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61 (1700-1725).djvu/41

此页尚未校对

石天柱救彭澤,忤王瓊,中旨調兩人于外,爌得惠州 推官。世宗立,召為都給事中,旋擢太僕少卿,改太常。 嘉靖三年,遷應天府尹。居四年,遷南京刑部右侍郎, 以母老歸養。家居十年,起故官,擢南京右都御史,謝」 病歸。爌與御史潘壯不相能,壯坐大獄,詔爌提問。爌 力白壯罪,至忤旨,人稱「長者。」

王祐

按《明外史萬琛傳》:「弘治十八年,有王祐者,為廣昌知 縣。賊至,民盡逃,援兵又不至。祐拔刀自刲其腹曰:『有 城不能守,何生為』?左右奔奪其刀,後援兵集,賊少退。 越七日,復突至,祐倉皇赴敵,死之。」

王綖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綖,開州人。登弘治乙丑進士,拜戶部郎 中。時逆瑾用事,群奄倚勢請託,綖皆不顧。後遷湖廣 副使。適世宗入繼大統,宦者谷大用迎駕而南,強綖 長跪,綖不屈,號呼奏行在,上遣中官慰諭之,乃復起 河南。以擒礦寇王鏜功,歷陞山西、四川兩省右布政, 俱有平寇功。超陞巡撫江西都御史,官至大理卿。宦」 游二十餘年,蕭然如寒素。痛兄蚤逝,舉先世遺產盡 畀兄子。鄉人賢之,祀「鄉賢。」

王充封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充封字伯圻,定興人。弘治乙丑進士,歷 戶部尚書。」

王尚絅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尚絅,字錦夫,郟縣人。弘治進士,官職方, 改吏部,有聲。出為山西參政。年纔三十有五,即三疏 乞養,不待報歸高隱十五年復起,歷浙江右轄,卒于 官。士民遮道泣送,祠為名宦。」蓋公氣節政事,尢重于 文章。

王鑾

按《明外史徐文溥傳》:「王鑾,字廷和,大庾人。正德三年 進士。授邵武知縣,入為都水主事。嘉靖初,遷武昌知 府。楚府征稅,茶商重困,鑾力與爭,王詆為毀辱親王。 鑾遂請終養,不待報竟歸。後吏部坐以擅離職守,奪 官。」

王崇慶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崇慶,字德徵,開州人。正德戊辰進士,歷 南京吏、禮二部尚書。」

王綱

按《陝西通志》:「綱,甘州中衛指揮。正德初,北兵大舉,綱 與都指揮祝泰、指揮王佐追之,至把雞兒地方,轉戰 三晝夜,援兵不至,泰、佐俱戰死。綱力戰獨久,傷人甚 眾,勢窮被執,刳腸支解之。」

王續宗

按《陝西通志》:「續宗,字繼志,靜寧人。幼聰慧,好誦詩書, 習騎射,輕財仗義。弘治間,以國子生結識四方豪俊。 父喪,哀毀骨立。母孀居,朝夕奉養,供為子職,鄉黨族 人嘆其孝友天成。正德庚午,除授河南羅山簿,清勤 匪懈,剔蠹興利。壬申流賊猖獗,時汝南府州縣多陷。 羅山舊無城,續宗毅然任修理之舉,督工措處,不期」 月,城垣周匝,磚石包砌,復引淮水灌注濠塹,堅固詳 備,賊果大舉入寇,羅山、保全。時都御史彭澤聞而器 之,因委以領兵之責。將汝南各州縣民兵遇賊眾輒 奮身當先,倡眾效勇。澤益奇之,復令信陽衛指揮沈 鏜連兵合營,乘勝長驅,務在勦滅。鏜嫉功忌能,會五 月五日,眾賊復攻羅山,哨聚牢山諸處。續宗同鏜發 民衛兵與賊眾對壘。方合陣,鏜率本部兵私遁,續宗 兵遂孤。賊眾乘機攻圍,續宗與弟梅並民兵張信、張 環數十騎,奮勇血戰,眾寡不敵,自誓以死報國,即麾 其弟使去,以終養老母。復挺身深入賊營,格殺數十 人。賊見其驍勇,重圍誘降。續宗叱之,賊怒,遂剖腹挫 屍。澤疏以聞,上悼念之,敕封義陽侯,立廟羅山,復賜 田供祀。

王元正

按《明外史何孟春傳》:「王元正,字舜卿,盩厔人。正德六 年進士,由庶吉士授檢討。以爭大禮,謫戍茂州卒。」

王以旂

按《明外史王以旂傳》:「以旂字士招,江寧人。正德六年 進士。除上高知縣,徵授御史,出按河南。世宗即位,欲 加興獻帝皇號,以旂抗言不可。累遷兵部右侍郎,兼 右僉都御史,總理河漕。踰年,拜南京右都御史,召為 工部尚書,改左都御史,代陳經為兵部尚書。三邊總 督曾銑議復河套,大學士夏言主之,數下優旨獎銑」, 令以旂集廷臣議。以旂等力主銑議。議上,帝意忽變, 嚴旨咎銑,令再議。以旂等惶恐,盡反前說。帝逮銑,令 以旂代之。在鎮六年,加官至太子太保。卒,諡《襄敏》。

王思

按《明外史王思傳》:「思字宜學,太保直曾孫也。正德六 年進士,改庶吉士,授編修。九年春,乾清宮災,思應詔 上疏。疏入,待命數日,留中不下,忽傳旨謫潮州三河 驛丞。世宗即位,召復故官。嘉靖三年,屢爭大禮,不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