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臘
按《宋史童貫傳》:「方臘者,睦州青溪人也。世居縣堨村, 託左道以惑眾。時吳中困于朱勔花石之擾,比屋致 怨。臘因民不忍,陰聚貧乏游手之徒,宣和二年十月 起為亂,自號聖公,建元永樂,置官吏將帥,以巾飾為 別。自紅巾而上凡六等,不旬日,聚眾至數萬。凡得官 吏,必斷臠肢體,探其肺腸,或熬以膏油,叢鏑亂射,備」 盡楚毒,以償怨心。警奏至京師,王黼匿不以聞,于是 凶焰日熾,蘭溪、靈山賊皆合黨應之,東南大震。發運 使陳亨伯請調兵,徽宗始大驚,亟遣童貫、譚稹擊賊, 諸將劉延慶、王稟、王渙、楊惟忠、辛興宗相繼復所失 城,生擒臘及妻邵、《子毫》、二太子,偽相方肥等。
方庚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庚字彥通,淳安人。宣和間,擒臘寇,破兀 朮,累著忠義,授承信郎。子五人:文燧、文博、文郁、文思、 文韜,俱授承信郎。文郁為進義校尉,知桃源庫務。」
方喜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喜字良翰,提舉臨之孫,辟燕山功曹掾。 燕雲陷敵,令一時陷沒者悉以告,喜南望霣涕,盡取 出身文字焚之,惟留承奉郎告置衲衣中,道梗不得 歸,紿與講好,防禦少弛,喜變姓名,攜數稚間道逃歸, 抵廬江,邊守以聞,得旨特轉一官,改差泉州監稅。比 還家,鄉人環視歎息,以為換世人形之歌詩,至比蘇 《屬國》。」言其在燕十九年也。後通判廣州。終於官。
方暄
按《莆田縣志》:「暄,文安郡開國侯會之子,光州司法參 軍。始會在壽春愛羅山之境,因葬焉。建炎初,維揚告 警,散兵兩淮,發人塚墓,暄恐會墓不免,號泣赴援,遂 遇害。」
方疇
按《萬姓統譜》:疇字耕田,弋陽人。建炎初進士。紹興改 元,上書言「四宜憂、十宜行、一宜去」,又言擇宗室為儲 貳,除刪定。後為建康通判,卒。有文集二十卷。
方允武
按《宋史朱蹕傳》:「方允武者,衢州人,武學上舍,補官為 常州宜興巡檢。建炎三年,金人入縣之金泉鄉,允武 率土軍、鄉民迎敵,力戰而沒。」
方致堯
按《萬姓統譜》:致堯,莆田人。宋建炎中,叛將戚方寇寧 國,致堯糾率鄉兵,伏石嶺隘處以待之。賊至,兵稍交, 因以計陷賊於淖田,大破之,傷其白馬貴將。致堯亦 中流矢,臥不能起,賊益兵至,遂為所執。賊知其勇,欲 用以為將,致堯罵曰:「我豈從叛賊反耶?」賊斷其首而 去。紹興中,邑令李椿上其事,賜諡「義烈」,詔立祠祀之。
方有開
按《萬姓統譜》,有「開,字躬明,淳安人。紹興中進士,官至 戶部侍郎。每奏對,輒陳恢復大計。歷官中外,必求其 盡職。」
方滋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滋,紹興中知嘉興府。急吏寬民,百廢具 起,始改建州學於通越門內。其清名雋望,為時所重。」
方豐之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豐之號北山,紹興名士也。有絕句云:『舍 人早定江西派,句法須從活處參』。」
方玠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玠字純仲,壽昌人。登隆興元年進士第, 與東萊呂祖謙為同年友。歷官至信豐知縣。周必大、 趙汝愚皆嘗薦其才行。」
方崧卿
按《尚友錄》:崧卿字季申,莆田人,廷賓從子。擢隆興初 進士,知信州上饒縣,累官至京西轉運判官,所至皆 有惠政。崧卿自治嚴,接人和平,居常以「寧人負我,無 我負人」之語戒飭子弟,所得祿賜,半為抄書之費。家 藏書四萬卷,皆手自校讎。嘗校正韓昌黎文集,又譜 其經行次第,為《韓詩編年》,凡一十五卷。
方耒
按《萬姓統譜》:耒字耕道,莆田人,元寀曾孫。少孤貧,苦 學,游建安,參謁朱熹。乾道中登第,為善化尉。因見張 栻,栻深喜之,謂世之可與共生死、同禍福者,耒一人 耳。後栻帥荊南,奏耒及游九言為屬,曰:「是人能攻臣 過失。」歷仕著廉直聲,終連江令。
方恪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恪字德奎,淳安人。領鄉薦,仕為祕閣校 理。耿介自持,時權貴忌之,乃棄官而歸。」
方秉白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秉白字直甫,號草堂,與其群從秉俟同 時隱居。教授林光朝、方翥、劉夙及其弟朔諸名士皆 其友也。孝宗朝,憲臣以孝廉薦,不起。傳家惟書數廚 而已。郡守趙彥勵嘗辟修《莆陽志》。後以阜鳴恩贈朝 散大夫。有《草堂文集》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