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64 (1700-1725).djvu/38

此页尚未校对
考證

按《宋史丁謂傳》,「謂字謂之,後更字公言,蘇州長洲人。

淳化三年登進士甲科,為大理評事,累遷尚書工部 員外,擢知制誥。景德四年知鄆州。明年,召為右諫議 大夫。大中祥符初,遷給事中,拜三司使。天禧初徙保 信軍節度。三年以吏部尚書參知政事。是歲祀南郊, 以謂為樞密使。寇準為相,謂媒糵其過,遂罷。既而拜」 謂同中書門下平章事,兼太子少傅,拜司空。乾興元 年,封晉國公。仁宗即位,進司徒兼侍郎,為山陵使。謂 潛結內侍雷允恭,允恭倚謂勢益橫,無所憚。允恭方 為山陵都監,與判司天監邢中和擅易皇堂地。詔遣 王曾覆視,遂誅允恭,降謂太子少保,分司西京。先是, 女道士劉德妙者,嘗以巫師出入謂家,謂敗,逮德妙 鞫之,語涉妖誕,遂貶崖州司戶參軍,籍其家。踰三年, 徙雷州,又五年徙道州。明道中,授祕書監致仕,居光 州卒。

丁逢吉

按《宋史丁度傳》:「度父逢吉,以醫術事真宗藩邸,好聚 書,與儒者游。」

丁處榮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處榮,富順人。咸平間,王均叛,處榮備牛 酒宴均於譙樓,擒斬之,殺其餘黨,授滎州長史。」

丁銳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銳,會稽人,秀州司戶。在官著仁政,有《活 民書》行世。」

丁雋

按《萬姓統譜》:雋,醴陵人,習《春秋》,時稱「丁三傳。」兄弟十 七人,義聚三百口,家無間言。大中祥符中,詔旌表門 閭。

丁度

按《宋史丁度傳》:「度字公雅,其先恩州清河人。祖顗,徙 居祥符。父逢吉。度強力學問,好讀《尚書》。大中祥符中, 登服勤詞學科,為大理評事,累遷中書舍人,為承旨。 慶曆中,副杜衍宣撫河東。久之,遷端明殿學士。未幾, 擢工部侍郎、樞密副使。明年,參知政事。度求解政事, 罷為觀文殿學士,知通進銀臺司,再遷尚書左丞。卒」 諡「文簡。」子諷,集賢校理。

丁僖

按《山西通志》:「僖,嵐縣人,天聖朝進士,任樞密使。文武 兼全,恩威并著,弊革而獄平,化行而民安。」

丁寶臣

按《萬姓統譜》:寶臣字元珍,晉陵人。與兄宗臣俱有文 聲,號「二丁。」景祐中同登進士。寶臣歷官至祕閣校理, 英宗每論人物必稱之。尢與歐陽修友善,修志其墓。

丁偃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偃,吳人。」初試邇英延講藝詩云:「白虎前 芳掩,金華舊事輕。天心非不寤,垂意在蒼生。」有古詩 諷諫之體。

丁騭

按《武進縣志》:騭字公點,舉嘉祐初進士。李定用事,辟 為屬,以疾辭。蘇軾、曾肇、孔文仲交章薦騭。司馬光當 國,騭謁之,獨後光曰:「真自重士也。」除太常博士,改左 右正言。元祐間,士風險競,有五鬼十物之號,騭上疏 請窮治之,後出知處州。

丁天錫

按《萬姓統譜》:天錫,赤岸人。性沉靜,有器識,讀書勤苦, 諸子百家,無不精熟。父先卒,惟母在堂,奉養至謹,怡 悅承志。一日,遇兵寇入其家,拘母索所有。母曰:「讀書, 家貧,無所藏蓄。」寇持兵欲殺之,天錫衛母身曰:「欲傷 我母,寧殺我身。」所見任取之。寇亦自化。語曰:「天不殺 孝子。」于是母子俱得解難。治平四年,母將沒,語天錫 曰:「吾病必不起。死生人之常也;況年九袠,又何憾乎?」 語既引身,浩歌而終。歌辭卓異,家人錄之。

丁諷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諷治平中知蔡州,設法賑濟,活者六十 萬人,籍為兵者又數千。詔移知亳州,蔡人攀慕號呼, 事聞,復還任。及代去,閉城斷橋,不得行者累日。」

丁璉

按《廣東通志》:「璉字玉甫,番禺人。少有才名。元豐二年, 登進士,授融州司戶。歲祲,民聚為盜,璉立法賑濟,邑 境晏然。監司上其功,遷宣教郎,尋拜太府丞兼知雜 庫,改朝議郎。元祐六年,出為桂州教授。比至,訓迪有 方,多所造就。紹興初,以薦授左朝散郎,知連州。陽山 銀礦,流民多匿其中,夜恣劫掠,璉計擒之,闔郡以寧。」 元符三年,轉朝散大夫致仕。璉性廉介,蒞政剛明,與 物無忤,邑里稱「長者。」

丁仲修

按《宋史鞠嗣復傳》:「丁仲修,字敏之,溫州人。方臘黨俞 道安陷樂清,巡檢陳華往捕,死之。先鋒將張理同李 振迎敵,渡八接橋,橋斷馬蹶,溺死。賊至帆遊,夏祥遣 輔褒迎戰,褒死之。仲修帥鄉兵與賊戰,力屈乃死。」

丁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