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65 (1700-1725).djvu/15

此页尚未校对

掖庭令誣奏前事,遂廢太子慶為清河王,以肇為皇 「太子。」遂出貴人姊妹,載送暴室,同時飲藥自殺。慶時 雖幼,而知避嫌畏禍,太子特親愛慶。及太子即位,是 為和帝,待慶尢渥,諸王莫得為比。慶小心恭孝,自以 廢黜尢畏事慎法,常以貴人葬禮有闕,每竊感恨。竇 氏誅後,始使乳母於城北遙祠。及竇太后崩,慶求上 冢致哀,帝許之。及帝崩,慶號泣前殿,嘔血數升,因以 發病。明年就國。鄧太后以殤帝襁抱,遠慮不虞,留慶 長子祐與嫡母耿姬居清河邸。至秋,帝崩,立祐為嗣, 是為安帝。慶立二十五年薨,子虎威嗣。永初元年,封 慶少子常保為廣川王。常保薨,無子,國除。虎威薨,亦 無子。鄧太后復立樂安王寵子延平為清河王。太后 崩,上清河孝王尊號曰孝德皇。延平薨,子蒜嗣。質帝 崩,立桓帝。甘陵人劉文與南郡妖賊劉鮪交通,訛言 清河王當統天下,欲共立蒜。事發覺,蒜坐貶爵為尉 氏侯,徙桂楊,自殺,國絕。梁冀惡「清河」名,明年乃改為 甘陵。梁太后立安平孝王子經侯理為甘陵王,奉孝 德皇祀。理薨,子定嗣。定薨,子忠嗣。忠薨,嗣子為黃巾 所害。建安十一年,以無後國除。

劉尚

按《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》,「蒼子任城孝王尚,元和元 年封,食任城、亢父、樊三縣。立十八年薨,子安嗣。永元 十四年,封母弟福為桃鄉侯。永初四年,封福弟亢為 當塗鄉侯。安薨,子崇嗣。崇薨,無子,國絕。延熹四年,桓 帝立河間孝王子恭為參戶亭侯博為任城王,以奉 其祀。博薨,無子,國絕。熹平四年,靈帝復立河間貞王」 遜子新昌侯佗為任城王,奉孝王。後魏受禪,以為崇 德侯。

劉方

按:《後漢書章帝本紀》:元和二年詔曰:「安靜之吏,悃愊 無華,日計不足,月計有餘。如襄城令劉方,吏人同聲, 謂之不煩。」雖未有他異,斯亦殆近之矣。方字伯況, 平原人。

劉壽

按《後漢書濟北惠王壽傳》:「壽以永元二年封,立三十 一年薨,子登嗣。登薨,子多嗣。多薨,無子,永和四年,立 戰鄉侯安國為濟北王。安國薨,子次嗣。本初元年,封 次弟猛為亭侯。次薨,子鸞嗣。鸞薨,子政嗣。政薨,無子, 建安十一年,國除。」

劉開

按《後漢書河間孝王開傳》:「開以永元二年封,延平元 年就國,奉遵法度,吏人敬之。永寧元年,鄧太后封開 子翼為平原王,奉懷王勝祀;子德為安平王,奉樂成 王黨祀。開立四十二年薨,子政嗣。政薨,子建嗣。建薨, 子利嗣。利薨,子陔嗣。魏受禪,以為崇德侯、蠡吾侯翼, 元初六年,鄧太后徵濟北、河間王諸子詣京師,奇翼」 美儀容,故以為平原懷王後焉。留在京師歲餘,太后 崩,安帝乳母王聖與中常侍江京等譖翼謀圖不軌, 貶為都鄉侯,遣歸河間。翼於是謝賓客,閉門自處。翼 卒,子志嗣,為大將軍梁冀所立,是為桓帝。梁太后詔 追尊河間孝王為「孝穆星。」建和二年,更封帝兄都鄉 侯碩為平原王,奉翼後。

劉淑

按《後漢書城陽懷王淑傳》,「淑以永元二年分濟陰為 國,立五年薨,無子,國除。」

劉萬歲

按《後漢書廣宗殤王萬歲傳》,「萬歲以永元五年封,分 鉅鹿為國。其年薨,無子,國除。」

劉愷

按《後漢書劉般傳》:「般子愷,字伯豫,以當襲般爵,讓與 弟憲,遁逃避封。永元十年,徵愷,拜為郎,稍遷侍中。愷 之入朝,在位者莫不仰其風行,遷步兵校尉。十三年, 遷宗正,免。復拜侍中,遷長水校尉。永初元年,代周章 為太常,六年,代張敏為司空。元初二年,代夏勤為司 徒。永寧元年,稱疾致仕。安帝親政事,朝廷多稱愷之」 德,詔引愷,拜太尉。視事三年,以疾乞骸骨,許之。卒於 家。

劉毅

按《後漢書劉毅傳》:「毅,北海敬王子也。初封平望侯,永 元中,坐事奪爵。毅少有文辯稱,元初元年拜議郎。」

劉勝

按《後漢書平原懷王勝傳》:「勝,和帝長子也,延平元年 封。立八年薨,無子。鄧太后立樂安夷王寵子得為平 原王,奉勝後,無子。永寧元年,太后又立河間王開子 翼為平原王,嗣安帝廢之,國除。」

劉稱

按:《後漢書劉淑傳》:「淑祖父稱,司隸校尉。」

劉珍

按《後漢書劉珍傳》:「珍字秋孫,一名寶,南陽蔡陽人也。 少好學,永初中,為謁者僕射。永寧元年,遷侍中越騎 校尉。延光四年,拜宗正。明年,轉衛尉,卒官。著誄、頌、《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