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61 (1700-1725).djvu/55

此页尚未校对

太常少卿,俄擢右僉都御史,遷左,卒官。」

王保

按《明外史董一元傳》:「王保,榆林衛人,驍勇絕人。起行 伍,積功為延綏參將。萬曆十六年,遷延綏定邊副總 兵。十九年擢署都督僉事,充昌平總兵官。尋改山西 薊鎮總兵官,進都督同知,代一元鎮遼東。朝鮮用師, 敕保防海,卒於海州。子學書,宣府總兵官,學詩、學禮, 並副總兵。」

王肯堂

按《明外史王樵傳》:「樵子肯堂,字宇泰。舉萬曆十七年 進士,選庶吉士,授檢討。博覽群籍,聲著館閣。引疾歸, 京察降調,家居久之,吏部侍郎楊時喬薦補南京行 人司副,終福建參政。」

王紀

按《明外史王紀傳》:「紀字惟理,芮城人。萬曆十七年進 士。授池州推官。入為祠祭主事,歷儀制郎中。秉禮持 正,時望蔚然。擢光祿少卿,引疾去。四十一年,自太常 少卿擢右僉都御史,巡撫保定諸府。居四年,官吏畏 法,豪彊憚威,部內大治。遷戶部右侍郎,總督漕運。光 宗立,召拜戶部尚書,督倉場。天啟二年為刑部尚書。」 主事徐大化者,素無賴,日走魏忠賢門,構陷善類。紀 憤甚,劾大化溺職,因彈大學士沈㴶。大化由此罷去, 而㴶及忠賢深憾之。㴶遂劾紀護熊廷弼、緩佟卜年 等獄,為二大罪。帝責紀陳狀,遂斥為民。後閹黨羅織 善類,紀先卒,乃免。崇禎元年復官,諡莊毅。

王教

按《明外史萬國欽傳》:「萬曆十八年,火落赤諸部頻犯 臨洮、鞏昌,帝召見申時行等,咨以方略。時行等主款 議,國欽抗疏劾時行,謫劍州判官。二十年,吏部尚書 陸光祖擬量移國欽為建寧推官,帝以特貶不宜遷, 切責光祖而罷。文選郎中王教。教,淄川人,佐光祖澄 清吏治,竟坐推國欽,斥為民。」

王士琦

按《明外史王宗沭傳》:「宗沭子士琦,進士。歷重慶知府。 播州宣慰使楊應龍叛,承總督邢玠檄,躬往撫定之。 遂進兵備副使,治其地。尋以山東參政監軍朝鮮有 功,超擢河南右布政使。坐應龍復叛,降湖廣右參政。 歷山東右布政使,擢右副都御史,巡撫大同,被劾擬 調,未幾卒。」

王士昌

按《明外史王宗沭傳》:「宗沭子士昌,進士。由龍谿知縣 擢兵科給事中,改禮科。萬曆十九年,帝將冊立東宮, 而故緩其期。士昌偕同官楊天民極諫,謫貴州鎮遠 典史。屢遷大理右丞,定張差獄。旋進右少卿,擢右僉 都御史,巡撫福建。歸,卒。」

王士性

按《明外史王宗沭傳》:「宗沭從子士性,字恆叔,進士,由 確山知縣徵授禮科給事中,遷吏科,出為四川參議, 歷太僕少卿,調南京,就遷鴻臚卿,卒。」

王永光

按《明外史王永光傳》:「永光,長垣人。萬曆二十年進士。 授中書舍人,歷吏部文選司郎中。泰昌時,官工部左 侍郎。天啟初,擢南京右都御史,就遷刑部尚書,召改 戶部,尋以本官掌南京都察院。居官廉,而為人強悍 陰鷙。雅不喜東林,為御史李應昇所論,乃自引歸。既 而魏忠賢竊柄,盡逐東林。永光與忠賢同鄉,又為東」 林所擯。忠賢黨崔呈秀、徐大化輩盛稱「永光。」五年起 南京兵部尚書,召改北部。尋加太子太保,移疾歸。崇 禎元年召拜戶部尚書。未幾,改吏部。廷臣共斥為「忠 賢遺黨。」永光內慚,遂發憤為難,謀引史𡎊、高捷、袁弘 勛自助。三人者,兇悍無賴,方家居,永光再疏薦之,帝 特召用三人,三人遂為永光謀主。而錦衣指揮張道 濬亦附之,日以排東林為事,又與溫體仁合,欲借袁 崇煥獄株連天下清流。無何,體仁柄政,東林斥過半。 永光益得志,惡言路異己,多以年例出之。兵部尚書 梁廷棟發弘勛、道濬納賄事,兩人下獄謫戍。於是給 事中吳執御劾永光誨貪崇墨,永光被詰責,罷去。久 之卒。

王安

按《明外史王安傳》:「安,雄縣人。為內侍,出馮保名下。萬 曆二十二年,陳矩薦於帝,命為皇長子伴讀。時鄭貴 妃謀易樹子,數使人摭皇長子過。安善調護,貴妃無 所得。比有梃擊事,貴妃心懼,安屬草勸太子下令旨 釋群臣疑,以安貴妃,帝乃悅。光宗即位,擢司禮秉筆 太監,中外翕然稱賢,大學士劉一燝、給事中楊漣等」 皆重之。初,西宮李選侍怙寵陵熹宗生母王才人,安 內忿不平。及光宗崩,選侍謀挾皇長子自重。安發其 謀於漣。漣即偕一燝等入臨,安紿選侍抱皇長子出, 擇吉即位。選侍不得已移別宮。宮幃大定,熹宗心德 之。安為人剛直而疏,又善病,不能數見帝。魏忠賢始 進,自結於安名下魏朝,朝譽忠賢,安信之。及安怒,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