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61 (1700-1725).djvu/54

此页尚未校对

按《明外史王國傳》:「國字之楨,耀州人。萬曆五年進士, 選庶吉士,改御史,出督南畿學政,以疾歸,起掌河南 道。首輔申時行欲寘所不悅者十九人察典,國力持 不可,時行以御史馬允登資在國前,乃起允登掌察, 而國佐之。諸御史咸集,允登書十九姓名曰:『諸人可 謂公論不容者矣』。國怒,奮前欲毆允登,同列救解。事」 聞,兩人並調外國,得四川副使。移疾歸。久之,起故官, 莅山西。改督河南學政。遷山東參政,所在以公廉稱。 召為太僕少卿。復出為山西副使,歷南京通政司。三 十七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撫保定,進右都御史。國剛 介負時望,為黨人所忌。乞休歸,卒。

王學曾

按《明外史王學曾傳》:「學曾,字唯吾,南海人。萬曆五年 進士。授醴陵知縣,調崇陽,擢南京御史。十三年,慈寧 宮成,諸督工內侍俱廕錦衣。學曾論其太濫。帝責其 要名沽直,降興國判官。累遷南京刑部主事,召為光 祿丞。疏爭三王並封,忤旨削籍,卒於家。」

王偉

按《明外史王偉傳》:「偉,神宗顯皇后父也。萬曆五年,授 都督,尋封永年伯。偉子棟授錦衣衛指揮僉事,弟俊 千戶。」

王德新

按《明外史王德新傳》:「德新,字應明,安福人。萬曆八年 進士。授南京兵部主事,入補刑部。十五年,工部尚書 何起鳴被劾,恃中官張誠援,力訐都御史辛自修,冀 留用。諸御史不平,交章論起鳴。帝怒,謫高維嵩等四 人,而悉奪他御史俸。德新抗言曰:『予奪不出朝廷,使 左右得肆其慝,時事可憂,孰甚于此』?疏入,帝大怒,下」 詔獄,究主使者刑甚酷。德新厲聲曰:「死耳,終不誣他 人。」主者以狀聞,削籍為民。久之,起南京工部主事。擢 光祿丞。母憂歸,竟不復出。

王禹聲

按《明外史王鏊傳》:「鏊曾孫禹聲,萬曆八年進士,歷知 承天府,與中官忤,罷歸。雅素好學,有鏊風。」

王世名

按《明外史王世名傳》:「『世名,字時望,武義人。父良,與族 子俊同居爭屋,為俊毆死。世名恐殘父屍,不忍就理, 乃佯聽其輸田議和,凡田所入,輒易價封識,而潛購 一刃,銘報讎』二字,母妻不知也。服闋,為諸生。及生子 數月,謂母妻曰:『吾已有後,可以死矣』。一日,俊自外醉 歸,世名挺刃迎擊之,立斃。即取前封識者詣吏請死。」 時萬曆九年二月,去父死六年矣。知縣陳某上其事 於府,府檄金華知縣江大受來訊,世名請受死,大受 欲檢屍以直,世名乃令人舁致父棺,將開視之,世名 大慟,以頭觸階石,血流殷地。大受及觀者隕涕,乃令 舁其柩去。世名遂不食而死。妻俞氏,撫孤三載,自縊 以殉,旌其門曰《孝烈》。

王圖

按《明外史王圖傳》:「圖字則之,耀州人。萬曆十一年進 士,改庶吉士,授檢討。以右中允掌南京翰林院事,召 充東宮講官,累遷詹事,充日講官,教習庶吉士,進吏 部右侍郎,掌翰林院。兄國方巡撫保定,廷臣附東林 及李三才者,往往推轂圖兄弟。會孫丕揚起掌吏部, 孫瑋督倉場,皆陝西人,諸不悅圖者,目為秦黨。」初,圖 典庚戌會試,分校官湯賓尹欲私韓敬,與知貢舉吳 道南盛氣相詬誶。比出闈,道南欲劾賓尹,以圖沮而 止。王紹徽者,圖同郡人,賓尹門生也,極譽賓尹於圖, 而言道南黨欲傾賓尹,并及圖,宜善為計。圖正色卻 之。時京察當圖注考,圖遂注賓尹不謹,褫其官。其黨 力攻圖,圖連章求去,詔屢慰留,堅臥不起。九閱月,始 予告歸國。亦乞休去。未幾卒。四十五年京察,當事者 多賓尹、紹徽黨,以拾遺落圖職。天啟三年召起故官, 進禮部尚書,協理詹事府。明年,魏忠賢黨劉弘先劾 圖,遂削籍卒。崇禎初,諡「文肅。」子淑抃,終戶部郎中。

王就學

按《明外史盧洪春傳》:「王就學,字所敬,武進人。萬曆十 四年進士,授戶部主事。三王並封議起,朝論大譁。就 學,王錫爵門人也,偕同年生錢允元往規之,為流涕。 錫爵憮然,明日遂反,並封之。詔改禮部,進員外郎。尋 以清望調吏部。詔甄別諸郎,斥為民,卒於家。」

王如堅

按《明外史王如堅傳》:「如堅,字介石,安福人。萬曆十四 年進士,授懷慶推官,入為刑科給事中,疏爭三王並 封,帝怒甚,命戍極邊。王錫爵疏救之,得免戍為民,尋 卒。」

王德完

按《明外史王德完傳》:「德完,字子醇,廣安人。萬曆十四 年進士,授庶吉士,改兵科給事中,以疾歸。二十八年, 起任工科。時帝寵鄭貴妃,疏皇后及皇長子,皇長子 生母王恭妃幾殆,而皇后亦多疾,德完乃上疏諫。疏 入,帝震怒,立下詔獄。旋廷杖百,除其名。光宗立,召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