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61 (1700-1725).djvu/72

此页尚未校对
考證

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

 第二百八十卷目錄

 王姓部藝文

  與諸兒論家世集書     梁王筠

  衡陽漁溪王氏譜序    宋歐陽修

  浦陽深溪王氏義門碑銘   明宋濂

  澄海南陽王氏族譜序    羅亨信

 王姓部紀事

 王姓部雜錄

氏族典第二百八十卷

王姓部藝文

《與諸兒論家世集書》
梁·王筠

史傳稱安平崔氏及汝南應氏,並累世有文才,所以 范蔚宗世擅雕龍,然不過父子兩三世耳,非有七葉 之中,名德重光,爵位相繼,人人有集,如吾門世者也。 沈少傅約語人云:「吾少好百家之言,身為四代之史, 自開闢已來,未有爵位蟬聯,文才相繼,如王氏之盛 者也。汝等仰觀堂構,思各努力。」

《衡陽漁溪王氏譜序》
宋·歐陽修

嘉祐五年,歲在辛丑,七月初吉,予坐六一堂,適長沙 之湘東,有文學士曰王永賢者來謁,出其譜屬予序 之。且曰:「吾王氏系出瑯琊王之後,其族顯于真定,而 支衍于江南,彯華纓鳴佩玉者,累世不絕,匪直萬莊 君已也。今揭閱厥譜,良非虛也。」又曰:「吾宗人家于湘 東者,不可指數,其初一本也,源流而末益分,于是乎」 有期功之屬焉,有緦麻之屬焉,有袒免無服之屬焉。 世之薄者于其疏屬視如塗人,繇無譜以稽之也。使 有譜焉,等而上之,則出于一本;旁而推之,則分為群 支。雖百世之遠,而祖考不忘、宗族不散,尊祖敬宗之 心將油然興矣。此吾《譜》所以修也,君其為我序之。予 惟《族譜》之作,所以推其本、聯其支,而「尊尊親親之道 存焉。世之譜其族者,往往有之。然誕者上推古昔以 為博,夸者旁援他族以為榮,不幾于誣其祖乎?今王 氏之《譜》,據其所可知而不失之誣,缺其不可考而不 失之夸,推其祖之所自出,有尊尊之義焉;詳其族之 所由分,有親親之義焉。」其得古人作譜之法,而有合 于東晉孫氏之《譜》矣乎?文學如王君,心津津乎循理, 而文寖寖乎躋華,則夫亢宗昭祖而光起後人,蓋有 日矣。昔漢名儒《系譜》以「賢傳」,唐宰相《系表》以「貴傳。」斯 《譜》也,安知不若昔之貴且賢者而並傳與?

《浦陽深溪王氏義門碑銘》
宋·濂

浦陽,於婺為山邑,唐天寶末,始割義烏、蘭谿、富陽三 縣地置之。人生其中,往往樸茂淳質,力農務本,恥於 華言偽行,而以士自命。陳文毅公盛稱《書傳》所載古 者禮義之俗,殆不是過。其言信不誣矣。載稽其事,梁 貞明初,縣人何千齡四代同居。宋淳熙中,鍾宅亦至 三世。何、鍾二氏之間,而沖素處士鄭綺奮然興起,教 子孫無別火而食志確見凝尢,非二氏所能及。故六 傳至文嗣而家益昌。元至大末,旌其門閭,而于力役 之征,俾無有所與。宋、元二朝《國史》皆為之立傳。蓋自 建炎初迨今已歷十世,踰二百五十春秋矣。深溪王 氏,其生出于烏傷之鳳林,有諱萬者,字處一,擢宋嘉 定癸未進士第,立朝謇諤,凜然不可犯,憸壬畏之,為 之斂跡。終官太常少卿,諡曰「忠惠。」少卿之弟苃,三傳 至某,生二子:澄、汶。澄以忠厚為家,州里之無告者,煦 之以仁人,愛戴之,不啻其父兄。瀕終,集家眾言曰:「汝 曹能合族如同里鄭氏,吾瞑目無憾矣。」言訖而逝。澄 生三子,子覺、子麟、子偉。子麟出為汶後,皆善紹先志。 子覺生五子:應念。慶聰,子麟生一子憲,子偉生二 子懃,恩而應之伯仲又各生子,踰二十人矣。子覺與 子麟合謀,召子姓謂曰:「一體之分,散為九族,庠痾疾 痛,舉切吾身。收族而聚居,是謂惇本;離宗而自矜,是 謂乖義,古之道也。今吾家相傳四葉矣,和孺之樂雖 殷,管攝之計未建,庸非闕歟?況吾父有遺言,欲法鄭 氏,鄭氏於吾有連,其成規具在,吾將損益而行之,何 如?」于是應念帥諸弟踊躍承命,請參定《家則》一卷,朝 夕遵之,唯恐有所失。馭家之禮,質文之兼至,應物之 務,內外之齊飭,薰蒸太和之中,壹囿範圍之內。鄉人 士莫不感厲而歆艷之。子覺且謂不可無以示來者。 既勒《家則》于碑,而復徵濂文以紀其事。昔者成周之 世,九夫為井,井方一里,而一夫受田百畝,其家眾男 為餘夫,亦受二十五畝。賦由斯而出,夫由斯而定,其 勢不得不分。當是時,未聞有同居累世者也。其相親 相恤之政,則有大小,宗法存焉。大宗譬則榦也,小宗 譬則枝也,枝雖有千萬之不齊,而其榦終一而已。前 王持世之微權,蓋不得不爾也。自夫封建「宗法之制 壞,九族之親漫焉不相統屬,儼若秦肥之視越瘠。仁 人義士乃於服盡情遷之時,綴之以食而弗殊,事雖 有異于古,不猶行古之道乎哉?浦江蕞爾之邑,以義 居聞者三人,而子覺又不悖先訓,蹶然而思繼焉。古 者禮義之俗,誠豈有越於此哉?」文毅公之言,至是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