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61 (1700-1725).djvu/56

此页尚未校对

與忠賢爭客氏也,勒朝退,安勢遂孤。忠賢、客氏日得 志,心忌安。天啟元年命安掌司禮監。安辭,客氏勸帝 從其請,與忠賢謀殺之。忠賢乃嗾給事中霍維華論 安,降充南海子淨軍,而以劉朝為南海子提督,使殺 安。朝至絕安食三日猶不死,乃撲殺之。

王惟儉

按《明外史王惟儉傳》:「惟儉,字損仲,祥符人。萬曆二十 三年進士。授濰縣知縣,遷兵部職方主事。三十年,遼 東總兵官馬林以忤稅使高淮被逮,兵部尚書田樂 等救之。帝怒,責職方不推代,惟儉削籍歸。光宗立,起 光祿丞,三遷大理少卿。天啟三年,擢右僉都御史,巡 撫山東,入為工部右侍郎。魏忠賢黨御史田景新劾」 之,落職閒住。惟儉資敏嗜學。初被廢,肆力經史百家, 好書畫古玩,典衣舉息,務求必得。萬曆、天啟間,推「博 物君子。」

王應爵

按《雲南通志》:「應爵武定守禦所千戶,萬曆二十五年, 因阿克之變,死之。」

王紹徽

按《明外史王紹徽傳》:「紹徽,咸寧人,尚書用賓從孫也。 舉萬曆二十六年進士,授鄒平知縣,擢戶科給事中。 居官強執,頗以清操聞。座主湯賓尹號召黨與圖柄 用,紹徽擁戴之,為吏部尚書孫丕揚所惡。用年例出 為山東參議,辭疾不就。泰昌時,起通政參議,遷太常 少卿,以拾遺罷。天啟四年,左僉都御史左光斗既逐」 魏忠賢,即召紹徽代之。明年進左副都御史,尋進戶 部侍郎。甫視事,改左都御史,拜吏部尚書。初,紹徽在 萬曆朝,素以排擊東林,為其黨所推,故忠賢首用居 要地,俾芟除異己。紹徽乃倣民間《水滸傳》,編東林一 百八人為《點將錄》,獻之忠賢,令按名黜汰,以是益為 忠賢所喜。既而奸黨轉盛,後進者求速化,妒諸人妨 己,擬次第逐之。孫杰乃謀使崔呈秀入閣,先擊去紹 徽,令御史袁鯨列其鬻官穢狀,遂落紹徽職。《逆案》既 定,削籍論徒。

王舜鼎

按《紹興府志》:「舜鼎,字墨池,會稽人。萬曆戊戌進士,授 刑部郎中,遷兵部郎。覈軍伍冊,斥絕餽遺,未嘗私一 弁。擢四川參政,會旱災,倣常平法以行賑濟。又治兵 綿左,署臬篆,為臺使者所倚重,凡大議大役必咨決 焉。累陞工部尚書,卒於京邸。諡恭簡。」

王元翰

按《明外史王元翰傳》:「元翰,字伯舉,雲南寧州人。萬曆 二十九年進士,選庶吉士。三十四年,改吏科給事中。 意氣陵厲,以諫諍自任,進工科右給事中。元翰居諫 垣四年,力持清議,世服其敢言。吏科都給事中陳治 則與元翰不相能,御史鄭繼芳其門人也,遂劾元翰 盜庫金,剋商人,貲奸贓數十萬。元翰憤甚,辨疏詆繼」 芳,語過激。於是繼芳黨劉文柄、劉國縉等十餘疏並 攻之。元翰乃盡出其筐篋,舁至國門,縱吏士簡括,慟 哭辭朝而去。吏部坐「擅離職守」,謫刑部檢校。後孫丕 揚主京察,斥治則、國縉等亦以「浮躁」坐元翰,再貶湖 廣按察知事。天啟初,累遷刑部主事。魏忠賢亂政,其 黨石三畏劾之,削籍卒。

王之寀

按《明外史王之寀傳》:「之寀,字心一,朝邑人。萬曆二十 九年進士。除清苑知縣,遷刑部主事。四十五年,京察, 給事中徐紹吉、御史韓浚用拾遺劾之寀貪,遂削其 籍。天啟初,廷臣多為之訟冤,召復故官。二年二月,上 復讎疏,帝不問。而先主風癲者恨刺骨。未幾,之寀遷 尚寶少卿。踰年,遷太僕少卿,尋轉本寺卿。四年,拜刑」 部右侍郎。明年,魏忠賢勢大張,其黨楊維垣首翻《梃 擊》之案,力詆之寀坐除名。俄入之汪文言獄中,下撫 按提問。府尹劉志選復重劾之,遂逮下詔獄,坐贓八 千,之寀竟瘐死。

王三善

按《明外史王三善傳》:「三善字彭伯,永城人。萬曆二十 九年進士。由荊州推官入為吏部主事,歷考功文選 郎中,進太常少卿。天啟元年,擢右僉都御史,巡撫貴 州。時奢崇明已反重慶。明年二月,安邦彥亦反,圍貴 陽。三善赴援,連敗賊,賊解圍去。會崇明為川師所窘, 逃入貴州龍場,依邦彥。三善進討,賊大敗。邦彥狼狽」 走,三善渡渭河,降者相繼。師抵大方,屯久食盡,議退 師。四年正月,盡焚大方廬舍而東。賊躡之,至內莊,後 軍為賊所斷,三善還救,士卒多奔。陳其愚者,賊腹心, 先詐降,三善信之,與籌兵事。及隨三善行,遇賊,其愚 衝三善墜馬,群賊擁之去,罵不屈,被害。

王者賓

按《陝西通志》:「者賓,鳳翔人。萬曆癸卯舉人,任興濟知 縣,以不耐吏事歸賀。寇至鳳翔,者賓被執不屈,賊怒, 殺而投之井,白氣數丈,自井中出,群賊驚悔。妻孟氏, 賊挾之上馬,大罵求死,遂遇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