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64 (1700-1725).djvu/40

此页尚未校对

寶祐六年,拜參知政事。四月,拜右丞相,進封公。太學 生陳宗、劉黻、黃唯、陳宜中、林則祖等伏闕上書訟大 全。開慶元年罷相,以觀文殿大學士判鎮江府。監察」 御史饒虎臣論大全四罪,削其官。景定元年,詔守中 奉大夫致仕。臣僚咸乞遠竄,詔送南康軍居住。臺臣 復以為言,移送南安軍居住。明年,移竄貴州。又明年, 移置新州。太常少卿劉震孫繳奏,乞移徙海島。四年 正月,將官畢遷護送,舟過藤州,擠之於水而死。

丁黼

按《宋史丁黼傳》:「黼,成都制置使也。嘉熙三年,北兵趨 成都,黼領兵夜出城南迎戰,至石筍街,兵散,黼力戰 死之。黼帥蜀,為政寬大,蜀人思之。」

丁從龍

按《泰寧縣志》:「從龍,信義保人。紹定三年,率鄉兵擊盜 有功,敕授義保郎。端平二年六月,領兵淮安城下,大 戰,攻破土城,賊兵奔潰,克復淮安,轉授忠翊郎。八月, 遇盜于廣西懷集縣,血戰死之。」

丁時習

按《萬姓統譜》:時習字行可,邵武人。初試有司不合,遂 棄舉業。朝貴有以書薦于有司,俾自持謁,時習嘆曰: 「使我能俯仰人,不煩書矣。」屏去弗視。晚年節益高,文 益奇,未嘗以貧窶見辭色。

丁易東

按《萬姓統譜》:易東,龍陽人。舉進士,為編修官。入元,數 徵不起。註《周易傳疏》,以便學者。建石壇精舍,教授生 徒,資以廩費。事聞,賜額「沅陽書院」,授以山長。

丁暐仁

按《金史丁暐仁傳》:「暐仁字藏用,大興府宛平人。曾祖 奭,祖惟壽,父筠,以吏補州縣,所至有治聲。暐仁沖澹 寡欲,讀書之外無他好。皇統二年,登進士第,調武清 縣丞,歷北京推官,再遷大理司直,以憂去官,尋起復。 大定三年,除定武軍節度副使,改大理丞,吏部員外 郎,轉戶部、刑部郎中,改陝西西路轉運使。大定二十」 一年卒官。

丁文忠

按《元史丁文忠傳》:「文忠,許州偃城人,業鼓冶。母和氏 疾,與弟文孝竭力調侍。母卒,文忠廬墓三年。父貴又 疾,文忠造車一輛,兄弟共御之,載父禱于嵩山、五臺、 泰安、河瀆諸祠,途遇異僧,遺藥而愈。延祐七年旌之。」

丁好禮

按《元史丁好禮傳》,「好禮,字敬可,真定蠡州人。辟中書 掾,授戶部主事,擢江南行臺御史,拜監察御史。入戶 部為郎中,陞侍郎,除戶部尚書,拜參議中書省事,遷 樞密副使。至正二十年,拜中書參知政事。二十七年, 為中書平章政事,特封趙國公。明兵入京城,好禮不 屈而死。」

丁夢翁

按《浙江通志》:「夢翁,字仁仲,通書史大義,性耿直,賙貧 濟匱。至正間,饑里賴以活者,家數十。方國珍強為偽 官,飲藥卒。」

丁煦

按《河南通志》:「煦,汴梁人,八世同居。」

丁德興

按《明外史丁德興傳》:「『德興,定遠人。歸太祖於濠,偉其 狀貌,以黑丁』呼之。從渡江,下集慶,取鎮江,以功進管 軍總管,擢左翼元帥。攻宜興,城拔,論功授鳳翔衛指 揮使。從大將軍圍平江,卒於軍。洪武元年,追封濟國 公。子忠,龍江衛指揮使。福王時,追諡武襄。」

丁玉

按《明外史丁玉傳》:「玉初名國珍,河中人。仕小明王為 御史,才辯有時譽。呂珍破安豐,玉來歸,太祖更名玉, 改衡州衛指揮同知,調守永州。玉有文武才,撫輯新 附,威望甚著。洪武元年,進都指揮使,鎮守廣西。九年, 召為右御史大夫。十年,四川威茂土酋董貼里叛,以 玉為平羌將軍討之,貼里降。會四川妖人彭普貴為」 亂,命玉移軍征之,殲其眾,班師。拜大都督府左都督, 轉左御史大夫。十三年坐胡惟庸姻誅。

丁普郎

按《黃陂縣志》:「普郎,洪武初,王師征陳友諒,普郎從授 行樞密院同知,與友諒戰死於鄱陽,身被十餘槍,首 脫,猶執兵若戰狀,直立舟中不仆。贈柱國上將軍,封 濟陽郡公。」

丁鶴年

按《明外史丁鶴年傳》:「鶴年,回回人。曾祖阿老丁與弟 烏馬兒皆巨商。元世祖征西域,軍乏饟,老丁杖策軍 門,盡以貲獻。從征,徇下西北諸國。及論功,以年老不 願仕。烏馬兒累官甘肅行省左丞。父職馬祿丁以世 廕為武昌縣達魯花赤,有惠政,留葬其地。至正壬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