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69 (1700-1725).djvu/109

此頁尚未校對

出,榱棟盡覆,父子俱焚死。火息,入視,屍猶覆其父。父 存全體,文詠但餘一股。」

李橒

按《明外史李橒傳》:「橒字長孺,鄞人。萬曆二十九年進 士。授行人,擢御史。四十七年,擢右僉都御史,巡撫貴 州。貴州宣慰同知安邦彥、永寧宣撫奢崇明反,橒與 巡按御史永安、提學僉事劉錫元等百計守禦,孤城 卒定。熹宗進橒兵部右侍郎,尋放還里。」

李朴

按《明外史李朴傳》:「朴字繼白,朝邑人。萬曆二十九年 進士。由彰德推官入為戶部主事,再遷郎中。齊、楚、浙 三黨勢盛,稍持議論者,群譟逐之。朴積憤不平,上疏 言之。疏奏,臺諫皆大恨,連章醜詆,排擊無虛日。帝謫 朴州同知。後黨人益用事,遂以京察落其職。天啟初, 起用,歷官參議,卒。」

李邦華

按《明外史李邦華傳》:「邦華,字孟闇,吉水人。受業同里 鄒元標,以名節自勵。舉萬曆三十二年進士,授涇縣 知縣,有異政。行取授御史,巡按浙江,澄清吏治,部內 肅然。時神宗好貨,中官有所進奉,名為孝順,邦華疏 及之,直聲動朝野。天啟元年,擢右僉都御史,巡撫天 津。五年,為奄黨所劾,削官。崇禎元年,起工部右侍郎」, 改兵部,加尚書。時戎政大壞,邦華銳意清釐,戎政大 飭。諸不逞搆飛語入大內。帝疑,乃落邦華職。十二年, 起南京兵部尚書。以憂去。十五年,起為左都御史。十 七年,李自成陷京師,邦華走文信國祠,投繯卒。

李若星

按《明外史李若星傳》:「若星,字紫垣,息縣人。萬曆三十 二年進士,歷知棗強、真定縣。擢御史,出為福建右參 議,移疾歸。天啟初,召為尚寶少卿,再遷大理右少卿。 三年,以右僉都御史巡撫甘肅。陛辭,發魏忠賢客氏 之奸。明年,忠賢誣若星賄趙南星得節鉞,遂除名,下 河南撫按提問。獄上,杖百,戍廉州。莊烈帝即位,赦還。」 崇禎元年起工部右侍郎,總理河道。尋以病歸,遭父 憂。八年,「流賊」犯息縣,偕知縣劉純慶固守。久之,召為 兵部右侍郎,代朱燮元總督川、湖、雲、貴軍務。福王時, 解職,寓居貴州。桂王召為吏部尚書,未赴,遭亂,死于 兵。

李成名

按《明外史陳伯友傳》:「李成名,字寰知,太原衛人。祖應 時,南京戶部員外郎,以清白著。成名舉萬曆三十二 年進士,授中書舍人,擢吏科給事中。時黨人攻東林, 成名移疾歸,起山東副使。天啟初,遷參政,入為太僕 少卿。四年,擢右僉都御史,巡撫南贛。魏忠賢除其名。 崇禎改元,召拜戶部右侍郎。京師戒嚴,改兵部。召對」 平臺,區畫兵事甚悉;數月而罷,卒于家。

李待問

按《廣東通志》:「待問,字葵孺,南海人。登萬曆甲辰進士, 初授連城知縣,再調晉江。擢禮部主事,調吏部,歷文 選郎中。尋丁內艱,起陞僉都御史,巡撫應天。時魏璫 煽焰,中外冒頌功德,建生祠遍吳中。待問抵江寧,詣 陵畢,即疾馳履任,不肯附媚。崇禎特簡少司農總漕, 璽書褒嘉。先時漕法濡滯,待問為整飭之。漕入淮督」 發,比先年早至數月。越年,拜本部尚書。召對,多所籌 策。以二品考滿廕子,賜銀兩羊酒,隆眷冠諸廷僚。嘔 心竭力,至是遂痿。吏部代疏,奉旨馳驛回。起戶部尚 書,管都御史。未幾,以病終。待問端偉廉恪,敏毅忠孝, 所著有《史涉詩集》、文集。署銓典銓,總漕籌計疏略履 歷。子象蒙,赴闕為父請諡,得賜「忠定。」象蒙應恩廕,移 于其弟。

李流芳

按《明外史李流芳傳》:「流芳,字長蘅,萬曆三十四年舉 於鄉。工詩善書,尤精繪事。天啟初,會試北上,抵近郊, 聞警,賦詩而返,遂絕意進取。四明謝三賓知嘉定縣 事,合唐時升、婁堅、程嘉燧及流芳詩刻之,曰《嘉定四 先生集》。」

李標

按《明外史李標傳》:「標字汝立,高邑人。萬曆三十五年 進士,改庶吉士,授檢討,屢遷少詹事。天啟中,拜禮部 右侍郎,協理詹事府。標師同邑趙南星、魏忠賢黨,因 列之《東林同志錄》中。標懼禍引疾去。莊烈帝登極,即 家拜禮部尚書,兼東閣大學士。崇禎元年三月入朝。 未幾,李國𣚴、來宗道、楊景辰相繼罷去,標遂為首輔」, 累加至少保、戶部尚書、武英殿大學士。五疏乞休,三 年,得請。家居六年,卒;諡「文節。」

李希孔

按《明外史王允成傳》:「李希孔,字子鑄,三水人。萬曆三 十八年進士。授中書舍人,擢南京御史。給事中姚宗 文閱遼東軍排,經略熊廷弼,希孔連疏劾之。泰昌元 年冬,陳時政七事。天啟三年,上《折邪議以定兩朝實 錄》疏,詔付史館參酌。已,又請出客氏于外,請誅崔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