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61 (1700-1725).djvu/84

此页尚未校对
考證

忍以私庭言語聞官乎?」授父以杖,使自笞其子,已而

感悟,父子如初。

汪莘

按《萬姓統譜》:莘,字叔耕,休寧人。為學不屑於場屋聲 病之文。嘉定間,有詔求言,莘詣闕論天變人事、民窮 吏污之弊,不報。真德秀、楊簡見之曰:「真愛君憂國之 言也。」時朱熹召赴經筵,莘貽書言:「主上父子之間,諸 公所不能濟者,待先生而濟,否則不能為天下後世 學道者之地。」熹重其言。

汪清卿

按《萬姓統譜》:清卿,字湛仲,婺源人。朱熹自考亭歸,寓 清卿家,與鄉人講學,因嘉其事親孝,扁其齋曰「愛日」, 又為作《敬齋箴》。

汪復

按《萬姓統譜》:復,字希顏,婺源人。寶慶丙戌進士,歷通 判揚州,致仕。至元間,部使者至邑,必強請見。或勸之 仕,復愀然曰:「亡國之大夫,猶踽踽為世用耶!」卒年七 十八。

汪應時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應時字伯逢,婺源石田人。天資敏悟,日 誦數千言。登寶慶丙戌進士第,調隆興府奉新及贛 州石城尉。秩滿,調南安軍判官、鄂州司法,特轉承直 郎。舉考及格,宰鄂之崇陽,政之可記者非一,其孝於 親,友於兄弟,和於宗族鄉黨,詩書禮義之澤穆如也。」

汪大信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大信字夢約,休寧人。登第,調武昌簿。丁 父艱,改錢塘尉。巡察圍田,董督湖岸,捕私鹺茗有功, 京尹袁韶奏擢之。任廣西道鹽場,以親嫌不赴,閒居 十年,凡里中有利可興,害可除,雖捐厚貲,無靳色。遷 石城縣丞,攝邑期年,處寇數萬驛騷,大信率邑民數 千禦之,寇皆遁去。辟知分宜縣,任辰州推官。丁母艱」, 服闋,調高郵推官,未赴卒。

汪應元

按《萬姓統譜》:應元字節卿,歙人。紹定五年登第,調潭 州戶曹。嘗奉臺檄出武岡之綏寧,會猺峒嘯聚,從者 請避之,應元曰:「吾以王官奉王事,奈何為小寇所慴 乎?」即前往,召酋長以理諭之,皆服。淳祐間擢刑法科, 除大理評事,歷太府丞,權刑部郎,議獄精審,遷攝太 常卿。後以直祕閣提點浙東刑獄,卒於官。

汪肩吾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肩吾字君山,性澹泊恬退,屢辟不就,博 學宏才,著述甚多。」

汪自強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自強,淳安人。紹定間進士,知錢塘縣。時 值孟饗赤縣,出班起居,人物清修,帝目送之中書,因 薦其才,除監察御史兼崇政殿說書。未幾,遷大理寺 卿。」

汪元春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元春字景新,奉化人。貧苦卓立,博涉群 書,尢長於詩,早遊京國,不妄交游。登淳祐元年進士, 宰錢塘,貴勢不敢干以私。後以宗學博士守興化,端 介強敏,人皆悅服。比歿,士民巷哭,祠于郡學。」中書劉 克莊以《遺愛錄》聞于朝。

汪一龍

按《黟縣志》:「一龍,父光祖,始居霞阜,以儒業世其家。一 龍,理宗時國學上舍,淳祐四年起復。史嵩之為相,一 龍同黃愷伯百四十人上疏,疏再上,不聽,乃與愷伯 等作捲堂文,蹈海而去。朝廷罷嵩之,下詔召回。後嵩 之鳩工部徐元杰、劉漢弼、復仝蔡德潤百七十人叩 閽訟冤。其忠愛類如此。」

汪立信

按《宋史汪立信傳》:「立信,澈從孫也。立信曾大父智從 澈宣諭湖北,道六安,愛其山水,因居焉。淳祐六年,登 進士第,授烏江主簿,辟沿江制幕,知桐城縣,未上,辟 荊湖制司幹辦,通判建康府。荊湖制置趙葵辟充策 應使司及本司參議官,擢京西提舉常平,改知昭信 軍。景定元年,差知池州,提舉江東常平。明年,改知江」 州,充沿江制置副使,節制蘄黃、興國軍馬,提舉饒州 南康兵甲。升江西安撫使。乞祠祿,差知鎮江,尋充湖 南安撫使、知潭州。至官供帳之物,悉置官庫,所積錢 連歲代納。潭民夏稅,「貧無告者予錢粟,病者加藥餌, 雨雪旱潦,軍民皆有給。」興學校,士習為變。權兵部尚 書、荊湖安撫制置、知江陵府。時襄陽被圍危急,立信 上疏,「請益安陸府屯兵,凡邊戍皆不宜抽減。黃州守 臣陳奕,素蓄異志,朝廷宜防之。」乃移書賈似道。似道 得書大怒,以危法廢斥之。咸淳十年,元兵大舉伐宋, 似道督諸軍出次江上,以立信為端明殿學士、沿江 制置使、江淮招討使,俾就建康府庫募兵,以援江上 諸郡。立信受詔不辭,即日上道,至建康,守兵悉潰,而 四面皆北軍。立信知事不可成,率所部數千人至高 郵,欲控引淮、漢,以為後圖。已而聞似道師潰蕪湖,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