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69 (1700-1725).djvu/45

此页尚未校对

李萬全

按《宋史李萬全傳》:「萬全,吐谷渾部人,善左右射,隸護 聖軍為騎士,累遷至本軍都校,從周祖入汴。顯德中, 為彰武軍節度。宋初,加檢校太尉、橫海軍節度。乾德 中,代歸,太祖數召於苑中宴射。萬全無將略,惟挽強 弓,老而不衰。帝亦以此賞之。」

李穀

按《宋史李穀傳》,「穀字惟珍,潁州汝陰人。舉進士,連辟 華、泰二州從事。晉天福中,擢監察御史。少帝即位,拜 職方郎中,俄轉吏部郎中,罷職。天福九年,少帝親征 契丹,詔許扈從,充樞密直學士。開運二年,出為磁州 刺史。周祖西征,為西南面行營水陸轉運使。關右平, 改陳州刺史。會有內難,急召赴闕。周祖兵入汴,命權」 判三司。廣順初,拜中書侍郎、平章事。顯德初,從世宗 征太原,判太原行府事。師還,進位司空、門下侍郎,監 修國史。二年,議伐南唐,以穀為淮南道行營前軍都 部署。四年,以平壽州,敘功加爵邑。是秋,穀抗表乞骸 骨,罷相,守司空。恭帝即位,進封趙國公。求歸洛邑,從 其請。太祖即位,遣使就賜器幣。建隆元年卒。子吉,至 補闕,拱至太子中允。

李濤

按《宋史李濤傳》,「濤字信臣,京兆萬年人。唐敬宗子郇 王瑋十世孫。祖鎮,臨濮令。父元,將作監。朱梁革命,元 以宗室懼禍,挈濤避地湖南,依馬殷。濤從父兄郁仕 梁為閤門使,上言濤父子旅湖湘,詔殷遣歸京師。後 唐天成初,舉進士甲科,自晉州從事拜監察御史。晉 天福初,改考功員外郎、史館修撰,遷浚儀令,改刑部」 郎中。涇帥張彥澤殺記室張式,奪其妻。式家人詣闕 上訴,濤抗疏請置於法,植笏叩階,聲色俱厲。晉祖不 得已,罷彥澤節制,濤歸洛下。晉祖崩,為洛陽令,遷中 書舍人。會契丹入汴,彥澤入京城,恣行殺害。濤詣其 帳,彥澤曰:「舍人懼乎?」濤曰:「今日之懼,亦猶足下昔年 之懼也。向使先皇聽僕言,寧有今日之事?」彥澤大笑, 命酒對酌,濤神氣自若。漢祖起義至洛,濤自汴奉百 官表入對,以為翰林學士,拜中書侍郎,兼戶部尚書、 平章事。隱帝即位,免歸第。周初,起為太子賓客,歷刑 戶部尚書。恭帝即位,封莒國公。宋初,拜兵部尚書。建 隆二年,濤被病,有軍校尹勳擅斬隊長十人,濤聞之, 力疾草奏。太祖嘉之,詔削奪勳官爵。濤卒,子承休,至 尚書水部郎中。承休子仲容。

李澣

按《宋史李濤傳》:「濤弟澣,字日新,後唐秦王從榮召至 幕中。從榮敗,勒歸田里。久之,起為校書郎,集賢校理。 晉天福中,拜右拾遺,俄召為翰林學士。會廢學士院, 出為吏部員外郎,遷禮部郎中,知制誥,復置翰林,遷 中書舍人,再為學士。契丹入汴,澣陷塞北,嘗逃歸,為 其所獲,防禦彌謹。契丹應曆十二年卒,時建隆三年」 也。澣二子:承確,主客郎中;承續,職方郎中。

李穆

按《宋史李穆傳》:「穆字孟雍,開封府武陽人。父咸秩,陝 西大都督府司馬。穆幼能屬文,有至行,行路得遺物, 必訪主歸之。周顯德初,以進士為郢、汝二州從事,遷 右拾遺。宋初,以殿中侍御史選為洋州通判。開寶五 年,以太子中允召,明年,拜左拾遺,知制誥。五代以還, 詞令尚華靡,至穆而獨用雅正,悉矯其弊。太平興國」 初,轉左輔闕。四年,拜中書舍人。八年,知開封府,剖判 精敏,豪右屏跡。擢拜左諫議大夫、參知政事。九年正 月,晨起將朝,風眩暴卒,贈工部尚書。穆性至孝,母嘗 臥疾,每動止轉側,皆親自扶掖,乃稱母意。居喪思慕, 以至滅性。子惟簡,以父任將作監丞,多才藝,性沖淡, 不樂仕進,去官家居二十餘年,人多稱之。真宗素聞 其有履行,大中祥符七年,召入對,特拜太子中允致 仕。《惟簡子郯》,後為太子中舍。

李肅

按《宋史李穆傳》:「穆弟肅,字季雍,舉進士,登甲科。性嗜 酒,歷博、濮二州從事,遷保靜軍節度推官。詔方下,一 夕與親友會飲,酣寢而卒。嘗作大宋樂章,文甚工。又 作《代周龥答北山移文》《病雞賦》,意皆有所規焉。」

李昉

按《宋史李昉傳》:「昉字明遠,深州饒陽人。以蔭補齋郎。 周顯德二年,宰相李穀征淮南,昉為記室。世宗覽軍 中章奏,愛其辭理明白,已知為昉所作。師還,擢為主 客員外郎,知制誥,集賢殿直學士。宋初加中書舍人。 建隆四年出為彰武軍行軍司馬。開寶二年召還,復 拜中書舍人。太宗即位,加戶部侍郎。太平興國中改」 文明殿學士,遂命參知政事。十一月,拜平章事。端拱 初,布衣翟馬周擊《登聞鼓》,訟「昉居相位,當北方有事 之時,不為邊備,徒知賦詩宴樂」,乃詔罷為右僕射。淳 化二年,復以本官兼中書侍郎、平章事。四年,罷為右 僕射。明年,以特進、司空致仕。朝會宴享,令綴宰相班。 至道元年正月望,上觀燈乾元樓,召昉賜坐於側,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