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61 (1700-1725).djvu/73

此页尚未校对

可徵矣。子覺本名閥之後,金華諸族亦同出于鳳林, 其顯融者項背相望,而淳熙宰相為尢著,宰相勢隆 望重,尚未能合族以居,而子覺一韋布之士,乃斷然 行之,斯可謂之賢也矣。雖然,「靡不有初,鮮克有終。子 覺之嗣人,尚世守遺法而不墜,他時將與鄭氏儷美 而交輝。聖朝以孝治天下」,旌異之典,未必為子覺惜 也。龍光下「燭、行當煥煥于山川之間矣。」濂因不辭而 記之。又繫之以銘曰:

《易》,著同人,合乾與離。上參于天,火之赫熹。類族辨物, 君子以之。況我宗屬,一氣之為。譬猶單榦,漸敷群枝。 服雖少殺,情或甚非。物我相形,矛盾迭馳。借耰取箕, 誶語絲披。所幸天衷,亙古無虧。不有人豪,務克己私。 何能大公,拔其藩籬。浦陽之江,其流瀰瀰。太樸未散, 民醇俗熙。以義聞者,接軫聯帷。有美王氏,裔出紳緌。 佩厥先訓。如銘鼎彝,大合其族。嗜義若飴,夙夜無愆。 竭其心思。度物引類,取式樹規。鉅探浩渺,細入密微。 日約月會,有文可稽。耄倪同心,一唱百隨。孰為範防, 徵《禮》與詩。以匡念慮,以肅威儀。如水斯瀦,畚築以時。 涓滴弗戒,不翅漏卮。古云「孝弟,致家之肥。」匪間古今, 驗若蓍龜。維彼崇構,肇自築基。既堅既飭,棟宇翬飛。 維彼跬步,千里在茲。行行不息,其至無疑。上慎旃哉, 勇毅自持。誰謂華高,企其齊而。太史造銘,勒之豐碑。

《澄海南洋王氏族譜序》
羅亨信

王之先,本姬姓,蓋周靈王太子晉之後。歷漢、晉,自北 海以下,為二十一望族。至唐又定為三望族,曰瑯琊, 曰太原,曰京兆。所謂閩王審知者,則出自瑯琊,由威 武節度使以綏靖邦民有功,進封王爵,居閩為最久, 生長子孫,遂成茂族。世傳閩之王氏,多其遺裔,為不 誣矣。有司徒曰玠者,自泉徙居興化,後十六世孫淳 流,避宋季景炎之難,遷居潮之海陽,今為刑部主事。 彰,君之初祖也。彰,純孝人也。嘗上重念本源之既遠, 下欲綿慶澤于將來,喟然嘆曰:「自初祖來,迄今九世 矣。其人存者無慮百十,籍雖異而里則聯,爨或分而 鱗則次,凡吉凶慶弔與夫春秋禴祀而無不至者。怡 然為一《詩》《禮》大家。然不有譜以統之,恐歷世滋遠,至 有遺本忘親之失,豈不深可悲已乎!」于是取《家藏世 系》,重加考訂而增修之,一依宋歐陽文忠公譜例列 圖,析以來潮之祖為一世,至二世則分為四房;四房 之下,各隨其子孫而系之。庶俾後人知水木之有本 源,篤孝敬而無或忽也。若彰者,可謂能亢厥宗,無愧 為人子孫矣。譜成間,謁予為之序,因得周閱是譜,其 間負儒名、敦隱操者,代雖有人,而擢科躋仕者則未 之見。至彰始從師郡庠,業《春秋胡氏》學,中宣德乙卯 解元。正統己未,以進士起家,釋褐今官,有聲中朝。族 子度又領辛酉科鄉薦,赴禮闈,登乙榜,擢柳州府教 授。豈非積之久而後發,嗇於昔而豐於今歟?物理固 如是也。嗟夫!王氏之族,由唐而宋,歷元至今數百年, 慶澤之流綿綿而不艾,亦惟祖宗儲休累洽之厚以 致之。為後人者誠能修德以培善基,積學而崇宦業, 則祖澤愈遠而愈盛,是《譜》之傳,尚亦有輝哉!若徒以 世望自高而不克勉,是有玷於祖,又豈得為孝乎!予 與彰有鄉邦契愛之好,因書此為之規云。

王姓部紀事

《漢書王莽傳》:「始建國元年,莽曰:『予前在攝時,建郊宮, 定祧廟,立社稷,神祗報況,或光自上,復于下流為烏, 或黃氣熏烝,昭燿章明,以著黃虞之烈焉。自黃帝至 于濟南伯王,而祖世氏姓有五矣。黃帝二十五子,分 賜厥姓十有二氏。虞帝之先,受姓曰姚,其在陶唐曰 媯,在周曰陳,在齊曰田,在濟南曰王。予伏念皇初祖』」 考黃帝,皇始祖考虞帝,以宗祀于明堂,宜序于祖宗 之親廟。其立祖廟五,親廟四,后去人,皆配食郊祀。黃 帝以配天,黃后以配地。以新都侯東第為大禖,歲時 以祀。家之所尚,種祀天下。姚、媯、陳、田、王氏凡五姓者, 皆黃、虞苗裔,予之同族也。《書》不云乎:「惇序九族,其令 天下上此五姓名籍于秩宗,皆以為『宗室,世世復無 有所與。其元城王氏勿令相嫁娶,以別族理親焉』。」 《世說》:正始中,人士比論以八裴方八王:裴徽方王祥, 裴楷方王衍,裴康方王綏,裴綽方王澄,裴瓚方王敦, 裴遐方王導,裴頠方王戎,裴邈方王元。

《續文獻通考》:「臨沂王氏,自王書生祥、覽,而祥位三公。 同時衍、綏、澄、戎、敦、導、元並位至三公,才名冠世,人號 瑯琊八王。」導之後洽、悅、曇首、弘儉又累世貴盛,與五 代相終始。

太原王氏,渾,昶之子,兄弟四人,並居高位。至述與坦 之,亦累世貴盛。

《晉書王導傳》:「初,導渡淮,使郭璞筮之,卦成,璞曰:『吉,無 不利』。」淮水絕,王氏滅。其後子孫繁衍,竟如璞言。 《宋書王淮之傳》:「淮之字元會,瑯琊臨沂人。高祖彬,尚 書僕射。曾祖彪之,尚書令。祖臨之,父納之,並御史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