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61 (1700-1725).djvu/82

此页尚未校对

分教長沙,卒,年四十。生平深厚不伐,賙親友之急,解 衣推食,無難色。嘗謂人曰:「齩得菜根斷,則百事可做。」 所著有《青谿類槁》及《論語直解》行世。

汪紹

按《尚友錄》:「紹字子博,婺源人。好義樂施,常闢義學,教 鄉里子弟,割田三百以充贍費,學者無裹糧束脩之 勞,延舊邑簿呂廣問為師。廣問嘗學于尹焞,與聞二 程之學。子存時為西京文學,言時政得失,不報,遂棄 官歸就學焉。」

汪待舉

按《尚友錄》:待舉字懷忠,衢州人。紹興中,知處州,為政 寬厚,曲盡下情。民有訟,呼之使前,面究曲直,不以屬 吏,故庭無留事,箠楚罕用。百姓以詩頌之曰:「官舍卻 如僧舍靜,吏人渾似野人閒。」

汪與成

按《尚友錄》:「與成,銅陵人,一家百八十口,盡死于建炎 之難,獨遺與成。後三年,改葬其父,念母骸骨不存,刻 木肖形,侍養十年而後祔葬,哀動鄰里。邑人林」以 詩美之曰:「事死如生有至難,古來不獨數丁蘭。」

汪若容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若容字正夫,叔詹從子。登紹興進士,累 官朝奉郎,知洪州。召對,反覆數千言,皆切中時弊。除 將作監丞。是冬,金人犯淮甸,慨時危主憂,抱憤以卒。 臨終書辭滿幅,言皆國家事,時人傷之。弟若思,累官 著作佐郎,因奏對,上以為深得愛君之體。歷朝散郎, 知制誥,致仕。」

汪體仁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體仁字濟仲,直隸休寧人。生有異質,一 目重瞳。紹熙間登進士,授承奉郎、房州竹山縣尹,有 治行,以壽終。」

汪澈

按《宋史汪澈傳》:「澈字明遠,自新安徙居饒州浮梁。第 進士,教授衡州、沅州。用万俟卨薦,為祕書正字、校書 郎輪對。高宗善其言,除監察御史,進殿中侍御史,累 除御史中丞,尋以為湖北京西宣諭使,召為參知政 事,與宰相陳康伯同贊內禪。孝宗即位,銳意恢復,首 用張浚使江淮,澈以參豫督軍荊襄。隆興元年入奏」, 還武昌,而張浚剋期大舉,詔澈出師應之。澈以議不 合,乞令浚并領荊、襄。諫議大夫王大寶論澈無制勝 策,乞罷黜。澈亦請祠,除資政殿學士、提舉洞霄宮。大 寶疏再上,落職仍祠祿。明年,知建康府,尋除樞密使。 在位二年,以觀文殿學士奉洞霄祠,尋知鄂州。時議 廢江州軍,澈言不可。知寧國府,改福州、福建安撫使, 復請祠,尋致仕,卒,諡「莊敏。」澈自奉清約,雖貴猶布衣 時。有《文集》二十卷、奏議十二卷。

汪安行

按《萬姓統譜》:安行字伯壽,績溪人。紹興間登第,尉蕭 山,教蘄州,為金華宰,皆有政聲。倅常德,權澧州,入奏, 孝宗謂宰相王淮曰:「此朴直佐家老子,政事何如?」淮 對曰:「舊攝澧州,民咸去思。」遂以守澧陽,官至朝奉大 夫。

汪作礪

按《萬姓統譜》作礪,字必成,黟人,樞密勃長子。少有聲 場屋,預鄉薦,入太學,補承務郎,授浙西倉,屬江右帥 幕,主管臨安府城北右廂。乾道初元,歲歉,朝廷錄捄 荒之功,主奉常簿。乾道五年,子義榮、義端同登第,作 礪知桐川,陛辭曲謝,子姪輩俱叨賜第。玉音褒諭云: 「皆是卿子,足見義方之訓。」守延平,秩滿入對,除提舉 湖南常平茶鹽,就除提點湖北刑獄。乞祠,終於家,年 七十三。

汪達繼

按《宋史汪應辰傳》:「應辰子達,繼登進士第,仕至吏部 尚書,端明殿學士。」

汪淳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淳,金華人。受業呂東萊,勵志於學,授吉 州教授。金華自東萊、大愚二儒即世,後來講學者咸 歸重焉。」

汪泳

按《萬姓統譜》:泳字伯游,休寧人。登乾道乙丑進士,歷 將作監主簿,言「王者仁政,必自均力役始。」遷大理丞。 時臨安府有疑獄,輒繳送棘庭,泳言如此,則天獄反。 為京兆。一院奏止之。後以中奉大夫致仕。

汪雄圖

按《萬姓統譜》:雄圖,字思遠,休寧人。泳族弟。淳熙十一 年,試經義及董仲舒《師友淵源論》,登上舍科進士,歷 峽州教授,轉從仕郎、建昌軍教授,卒。雄圖博學強記, 以明經講授。所居據平坡植李,四方學者築室其旁, 號「李頓先生。」有《李頓集》行於世。弟令圖,登慶元五年 第。

汪文振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文振,休寧人。淳熙中登第。歷官司農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