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61 (1700-1725).djvu/9

此页尚未校对

年進士第,調恩州軍事判官,臨政有聲。再調館陶主 簿。明昌元年,召試館職中選。御史臺言庭筠在館陶 嘗犯贓罪,不當以館閣處之。遂罷。乃卜居彰德,買田 隆慮,讀書黃華山寺,因以自號。三年,詔為應奉翰林 文字,遷翰林修撰。承安元年,坐趙秉文上書事,削一」 官,杖六十,解職。二年,降授鄭州防禦判官。四年,起為 應奉翰林文字。泰和元年,復為翰林修撰。明年卒。子 曼慶,能詩并書,仕至行省右司郎中。自號「澹游」云。

王維翰

按《金史王維翰傳》:「維翰,字之翰,利州龍山人。父庭,遼 季率縣人,保縣東山,後以眾降。維翰好學不倦,中大 定二十八年進士,調貴德州軍事判官,察廉遷永霸 令,歷弘政、獲嘉令。佐胥持國治河決有勞,遷一階,改 北京轉運戶籍判官,補尚書省令史,除同知保靜軍 節度使事,改中都轉運副使,就除侍御史,改左司員」 外郎,轉右司郎中。僕散揆伐宋,維翰行省左右司郎 中。泰和八年,宋人受盟,還為右司郎中。久之,遷大理 卿。大安初,轉御史中丞。無何,遷工部尚書,改刑部尚 書,拜參知政事。貞祐初,罷為定海軍節度使。至鎮,無 兵備,鄰郡皆望風奔潰。維翰謂吏民曰:「孤城不可守, 此州阻山浮海,當有生地,無俱為魚肉也!」乃縱百姓 避難。維翰率吏民願從者,奔東北山,結營堡自守。力 窮被執,不肯降。妻姚氏亦不屈,與維翰俱死。諡《貞潔》。

王去執

按《平陰縣志》:「去執,字明道。應進士試不合,即拂衣去, 杜門講究經傳,文學與廣道齊名。以父母多病,遂精 醫學。金世宗時,試醫京師第一,入翰林,號榆山先生。」

王廣道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廣道,平陰人。有文學,不求仕進,鄉里化 服,號為『純德先生』。」党懷英尢亟稱之。從弟求道,文學 與兄齊名,大定間,以醫試第一,入翰林。

王擴

按《金史王擴傳》:「擴字充之,中山永平人。明昌五年進 士,調鄧州錄事,潤色律令文字,遷懷安令,除徐州觀 察判官,被詔賑貸山東西路饑民,行章丘道中,遇一 男子,舉止不常,捕訊果歷城大盜也,眾以為神。再遷 監察御史。是時凡鬥殺奏決者,章宗輒減死,由是中 外斷獄,皆以出罪為賢。擴謂同輩曰:『生者既讞,地下 之冤云何』?」大安中,簽河東北路按察事。貞祐二年,上 書陳河東守禦策。遷汴後,召為戶部侍郎。太府監奏 羊瘦不可供御。宣宗召擴詰問,擴奏曰:「官無羊,皆取 於民,今民心未安,宜崇節儉。廷議肥瘠,非所以示聖 德也。」宣宗首肯之。元兵至近郊,遣擴規辦潼關芻糧。 高琪奏擴畏避,下吏論死。宣宗薄其責,削兩階。興定 三年,卒,諡剛毅。

王若虛

按《金史王若虛傳》:「若虛,字從之,槁城人也。幼穎悟,擢 承安二年經義進士,調鄜州錄事,歷管城、門山二縣 令,皆有惠政。用薦入為國史院編修官,遷應奉翰林 學士。奉使夏國,還授同知泗州軍州事,留為著作佐 郎。正大初,章宗、《宣宗實錄》成,遷平涼府判官。未幾,召 為左司諫。後轉延州刺史,入為直學士。金亡,微服北」 歸鎮陽,與渾源劉郁東遊泰山。至黃峴峰,憩萃美亭, 顧謂同遊曰:「得終老此山,志願畢矣。」乃令子忠先歸, 遣子恕同行視夷險,因垂足坐大石上,良久瞑目而 逝,年七十。

王良臣

按《山西通志》:「良臣,潞人。承安中進士。詩才敏捷,尢邃 於內典。入翰林,修起居注。興定二年,為潞州元帥府 參議官。元兵徇潞,與元帥納合蒲剌都死之。贈孟州 防禦使。」

王綱

按《山西通志》:「綱,趙城人,大安間,廷試詞賦狀元,翰林 院修撰。」

王德元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德元,邢臺人。大安中,舉經童第二人。既 受官,徙家於許,許人以為師,出其門者數千百人。為 人愷悌惇厚,與人言必本於忠信,許人化之。及卒,為 立祠於學以祀之。」

王修

按《萬姓統譜》:修,涿州人。第進士,歷知霸州及大興府。 修性剛毅,臨事果斷,吏民憚其威,累遷至戶部侍郎。 大安間,大興知府缺,金主諭宰臣曰:「可選極有風力 如修者為之。」

王震

按《金史王震傳》:「震,寧海州文登縣人。為進士學。母患 風疾,刲股肉雜飲食中,疾遂愈。母沒,哀泣過禮,目生 瞖,服除,目不療而愈。皆以為孝感所致,特賜同進士 出身。」

王汝梅

按《金史王汝梅傳》:「汝梅字大用,大名人。始由律學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