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61 (1700-1725).djvu/5

此页尚未校对

入相,萬又首論之。遷大理少卿,詔特轉朝奉郎致仕, 卒。

王胄

按《萬姓統譜》:胄字希武,永春人。以《春秋》擢嘉定癸未 省試第一,教授惠州。秩滿,入為太學正,轉博士。禮闈 較藝,諫官同典舉,欲私所厚,以險怪之題冠多士。胄 識其文曰:「必其人也。」典舉色阻,易填次列而心銜之。 揭曉,以劾罷,通判惠州。歲餘卒于官。

王德謙

按《宋史王德謙傳》:「德謙初為嘉邸都監,頗親幸。王即 位,德謙累遷昭慶軍承宣使、內侍省押班,驕恣踰法, 服食擬乘輿,為人求官,贓以巨萬。韓𠈁胄與德謙爭 用事,德謙屢以計勝,𠈁胄擠之,詔與外祠,臺諫又交 章論駁。侍御史姚愈率同列力攻德謙,詔送廣德軍 居住。尋以臨安尹劾其贓濫僭擬,詔降團練使,移居」 撫州。臺諫復言其姦詭,德謙遂坐廢斥以死。

王士奇

按《萬姓統譜》:士奇字永叔,福安人。初以鄉薦赴省試, 聞弟達州教授,知章訃,不赴廷對,即往蜀護其喪以 歸,凡六年而後就試。當得官,以母老丐祠。當國者高 其行,畀以堂除,凡二十三考,方任莆田法曹。真德秀 嘗語當路曰:「王法曹文行俱美,尤孝於親,當於古人 中求之。」後以奉議郎賜緋衣致仕,優游田里,手不釋 卷。嘗書其門云:「立行孰先須孝悌,傳家有後是詩書。」 卒年八十四。所著有《諸經釋疑》《諸史節略》及《宜拙平 心集》,藏於家。

王翊

按《宋史王翊傳》:「翊字公輔,郫縣人,寶慶元年進士。嘉 熙元年,制置使丁黼辟為參議官。先遣其家歸鄉里, 為文訣先墓,誓以身死報國。及北兵至帳前,提舉官 成駒先走,黼倉卒迎敵,敗死,翊與司理王燦、運司幹 官李日宣等募兵拒守。兵入公署,見翊朝服危坐,問 為何人,曰:『小官食天子之祿,臨難不能救,死有餘罪, 可速殺我』。」又問何以不走,曰:「願與此城俱亡。」北兵相 戒勿殺敵。縱火大掠,翊以朝服赴,并死。

王必大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必大,尢溪人。性至孝。紹定初,除漳州通 判,累官至朝請大夫。尚濮安懿王女,事父母必親視, 與其兄必學、必讓極友愛。嘗倣范文正公例,以郭外 田五百餘畝創義莊,以資族人冠婚喪葬之費。又設 義塾,延師以訓族里子弟。子四:慈、恭、懃、慤皆登進士。」

王大壽

按《宋史王大壽傳》:「大壽,泉州人,為左翼隊將。紹定五 年,海寇王子清犯圍頭守真德秀遣大壽領卒百人 防遏,猝與賊遇,奮前控弦,斃賊十餘,後無援者,遂沒, 從死者五人。」

王迸

按《宋史郭僎傳》:「王迸,字純父,饒州樂平人,為固始簿, 攝邑。紹定中,金兵犯淮,守令望風遁,迸度力不能禦, 懷印自投於井而死。」

王震孫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震孫,播州人。端平初,元兵犯蜀,震孫率 眾戍蜀口,解難息民。事聞,授從議郎,重慶路兵馬鈐 轄。」

王應麟

按《宋史王應麟傳》:「應麟,字伯厚,慶元府人。九歲通六 經。淳祐元年,舉進士,從王埜受學,調西安主簿,差監 平江百萬東倉,調浙西提舉茶鹽,主管帳司。部使者 鄭霖異待之。丁父憂,服除,調揚州教授,添差浙西安 撫司幹辦公事。帝御集英殿策士,召應麟覆考,考第 既上,帝欲易第七卷寘其首,應麟讀之,乃頓首曰:『是 卷古誼若龜鏡,忠肝如鐵石,臣敢為得士賀』。」遂以第 七卷為首選,及唱名,乃文天祥也。遷主管三省、樞密 院架閣文字,遷國子錄,進武學博士,遷太常寺主簿, 以言邊事罷。未幾,起通判台州。召為太常博士,擢祕 書郎,俄兼靖惠王府教授。彗星見,應詔極論執政、侍 從、臺諫之罪,積私財、行公田之害。又言:「應天變莫先 回人心,回人心莫先受直言,箝天下之口,沮直臣之 氣,如應天何?」遷著作佐郎。度宗即位,攝禮部郎官兼 直學士院。馬廷鸞知貢舉,詔應麟兼權直,俄兼崇政 殿說書,遷著作郎,守軍器少監,遷將作監兼侍立修 注官。升權直學士院,遷祕書少監兼侍講,遷起居舍 人兼權中書舍人,以祕閣修撰主管崇禧觀。久之,起 知徽州,召為祕書監、權中書舍人兼國史編修、實錄 檢討兼侍講,遷起居郎兼權吏部侍郎,以母憂去。賈 似道潰師江上,授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,進兼同修 國史、實錄院同修撰兼侍讀,遷禮部侍郎兼中書舍 人,尋轉尚書兼給事中。東歸後二十年卒。所著有《深 寧集》《玉堂類、槁》《掖垣類》《槁詩考》、「《詩地理考》《漢藝文志 考證》《通鑑地理考》《通鑑地理通釋》《通鑑答問》《困學紀 聞》《蒙訓集解》《踐阼篇補注》《急就篇補注》《王會篇》《小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