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64 (1700-1725).djvu/79

此页尚未校对

按《尚友錄》:融為汲縣令,時,祝恬被徵,道得溫病,過其 友人鄴令謝著,謝不與通,因至汲。諸生欲往詣恬曰: 「謝著,舊友也,尚不見視,況汲令乎?」諸生事急,便往白 融。融聞之,即相隨,人解傳,躬為恬御,手自丸藥。三四 日,見其病加劣,便為制送終之具。後病稍減,相對悲 喜,凡止傳中。數十日,恬強健乃別。

應瑒

按《魏志王粲傳》:「汝南應瑒,字德璉,太祖辟為丞相掾 屬,轉為平原侯庶子,後為五官將文學。建安二十二 年,卒。」

應璩

按:《魏志王粲傳》:「應瑒弟璩,以文章顯,官至侍中。」璩 字休璉。嘉平四年卒。

應碩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碩,汝南太守。」

應貞

按《晉書應貞傳》:「貞字吉甫,汝南南頓人,魏侍中璩之 子也。善談論,以才學稱,舉高第,頻歷顯位。武帝為撫 軍大將軍,以為參軍。及踐阼,遷給事中,後遷散騎常 侍。泰始五年卒。弟純。純子紹,永嘉中至黃門郎,為東 海王越所害。純弟秀。」

應綽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綽,晉揚州刺史。」

應詹

按《晉書應詹傳》,「詹字思遠,汝南南頓人,魏侍中璩孫 也。幼孤,居喪以孝聞。初辟公府,為太子舍人,趙王倫 以為征東長史,倫誅,坐免。成都王穎辟為掾,鎮南大 將軍劉弘請為長史,遷南平太守。王澄為荊州,假詹 督南平、天門、武陵三郡軍事。元帝假詹建武將軍。王 敦又上詹監巴東五郡軍事,賜爵潁陽鄉侯,遷益州」 刺史,累遷光祿勳。王敦作逆,明帝以詹為都督前鋒 軍事。賊平,封觀陽縣侯,遷使持節、都督江州諸軍事、 平南將軍、江州刺史。咸和六年卒,諡曰烈。子元嗣,位 至散騎侍郎。元弟誕,有器幹,歷六郡太守、龍驤將軍。

應智頊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智頊,建城人。性剛毅,遭難不懼。隋末,蕭 銑、林士弘攻掠江南,智頊召義兵保靖一方。唐興,李 大亮宣慰江南,智頊歸之,因表置靖州,命為刺史。功 德及民,民愛之如父母。」

應夷節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夷節,汝南人。生不喜茹葷,性敏慧。長遊 天台龍虎山,師馮惟良,得上清大法,栖真天台之道 元院,日誦《黃庭》《大洞》二經,為人致福,數致感應。忽一 日,沐浴入靜凝神,翌日解化。是夕清香馥郁,猿鳥悲 鳴。及就定,但空棺而已。」

應舜臣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舜臣,婺州人,後徙居貴溪。登慶曆間進 士,官至太常少卿、三司判官。極言新法不便,忤王安 石,出知洪州。」

應安道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安道,無為人。重和二年四月,以中奉大 夫充徽猷閣待制,知平江軍府。」

應傃

按《萬姓統譜》:傃字自得,昌國人。六歲能詩,登紹興四 年進士,調烏程尉。議毀淫祠,獨存徐孺子廟。鄰邑有 沈氏兄弟訟財,郡檄傃按實,傃委曲開諭。適沈有子 魁鄉薦,因賦詩儆之,有云:「嘉木灌叢春意好,可憐不 種紫荊花。」兄弟感悟,其爭遂息。官至文林郎。

應孟明

按《宋史應孟明傳》:「孟明字仲實,婺州永康人。登隆興 元年進士第,調臨安府教授。葛邲、王藺薦為敕令所 刪定官,拜大理丞,出知靜江府。光宗即位,召為吏部 員外郎,再遷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。寧宗即位, 拜太府卿,慶元初卒。孟明以儒學奮身,受知人主,官 職未嘗倖遷。韓𠈁胄嘗遣其密客誘以諫官,俾誣趙」 汝愚,孟明不答,士論以此重之。

應㒡

按《宋史應㒡傳》,「㒡字之道,慶元府昌國人。刻志於學。 嘉定十六年,舉進士,為臨江軍教授,入為太學博士, 又遷祕書郎、著作郎,以言罷。淳祐二年,敘復奉祠,遷 宗正寺丞,以言罷,差知台州,遷祕書少監,又遷起居 舍人、吏部侍郎,進翰林學士。八年,授同知樞密院事。 九年,拜參知政事,封臨海郡侯。乞歸田里,以資政殿」 學士知平江府,提舉洞霄宮,寶祐三年卒。

應與權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與權,淳安人。性孝友,嘉定間游太學,以 親老乞歸養。上美其意,授本邑令。公勤廉恕,興學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