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61 (1700-1725).djvu/58

此页尚未校对

縣自雄。應熊不能制,退走永寧山中。未幾,卒於畢節 衛。

王大年

按《壽張縣志》:「大年,字穉生,號羲叟。萬曆癸丑進士,授 河南汝陽縣。己未入覲,直指奏薦。庚申擢雲南道御 史。侃直不阿,立朝多偉節。天啟壬戌,巡視京、通二倉。 乙丑,按陝西川湖茶馬,尋加太僕寺少卿,出按甘肅。 崇禎戊辰,巡方事竣,予告歸里。壬午城破,及於難。」

王端冕

按《荊州府志》:「端冕,字服先,江陵人。萬曆乙卯鄉薦,授 趙州知州。丙子城破,死之。」

王引長

按《畿輔通志》:「引長,吳橋人。萬曆乙卯,登賢書,歷官至 河南府分守道。未幾,闖寇數萬突至城下,引長修練 有素,堅守待援,賊不能攻。時叛將王紹禹與賊通謀, 約為內應,而城遂陷。引長率胞弟引才挺身格鬥,引 才戰死。引長見勢不能支,乃向闕遙拜,撞死城下。」

王允成

按《明外史王允成傳》:「允成,字述文,澤州人。萬曆中,舉 於鄉,除獲鹿知縣,以治行異等,徵授南京御史。熹宗 即位,中貴劉朝、魏進忠與乳媼客氏相倚為奸,允成 憤,抗疏歷數其罪,進忠輩切齒。趙南星為吏部,知允 成賢,調之於北。未幾,南星被逐,御史張訥劾南星調 允成非法,遂除名。莊烈帝嗣位,召復故官,未幾卒。」

王應元

按《明外史李文詠傳》:「王應元,武陵人。力農以養父。父 醉,臥,家失火。應元自外趨烈焰中,竟不能出,抱父死。」

王子玉

按《嘉祥縣志》:「子玉,四世同居,共爨而食,至七十餘人。 萬曆間,有司表其閭。」

王陞

按《松江府志》:「陞字超之,華亭人。萬曆丙辰進士,授常 山知縣,調繁山陰,徵為工部主事。當董作三殿時,魏 忠賢擅政,欲見之,陞不往。銓司闕,廷議舉陞,忠賢抑 勿用,改兵部職方司,擢太僕寺少卿。陞為郎。嘗薦總 理盧象昇威振陜雒,流賊所畏,宜使專督楚豫,以靖 內寇。時不能用。武陵楊嗣昌奪情起復,言者皆獲罪」, 陞面詰之曰:「公欲效李賢耶?」嗣昌默然,自是相左。在 囧寺,值薛國觀當國,怨陞不附己,再推山西、湖廣巡 撫,皆不用。遂謝病歸,卒於家。

王燾

按《明外史王燾傳》:「燾字濬仲,崑山人。萬曆末舉於鄉, 授海門教諭,補儀真,擢解州知州。崇禎九年,補隨州。 土寇李良喬為亂,殲滅之。明年正月,大賊奄至,燾且 守且戰,賊攻益力,相持二十餘日,天大風雷,守者多 散。燾知事敗,入署,整冠帶自經死。福王時,賜諡烈愍。 有魏時光者,南昌人,善舞雙刀。崇禎九年為廣濟典」 史。邑遭殘破,長吏設排兵三百人,委之教練。其冬賊 大至,部卒皆散。時光被執,不屈死。

王橓徵

按《河南通志》:「橓徵,安陽人。萬曆戊午,舉於鄉。厚重寡 言笑,有古君子風。任蒲州,力挽刁風數年,積賦一清。 因得罪,以疾歸,杜門謝客。李逆之變,解赴西安,憤恨 不食,中道而卒。」

王楫

按《濟南府志》:「楫,泰安人。萬曆己未進士。初任柘城縣, 調繁安邑縣,遷戶部主事,司餉山海關。會逢兵變,閣 部及道蒙難,楫獨全。崇禎嘉云:『譟怨不及,操守可知。 遷固原道,陞寧夏巡撫。以廉介執法,忤悍將,遇害。時 論傷之』。」

王喬棟

按《明外史王孫蘭傳》:「王喬棟,雄縣人。舉進士,授朝邑 知縣。縣人王之寀為魏忠賢黨所惡,坐以贓賄,下喬 棟嚴追,喬棟不忍,封印於庫而去。崇禎初,起順天教 授,歷戶部郎中、平陽知府,遷湖廣參政。楚中大亂,諸 道監司多不至,喬棟兼綰數篆。李自成入武昌,喬棟 時駐興國州。城為賊破,自經城樓上。」

王命璿

按《龍巖縣志》:「命璿,字君衡,萬曆進士,孝友謙恭。初任 新會知縣,以清介擢陝西道御史。時內官高寀肆害 於閩,極疏劾其害,旨允撤回,全省誦德按廣東,培篤 士子,所至咸思。天啟間,轉大理寺卿,持法釋積獄四 十餘。會內宦魏忠賢專橫,命璿交章劾之,以母憂回 籍。崇禎初,起刑部侍郎,署部事,忤權,璫意閒住。甲申」 之變,抗節入山,齎志以歿。

王珩

按《明外史吳文度傳》:「南京戶部侍郎王珩,趙人,起家 進士,以清操聞。」

王體乾

按《明外史王體乾傳》:「體乾,昌平州人。諛佞柔辟中,險 阻不測。熹宗初,為尚膳太監,遷司禮秉筆。天啟元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