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61 (1700-1725).djvu/42

此页尚未校对

時張璁、桂萼、方獻夫為學士,思羞與同列,偕廷臣伏 左順門哭諫。帝大怒,繫之詔獄,杖三十。踰旬,再杖之」, 病創卒。思志行邁流俗,高陵呂柟亟稱之,嘗曰:「聞過 而喜似季路,欲寡未能似伯玉,則改齋其人也。」改齋 者,思別號也。

王應鵬

按《萬姓統譜》:應鵬,字天宇,鄞縣人。正德六年進士,知 嘉定縣。少從王陽明先生遊,得理學之傳。清慎端方, 不輕發一言,不驟舉一事,不偏聽一人。勸學,右文選, 集俊髦之士群居學舍,親自督責,以考其成。被召赴 京,僚友有餽贐者,一介不取。或問之,曰:「此處正當立 斷。」累官都察院右副都御史。

王道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道字純甫,武城人。正德進士,授編修,仕 至吏部左侍郎。道文學行誼,表著一時,難進易退,晚 得向用,隨亦病卒,惜夫!」

王鼎

按《明外史霍恩傳》:「正德六年,賊破永城,知縣王鼎繫 印於肘,端坐待賊,不屈死。」

王振

按《明外史霍恩傳》:有王振者,為福建黃崎鎮巡檢。海 寇大至,率三子臣、朝、實迎戰竟日。伏兵起,振被殺,三 子救之,臣重傷,朝實皆死。

王玠

按《青城縣志》:「玠與其弟璦,正德六年流賊之亂,奮力 守南門。城破,玠死之,璦重傷,得不死,遂成廢疾。」

王文淵

按《東阿縣志》:「文淵,邑之銅城人也,有軀幹而驍勇。正 德六年,賊首劉七等擁眾過銅城,以刃脅文淵使從 己,文淵唾罵不肯行,為賊所殺。其族有王儒、王仁德 者,皆以不從賊殺死。又有王滿倉者,亦其族子也,年 十七歲,亦不從賊而死。」

王天與

按《廣東通志》:「天與字性之,興寧人。正德甲戌進士,知 寧都縣。重民事,鋤強梗,植善良,有異績。丁丑,從都御 史王守仁征橫水、稱岡、浰頭諸寨,屢有功,陞俸二級。 己卯,宸濠之變,守仁徵郡邑兵,天與以兵從軍,歿于 南昌。」

王杲

按《明外史王杲傳》:「杲字景初,汶上人。正德九年進士。 授臨汾知縣,擢御史。嘉靖三年,擢太僕少卿,改大理, 再陞左副都御史,進戶部右侍郎。尋以右都御史總 督漕運。踰年,入為戶部尚書。給事中馬錫劾杲受賄, 下獄遣戍,杲竟卒於雷州戍所。」

王暐

按《明外史王杲傳》:「王暐,句容人。由進士除吉安推官。 從王守仁平宸濠,遷大理寺副。爭大禮,下獄廷杖。累 遷右副都御史,巡撫江西。歷兩京戶部侍郎,出督漕 運,進尚書。歷官著清操。」

王相

按《明外史張文明傳》:「王相,光山人,官御史。正德十二 年,巡按山東。鎮守中官黎鑑假進貢苛斂,相檄郡縣 毋輒行。鑑怒,誣奏于朝,逮繫詔獄,謫高郵判官,未幾 卒。」

王邦瑞

按《明外史王邦瑞傳》:「邦瑞,字惟賢,宜陽人。早有器識, 正德十二年成進士,改庶吉士,出為廣德知州。嘉靖 初,祖憂去,補滁州,屢遷南京吏部郎中,出為陝西提 學僉事。坐歲貢不中式五名以上,貶濱州知州。再遷 固原兵備副使。以祖母憂去。服除,復提學陝西,轉參 政。母憂解職。起擢右僉都御史,巡撫寧夏,改南京大」 理卿。召為兵部右侍郎,改吏部,進左,改兵部。仇鸞構 邦瑞于帝,帝眷漸移。會鸞又欲節制邊將,罷築薊鎮 邊垣,邦瑞皆以為不可。鸞大憾,益肆讒構,遂落職,以 冠帶辦事。居數日,大計自陳,竟除名。邦瑞去,鸞益橫, 明年誅死。于是帝漸思之。踰十年,京營缺人,乃起故 官。踰年卒,諡「襄毅。」邦瑞嚴毅有識量,歷官四十年,以 廉節著。子正國,南京刑部侍郎。

王學夔

按《明外史王儀傳》:「王學夔,安福人。正德時,以吏部主 事諫南巡,跪闕下受杖。嘉靖初,歷考功文選郎中,廉 謹為時所稱。累遷南京吏、禮、兵三部尚書,卒。」

王時柯

按《明外史王時柯傳》:「時柯,字敷英,萬安人。正德十二 年進士,授行人。嘉靖三年擢御史。未幾,有伏闕之事, 予杖除名。穆宗即位,復官。」

王汝梅

按《明外史黎貫傳》:「世宗從張孚敬議,去孔子王號,改 稱先師,貫率同官合疏爭之。時禮科都給事中華陽 王汝梅亦率同官抗論。汝梅字濟元,由行人歷禮科 都給事中,出為浙江參政,卒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