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64 (1700-1725).djvu/53

此页尚未校对

歷真定、河陽及青、瀛二州。紹聖初,徙江寧,過京,留為 翰林學士,拜同知樞密院,進知院事。徽宗立,拜布右 僕射,召蔡京為左丞,京與布異。會布擬陳佑甫為戶」 部侍郎,京奏曰:「爵祿者,陛下之爵祿,奈何使宰相私 其親?」布婿陳迪,佑甫子也。布忿然爭辨,御史遂攻之, 罷為觀文殿大學士、知潤州。京積憾未已,加布以贓 賄,布落職,提舉太清宮,太平州居住。又以棄湟州責 賀州別駕,又責廉州司戶,徙舒州,復大中大夫,提舉 崇福宮。大觀元年,卒于潤州,後諡曰「文肅。」

曾肇

按《宋史曾鞏傳》:「鞏弟肇,字子開,舉進士,調黃巖簿。用 薦為鄭州教授,擢崇文校書,館閣校勘,同知太常禮 院,遷國史編修官,進吏部郎中,遷右司,為《神宗實錄》 檢討。元祐初,擢起居舍人。未幾,為中書舍人,以寶文 閣待制知潁州,徙鄧、齊、陳州、應天府。入為吏部侍郎, 出知徐州,歷泰州、海州。徽宗即位,復召為中書舍人」, 遷翰林學士。建中靖國元年,出知陳州,歷太原、應天 府、揚、定二州。崇寧初,落職,謫知和州,徙岳州,繼貶濮 州團練副使,安置汀州。四年,歸潤而卒。紹興初,諡曰 「文昭。」子統,至左諫議大夫。

曾準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準字子中,贛州人。嘉祐間進士,知公安 縣。火燔民居,準以身叩之,風反滅火。復通判臨江,明 慎刑獄,芝草生圜扉,或勸以獻,準抑之。長子楙,少穎 悟,官至吏部尚書。」

曾孝寬

按《宋史曾公亮傳》:「公亮子孝寬,字令綽,以蔭知桐城 縣,選知咸平,入知審官東院,判刑部。熙寧五年,遷樞 密都承旨,擢拜樞密直學士,簽書樞密院。丁父憂,除 喪,以端明殿學士知河陽,以吏部尚書召,道卒。」

曾孝廣

按《宋史曾公亮傳》:「公亮從子孝廣,字仲錫。元豐末,為 北外都水丞。元祐中,出通判保州。久之,除京西轉運 判官,入為水部員外郎,遷都水使者,累擢戶部侍郎, 進尚書。坐錢帛不給費,罷知杭州,移知潭州、鄆州、饒 州,徙廣州,歷成德軍、太原府,卒。孝廣涖官以嚴稱,獲 盜輒碎其手焉。」

曾孝蘊

按《宋史曾公亮傳》:「公亮從子孝蘊,字處善,紹聖中,管 幹發運司糶糴事,提舉兩浙常平,改轉運判官,知臨 江軍,召為左司員外,遷起居舍人。言者論其與張商 英善,出知襄州,徙江浙、荊淮發運,召為戶部侍郎,徙 工部,以顯謨閣待制知杭州,坐累貶安遠軍節度副 使。宣和二年,始復天章閣待制,知歙州,移青州,改杭」 州,卒。

曾孝序

按《宋史曾孝序傳》:「孝序字逢原,泉州晉江人。以蔭補 將作監主簿,監泰州海安鹽倉,因家泰州,累官至知 青州。高宗即位,陞延康殿學士。先是,臨胊土兵趙晟 聚眾為亂,孝序付將官王定兵捕之,失利而歸。孝序 責以力戰自贖,定乃以言撼敗卒,奪門斬關入。孝序 出據廳事,瞋目罵之,遂與其子宣教郎訐皆遇害,城」 遂陷。知臨淄縣陸有常率民兵拒守,死於陣。知益都 縣張侃、千乘縣丞丁興宗亦死之。孝序諡《威愍》。

曾孝純

按《泉州府志》:「孝純,字君施。公亮卒,詔蔭孝純為殿中 丞,賜同進士出身。紹興中,擢太常,執政沮之,遂杜門 不仕。」

曾紆

按《尚友錄》:「紆布第四子,工詩詞,材高識明,博極書史, 以文章翰墨,風流醞籍,為時名勝。官至大中大夫。」

曾懋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懋字叔夏,準長子。少穎悟,落筆驚流輩。 登元符三年進士,知興化。拒楚命,表高宗勸進,扈從 隆祐孟太后至虔,軍民偶忿爭,賴以撫定。累官吏部 尚書。著《內外制》十卷、《東宮日記》十卷。」

曾誕

按《宋史鄒浩傳》:「曾誕,公亮從孫也。孟后之廢,誕三與 浩書,勸力請復后,浩不報。及浩以言南遷,誕著《玉山 主人對客問》以譏之。其書既出,識者或以比韓愈《諍 臣論》。誕仕亦不顯。」

曾肅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肅,太和人。居父喪,廬墓數年,有慈烏來 巢,人以為孝所感。子安止,登科為彭澤令,掛冠歸隱。 安中,未冠登第,上書言時政,入黨籍。安強為進士,提 舉成都路常平。嘗葬暴露,不葬者三十餘柩。」

曾有開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有開知衛州時水災,人乏食,擅貸常平 錢粟與之,具奏乞蠲其息。」

曾開

按《宋史曾幾傳》:「幾兄開,字天游,少好學,善屬文。崇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