾,罰米輸塞上,再遷太僕卿。嘉靖六年,累官 南京戶部尚書。在部三年,致仕,卒諡康僖。」

王獻臣

按《明外史王獻臣傳》:「獻臣,字敬止,其先吳人,隸籍錦 衣衛。弘治六年,舉進士,授行人,擢御史,巡大同邊。嘗 令部卒導從遊山,為東廠緝事者所發,命杖謫上杭 丞。十七年,復以張天祥事被逮,謫廣東驛丞。武宗立, 遷永嘉知縣。」

王良臣

按《明外史趙佑傳》:「王良臣,陳州人,弘治六年進士,官 南京御史。劉瑾逮南京科道,良臣方清軍江西,馳疏 請宥之。瑾怒,逮下詔獄,廷杖三十,斥為民。瑾誅,起山 東副使,終按察使。」

王縝

按《明外史王縝傳》:「縝字文哲,東莞人。登弘治六年進 士,選庶吉士,授兵科給事中,累遷工科都給事中。正 德元年,出為山西右參政,歷福建布政使,遷右副都 御史,巡撫蘇松諸府,協平江西賊王浩,調鄖陽巡撫, 遷南京刑部右侍郎。嘉靖二年,就擢戶部尚書,卒官。」

王恂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恂字用誠,公安人。由進士授檢討,大理 寺丞,巡撫貴州,賑窮掩骼,民夷懷畏。遷國子祭酒。博 學工文,操行簡約。年五十九,卒于任。歸家之日,行李 蕭然。有《誠齋文集》藏于家。」

王震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震字威遠,邢臺人。登弘治癸丑進士,歷 任戶部主事、員外郎中,出納錢穀,克稱厥職。陞湖廣 鄖陽知府六年。當道累以廉足以律身,才足以蒞政, 行己無玷,遇事有為。及政事舉而盡官守之責,撫字 勤而得近民之體。以薦之,陞河南參政。有安儲王、平 群盜功,轉左右布政,陞應天府尹。致仕歸,圖書千餘」 卷悉送至郡庠,以資士子誦讀。其孝思之純,至老不 衰。建「永感堂」,以志不忘。

王瓚

按《浙江通志》:「瓚字思獻,永嘉人。弘治乙卯鄉試第三 人,丙辰進士及第第二人。充經筵講官,進講舉直錯 枉,以諷逆瑾。瑾怒,捏旨詰責,幾得禍。遷國子司業。瑾 誅,進南祭酒,改北祭酒,擢禮部侍郎。時車駕數巡幸, 儲位久虛,乃疏請育宗室一人于宮中,并乞回鑾,語 甚切直,持節封玉山王。世宗繼統,瓚適署部事,會以」 母憂歸。卒。贈禮部尚書,諡《文定》。

王佐

按《山西通志》:「佐字汝弼,潞州人。弘治乙卯舉人,授汝 寧西平知縣。始至,即招徠失業,清理滯獄,時稱廉平。 會齊魯間盜起,令民築城浚池,大修戰具。及賊延及 河南,聞西平有備,不敢犯。久之,賊勢猖獗,佐遣其室 李攜其子歸家,曰:『不可使先人無後』。會賊擁眾數萬 奄至城下,呼曰:『納我館之,出而子女,發而金帛,則可 免』。」佐曰:「是尚可以為邑哉!」乃誓士民晝夜嚴守,且射 死其首領。賊攻益急,三日無援,城陷,被執。賊射佐,佐 大罵。賊又挺刃佐頸,抑之就跪。佐曰:「我天子命官,恨 不能斬汝。有死而已,膝不可屈也!」遂殺而裂之。事聞, 贈光祿少卿,諭祭一壇,廕孤為國子生。自後諸路聞 風,相繼堅守。賊奔竄無所得,卒以殲滅。故《劉龍》稱其 「有反正功。與唐張巡一揆」云。

王渙

按《明外史葉釗傳》:「王渙,字時霖,象山人。弘治九年進 士。由長樂知縣徵授御史。正德元年,災異紛然,條上 應天要道五事,語多斥宦官。明年,出視山海諸關,以 病謝事未行,盜發其部內,都御史劉宇承劉瑾指,劾 渙失報,逮下詔獄,杖之,斥為民。瑾敗,復官致仕。」

王九思

按《名山藏文苑記》:「九思字敬夫,鄠人。眉目清秀,顏色 充和,如神仙中人,姿儀冠朝士。登弘治丙辰進士。李 東陽當國,為清新流麗之詩,和平暢達之文,士林宗 尚,而九思亦學其體。考選庶吉士,契東陽意,遂得選 首,授翰林檢討。一時為之語曰:『上有三老,下有三討』。」 言其文體一律也。及李夢陽起而倡古文辭,九思一 洗舊習,從之。東陽因呼九思夢陽文為「子」字股,蓋以 其互稱子為重也。劉瑾調諸翰林為諸曹郎,九思得 吏部主事,歷文選郎中。瑾誅,坐瑾黨罷。九思閑美,風 流不羈,拘禮節,而談笑有韻。座有士,則言文章;座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