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61 (1700-1725).djvu/40

此页尚未校对

釋,則言禪定;座有道,則言攝養;座有農有商,則言耕 種。貨殖,以至百工技藝,皆隨所見,與之談說,無不歡 快。下及艷曲小令,亦新奇工美,極人情之致。與康海 並名,善歌而彈琵琶次之。所著有《遊春記》《碧山樂府》, 皆其小令艷曲之行世者也。嘉靖初,有薦九思纂修 《實錄》者,其所同罷。吏部摘《游春記》毀于當路云。記中 所借姓名李林甫者,指李東陽也。楊國忠者,指楊廷 和也。賈婆婆者,指賈詠也,坐此竟已。九思聞之,更作 小詞《自嘲》云:「老而喪明,四方求文,口占授人,疾書不 給。」年八十二卒。

王崇獻

按《兗州府志》:「崇獻,字季徵,珣第四子也。弘治丙辰進 士,選翰林院庶吉士,後改禮部主事。以逆瑾擅權,引 疾告歸。瑾銜其避也,削籍為民。瑾誅,改兵部主事。時 山東江浙巨寇稱亂,崇獻條陳六事,悉見采用。尋陞 郎中,南京尚寶司卿,復引疾去。嘉靖戊子,用言者薦, 起為南京通政司右參議,再晉南京太僕寺卿。癸巳」, 拜左僉都御史,巡撫寧夏,乞歸。

王守仁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守仁字伯安,世稱陽明先生,浙江餘姚 人。弘治己未進士,授刑部主事。劾劉瑾逮獄,謫貴州 龍場驛丞,陞廬陵知縣,吏部主事。正德間巡撫南贛, 討平宸濠,陞南京兵部尚書,封新建伯,被譖削爵。隆 慶改元,贈侯,諡文成,議祀孔廟。子正億嗣伯爵。守仁 才高學邃,兼資文武,英敏天成,機權莫測。其用兵也」, 訓練嚴明,籌畫精密,對客笑談,萬眾遄集,擒酋斬馘, 獻凱轅門,左右尚不知也。直所謂「天生豪傑」,特立于 斯世者也。豈近世名卿所及哉!

王軏

按《明外史王軏傳》:「軏,開平衛人。弘治十二年進士。正 德初,歷工部員外郎,屢遷山東左布政使。嘉靖初,入 為順天府尹,遷右副都御史,巡撫四川,就拜工部右 侍郎,召還,改戶部,進左侍郎。初,軏之平隴政也,以隴 氏無後,請改設流官,遂改芒部為鎮雄府,擢重慶通 判程洸為試知府。隴氏舊部沙保等攻執洸,奪其印」, 欲復立隴氏後。巡撫王廷相等破保,洸得還。御史戴 金言:「芒部改流之議,諸司咸執不可。軏徇洸邪說,違 眾獨行,致疆場不靖。」遂罷軏官。尋以李承勛薦,起故 官。遷南京戶部尚書,就改兵部,參贊機務。居四年,以 老乞罷,疏中言享年若干。帝以為非告君體,勒為民。 久之卒。

王源

按《明外史吳景傳》:「正德中,四川僉事王源行部川北, 會藍廷瑞、鄢本恕等掠通巴,至營山,源率典史鄧俊 禦之,皆為所殺。源,五臺人,弘治十二年進士。」

王原

按《明外史王原傳》:「原,文安人。襁褓時,父珣以家貧役 重,逃去,不知所之。原稍長,問父所在,母告以故,原大 悲痛。及娶妻月餘,原號哭與母別。遍歷山東數年,轉 至輝縣,夜宿野寺門外,天將曙,一僧啟門出,駭曰:『若 何人』?原曰:『文安人,尋父而來。僧引入禪堂,老僧憐而 予之粥。珣方執爨竈下,老僧素知為文安人,乃語之』」 曰:「汝識此少年乎?」曰:「不識也。」曰:「此若同里曷。」問之,珣 問:「汝父謂誰?」原以珣名對。珣呼原乳名,原泣曰:「是也。」 相抱持哭,悲感旁人。原竟迎父以歸。後原子孫多仕 宦者。

王雄

按《明外史胡獻傳》:「永清王雄為行人。弘治十三年,大 同有警,命保國公朱暉禦之。雄極言暉不足任,且請 罷中官監督,以重將權。苗逵方督暉軍,謂雄阻軍,謫 雲南浪穹丞。」

王廷相

按《明外史王廷相傳》:「廷相,字子衡,儀封人。幼有文名。 登弘治十五年進士,選庶吉士,授兵科給事中,以憂 去。正德初,服闋至京。劉瑾中,以罪謫亳州判官,量移 高淳知縣,召為御史,出按陝西,裁抑中官廖堂,被誣, 逮繫詔獄,謫贛榆丞,屢遷四川僉事,山東副使。嘉靖 一年,舉治行卓異,再遷山東右布政使,以右副都御」 史巡撫四川。歷兵部左、右侍郎。遷南京兵部尚書,參 贊機務。入為左都御史,提督團營,仍理院事,加太子 太保。廷相掌內臺最久,有威重,督團營,與郭勛共事, 逡巡其間,不能有所振飭。給事中李鳳來等論權貴 奪民利,章下都察院。廷相檄五城御史覈實。遲四十 餘日,給事中章允賢遂劾廷相徇私慢上。而廷相以 御史所覈聞,惟郭勛侵最多。于是劾勛者群起。勛復 以領敕稽留,觸帝怒,下獄。責廷相朋比阿黨,斥為民。 越三年卒。廷相博學好議論,以經術稱。隆慶初,復官, 謚「肅敏。」

王爌

按《明外史王爌傳》:「爌字存納,黃巖人。弘治十五年進 士。除太常博士。正德時,屢遷刑科都給事中。與工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