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61 (1700-1725).djvu/87

此页尚未校对

等二十餘州事皆聽裁決。世顯先已遘疾,至是加劇」, 皇子遣醫往療,竟不起。諡「義武」,封隴右王。

汪忠臣

按《元史汪世顯傳》:「世顯子忠臣,鞏昌便宜副總帥。」

汪德臣

按《元史汪世顯傳》:「世顯子德臣,賜名田哥,字舜輔,年 十四,侍太子游獵,矢無虛發,襲爵鞏昌等二十四路 便宜都總帥。憲宗素聞其名,及入覲,所陳悉嘉納,賜 印符,命城沔州,又詔德臣城益昌,諸戍皆聽節制。攻 釣魚山,守臣王堅負險,五月不下,德臣單騎至城下, 大呼曰:『王堅,我來活汝一城軍民,宜早降』。語未既,幾」 為飛石所中,遂感疾卒。中統三年,追封隴西公,諡忠 烈。子六人:長惟正,次惟賢,大司徒;惟和,昭文館大學 士;惟明,以質子為元帥;惟能,征西都元帥;惟純,權便 宜都總帥。

汪直臣

按《元史汪世顯傳》:「世顯子直臣,鞏昌中路都總領,歿 於王事。」

汪良臣

按《元史汪世顯傳》:「世顯子良臣,年十六七,從兄德臣 出征,每戰輒當前鋒,以功擢裨帥。癸丑歲,以德臣薦 為鞏昌帥。憲宗親征,軍至六盤,良臣供億所須,事集 而民不擾。詔權便宜總帥府事。世祖即位,阿藍台兒、 渾都海逆命,詔良臣討之,獲阿藍台兒、渾都海殺之, 西鄙輯寧。捷聞,賜金虎符,權便宜都總帥。中統二年」, 火里叛,復討平之,轉同簽鞏昌路便宜都總帥。三年, 授閬蓬廣安順慶等路征南都元帥。至元六年,授東 川副統軍。八年,兄子惟正請於朝,謂「良臣久勞戎行, 乞身代之。」九年,復授良臣昭勇大將軍、鞏昌等二十 四處便宜都總帥。明年,授鎮國上將軍、樞密副使、四 川行樞密院事,蜀人安之。召入覲,授資善大夫、中書 左丞,行四川中書省事。良臣至成都,以蜀瘡痍之餘, 極意循撫。行省罷,改授安西王相,不赴。十八年夏,疾 卒。諡忠惠,追封梁國公。子七人:惟勤,雲南諸路行省 平章政事;惟簡,保寧萬戶;惟某,同知屯田總管府事; 惟永,征西都元帥;惟恭,階州同知;惟仁,人匠總管達 魯花赤;惟新,漢軍千戶。

汪翰臣

按《元史汪世顯傳》:「世顯子翰臣,奧魯兵馬都元帥。」

汪佐臣

按《元史汪世顯傳》:「世顯子佐臣,鞏昌左翼都總領,歿 於王事。」

汪清臣

按《元史汪世顯傳》:「世顯子清臣,四川行樞密院副使。」

汪惟正

按《元史汪世顯傳》:「世顯子德臣,德臣子惟正,字公理, 幼穎悟,喜談兵。父卒于軍,皇姪壽王俾權襲父爵,守 青居山。世祖即位,遂真授焉。初,憲宗遣渾都海守六 盤,又遣乞台不花守青居。至是,渾都海叛,乞台不花 發兵為應,惟正即命力士縛乞台不花殺之。世祖嘉 其功,詔東川軍事悉聽處分。」至元十四年冬,皇子北 伐,而藩王土魯叛於六盤王相府,命別速帶領兵進 討,惟正為副。土魯就擒,詔惟正入朝,授金吾衛上將 軍、開城路宣慰使。十七年,遷龍虎衛上將軍、中書左 丞,行秦蜀中書省事,分省於蜀。蜀土洊,罹兵革,民無 完居,一聞馬嘶,輒奔竄避匿。惟正留意撫循,人便安 之。二十年,進階資德大夫。二十二年,改授陜西行中 書省左丞。入覲上都,得腹疾,還至華州,卒。諡貞肅。二 子:嗣昌,武略將軍、成都管軍副萬戶;壽昌,資德大夫、 江南行御史臺中丞。

汪夢斗

按《萬姓統譜》:夢斗字以南,績溪人,號杏山,宋處士晫 之孫。景定辛酉,魁江東漕試,授承節郎、江東司制幹 官。咸淳間轉承務郎、史館編修,即歸不仕。元至元己 卯,尚書謝昌言等保薦,以將仕郎教授鄉郡。見謝有 詩云:「執志本期東海死,傷心老作北朝臣。」又詩云:「不 死雖然如管仲,有生終是愧淵明。」有《北遊集》《雲間集》。

汪宗臣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宗臣,婺源人。入元不仕,孝友天至,子姓 同居,庭無間言。」

汪庭桂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庭桂字秋芳,婺源人。舉進士,授紫陽書 院山長。自宋亡,絕意仕進。會劉國公平安南,授本省 左司郎中以終。養父母,辭不就,士大夫高之。」

汪士遜

按《萬姓統譜》:士遜字宗禮,休寧忠孝鄉人。至元十八 年,以例舉授南軒書院山長。性資溫良,不尚華侈,尢 勤教育,嘗謂人曰:「凡讀書以踐履致用為本,立身以 孝弟為先,苟不由此,非聖賢之道。」化洽鄉閭,人多悅 服。子安甫為黟縣直學,孫袞為國子學錄。至今猶守 遺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