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64 (1700-1725).djvu/60

此页尚未校对

曾櫻

按《明外史曾櫻傳》:「櫻字仲含,峽江人。萬曆四十四年 進士。乞假歸。久之,授工部主事,歷郎中。天啟二年,稍 遷常州知府。櫻持身廉,為政愷悌,公平不畏強禦。崇 禎元年,以右參政分守漳南。母憂歸。服闋,起故官,進 按察司,分巡福寧。十年,楊嗣昌以衡永多寇,奏改櫻 湖廣按察使,遷山東右布政使,分守登萊。十四年,擢」 右副都御史,代徐人龍巡撫其地。明年,遷南京工部 右侍郎,乞假歸。唐王稱號於福州,鄭芝龍薦櫻起工 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。尋進太子太保、吏部尚書、文 淵閣。王駐延平,櫻留守福州。大兵破福州,櫻挈家避 海外中左衛。越五年,其地被兵,遂自縊死。

曾亨應

按《明外史曾亨應傳》:「亨應,字子嘉,臨川人。父棟,廣東 布政使。亨應舉崇禎七年進士,歷官吏部文選主事。 御史張懋爵劾其納賄行私,遂謫貶去。及南京覆,江 西列城皆不守,亨應命弟和應急奉父入閩,而己與 艾南英、揭重熙謀拒守。會大兵至,亨應被執,并執其 長子筠,諭之降,不答,被戮。和應雅尚名節,聞兄死,乃」 拜辭其父,投井死。時有高飛聲者,字克正,長樂人。崇 禎六年舉於鄉,授玉山知縣,遷同知,乞養去。唐王時, 令攝撫州事。大兵至,死焉。

曾發祥

按《鍾祥縣志》:「發祥,字戩穀,別號岣嶁山人。太保省吾 之從孫。以明經除黃陂訓導,遷廣濟教諭。平居惓惓 忠義。崇禎乙亥,流寇圍城,發祥協力堅守。城陷死之。」

曾異撰

按《明外史曾異撰傳》:「異撰字弗人,晉江人,家候官。父 早卒。異撰起孤童,事母至孝,究心經世學。崇禎十二 年,舉鄉試,再赴會試還,遂卒。」

曾筠

按《江西通志》:「筠,字竹君,方伯棟孫,考功亨應子。年十 七,餼於庠。癸未詔舉異才。踰年國變,叛帥王某執亨 應去。筠方讀書梁峽,聞報走追,抱持痛哭,遂并遇害。」

曾英

按《莆田縣志》:「英字彥侯,年二十二,應巡撫張肯堂募, 擊尢溪、平和山寇。嗣同遊擊周之璠入蜀,以征猺黃 功署都司。又於光安州與流寇戰,屢捷,授十三巖都 司,守涪州。張獻忠寇萬縣,英衝鋒血戰著功,陞四川 左都督,統數萬眾。時襄陽新破,賊趨涪州,英迎戰失 利,身被七創。賊遂乘勝攻成都,英扶創收餘眾,馳護」 蜀王,復重慶。又與猺黃戰於合州,生擒小秦王,降其 眾十三萬,勢大振。率兵環九龍、合水龍門,夾擊獻忠, 大破之。適李自成陷燕京,英聞變,全軍縞素大哭。獻 忠乘間壓戰,英迎擊,大敗之。丙戌秋,獻忠死,餘賊數 萬從敘州下詭降英,英不許,欲盡殲之。忽軍中自亂, 英殪於矢,躍入渝河死。

曾士選

按《邵陽縣志》:「士選為名諸生。癸未獻賊陷城,鎮將劉 承應移檄士選率鄉勇。賊猝至,眾寡不敵,遂遇害。」

曾栻

按《明外史徐學顏傳》:「崇禎年,流寇陷蒲圻,知縣臨川 曾栻抗節死。」

曾益

按《明外史張耀傳》:「孫可望寇安平,僉事臨川曾益聚 眾拒守,城陷死之。」

曾異撰

按《明外史張耀傳》「有曾異撰者,榮昌人,舉於鄉,為永 寧知府。孫可望既陷貴州,將長驅入雲南,異撰與其 客江津進士程玉成、貢生龔茂勳集眾登陴守。未幾, 城陷,自焚死。」

曾姓部藝文

《與曾鞏論氏族書》
宋·歐陽修

修白,貶所僻遠,不與人通。辱遣專人惠書甚勤,豈勝 媿也!示及見托撰次碑文事,修於人事多,故不近文 字久矣。大懼不能稱述世德之萬一,以滿足下之意。 然近世士大夫,於氏族尢不明,其遷徙世次,多失其 序,至於始封得姓,亦或不真。如足下所示云,「曾元之 曾孫樂,為漢都鄉侯,至四世孫據,遭王莽亂,始去都 鄉而家豫章。」考於《史記》者皆不合。蓋曾元去漢近二 百年,自元至樂,似非曾孫,然亦當仕漢初,則據遭莽 世失侯而徙,蓋又二百年,疑亦非四世。以《諸侯年表》 推之,雖大功德之侯,亦未有終前漢而國不絕者,亦 無自高祖之世至平帝時,侯纔四傳者。宣帝時,分宗 室趙頃王之子景封為都鄉侯,則據之去國,亦不在 莽世,而都鄉已先別封宗室矣。又樂、據姓名皆不見 於年表,蓋世次久遠而難詳如此。若曾氏出於鄫者, 蓋其支庶自別有為曾氏者爾,非鄫子之後皆姓曾 也,蓋今所謂鄫氏者是也。楊允恭據《國史》所書,嘗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