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64 (1700-1725).djvu/72

此页尚未校对
考證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哲字明甫,宣和中進士。高宗朝自明州

通判召對,擢為御史,數日,遷右正言。初,周望守平江, 金人入寇,望遁去,以罪責死連州。至是,其家自陳,詔 復故官,澤及其子哲因追數望棄城罪惡,竟寢其命。」 及上疏論秦氏親黨因緣科第,有妨寒畯進取之路。 又奏「王會前知湖、明二州及移平江,恃權貪酷,乞投」 竄遐裔,以為慢令賊民之戒。會竟,編管循州。遷左司 諫、吏部侍郎兼侍講,以敷文閣待制知台州,遂退歸 鄉里十餘年,以通議大夫致仕,卒,年八十六。哲為人 端重簡默,澹約自守,雖處侍從,不啻寒素,非時未嘗 至郡府,歲終無所干請。居鄰有茶肆,日為市井俚俗 所聚,哲徙避之,人服其德量,目為「凌佛子」云。

凌千秋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千秋字國齡,臨安人。以父任補承務郎, 累官右正言,遷左司諫,除監察御史,徙太常少卿,起 居郎,拜御史中丞,為太府少卿,落職為右武大夫、平 江刺史。隨高宗南渡,扈至瓜州,督兵餽餉,預有其勞。 帝如臨安府。紹興元年三月,加賜中奉大夫,贈禮部 尚書、工部侍郎,賜地秀州華亭縣。」

凌似祖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似祖,建炎初建寧府觀察使。」

凌景夏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景夏字季文,餘杭人。紹興二年對策,呂 頤浩稱其詞勝張九成。任紹興府觀察推官,擢祕書 省正字,遷著作佐郎。與館職吳珵、張廣、朱松、常明、范 如圭等六人共奏封事,言和議非便。秦檜憾之,知外 郡及閒居凡十餘年。檜死,除軍器監,尋除起居舍人 兼署給事中。上言乞蠲免紹興二十一年詔書,減放 臨安府和買絹二千六百餘匹。」遷中書舍人、直龍圖 閣、知撫州,徙襄陽,又徙鼎州。奏「乞放免程昌禹所增 蔡州官兵衣糧六萬四千餘緡。」徙宣州,加集英殿修 撰、吏部侍郎。

凌及

按《萬姓統譜》及景夏子歷官「同中書門下平章事。」

凌尚賢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尚賢,餘杭人,紹興中為司農卿。」

凌次英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次英,高郵人,紹興己未進士。」

凌暠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暠,從仕郎,紹興十五年知涇縣。」

凌嵩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嵩,新城人,嘉定十三年進士。」

凌薳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薳,武康人,江陰司戶。」

凌遠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遠,江陰司理。」

凌大淵

按《萬姓統譜》:大淵,於潛人。淳祐進士。有文學,工詩,年 十九而卒。娶劉氏,已請期而大淵卒,劉號慟告父母 曰:「兒聞女子以一志為良,以死生不易為節。兒已許 凌君,固吾夫也。兒將易服奔喪,父母曰:『汝猶木方芽, 又未嘗身履其庭,何遽若此』?泣曰:『以身許人而背之 乎?有死而已』。」父母從之。于是粗衣赴夫家臨柩,伏哭 盡哀,終喪,乞夫兄恭之子以養,為之娶,至于抱孫白 首,不易其志。寶祐間,縣令呂洗聞而嘉之,為表其居 曰「烈女坊。」里人趙景緯為詩,刻諸路榜。

凌萬頃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萬頃字叔度,崑山人,景定二年第四甲 出身。」

凌仁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仁,吳人,咸淳進士,玉山令。」

凌戩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戩,著作郎。」

凌遷

按《萬姓統譜》,「遷水部主事。」

凌啟元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啟元太平府推官。」

凌闑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闑都官郎。」

凌震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震,吳人,策之後,文天祥同時人。端宗避 兵海州,震以都統復海州,其後散居嶺南。」

凌嵒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嵒,華亭人。少習舉子業,會宋亡,遂不仕, 大肆力于詩。駸尋十才子筆杖,時推許之。」

凌時中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時中,安吉人,字德庸。始冠,值宋末,元將 伯顏命時中招諭安吉、武康、德清,故三郡之民賴以 保全。授建昌路司獄。有重囚,待報將刑,時中察其冤, 白于上官,不許,即解印去,又不許。後罪人竟獲于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