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69 (1700-1725).djvu/56

此页尚未校对
考證

直學士、知永興軍。衣冠子弟恃蔭無賴者,諮悉杖之,

境內肅然。還,勾當三班院,坐舉吏,降左諫議大夫、權 三司使事。進尚書禮部侍郎,拜樞密副使。遭父喪,起 復,遷戶部侍郎。是時,榷茶法寖壞,乃詔諮、蔡齊等更 議之。諮以前坐變法得罪,固辭,不許,於是復用諮所 變法。卒,諡憲成。

李渭

按《宋史李渭傳》:「渭字師望,其先西河人,後家河陽。進 士起家,為臨潁縣主簿,累官至太常博士。會河決滑 州,天聖初,上《治河十策》。參知政事魯宗道奉詔行河, 奏渭與張君平並為修河都監。未幾,為鄆州兵馬都 監,徙知憲州,又知鳳州兼階、成州鈐轄,遷軍器庫副 使,歷知原、環、慶三州。時詔舉勇略任邊者,李諮以渭」 應詔,徙益利路兵馬鈐轄,領惠州刺史,擢西上閤門 使,徙鄜延路,再遷四方館使。元昊反,貶為尚食使、知 汝州,徙磁州,復降右監門衛將軍、白波兵馬都監,卒。

李餘慶

按《武進縣志》:「餘慶,天聖中知常州,政嚴猛,疾惡如仇, 豪猾吏有犯者,率不得生,吏民震慄如神明。先是,餘 慶偶得疾,有醫者素作姦,常懼為餘慶所發,因乘閒 進利藥,洞泄不已。餘慶心知為醫所中,使人扶舁坐 廳事,召醫立杖殺之,歸臥及席而死。至和元年,王安 石銘其墓。」

李繹

按《宋史李若拙傳》:「若拙子繹,字縱之,舉進士中第,除 將作監丞,累遷尚書屯田員外郎,知華州,擢提點河 北刑獄,權知貝州,三遷本曹郎中,為利州路轉運使。 河北經費不支,仁宗問誰可任者,參知政事薛奎薦 繹,遂徙河北。進刑部郎中、直史館,知延州,改兵部,為 江淮制置發運使。內出絹五十萬匹,責貿於東南,繹」 輒奏罷之。甫半年,漕課視常歲增五之一。遷太常少 卿,再知延州。繹所至稱治,自以久宦在外,意不自得, 作《五知先生傳》,謂「知時、知難、知命、知退、知足」也。嘗兩 知鳳翔府,至是又徙鳳翔,尋為右諫議大夫,卒。

李畋

按《尚友錄》:「畋,華陽人。以孝行為鄉里所稱。初,蜀士知 向學,不樂仕宦,知州張詠敦勉就舉,畋遂登第,累官 知滎州。自號谷子,所著歌詩雜文及《谷子》總百卷,張 詠《語錄》三卷。卒年八十七。」

李之才

按《宋史李之才傳》:「之才字挺之,青社人。天聖八年同 進士出身。為人朴率自信,無少矯厲。師河南穆修,受 《易》。時蘇舜欽輩亦從修學《易》,其專授受者惟之才爾。 修之《易》受之种放,放受之陳摶,源流最遠。之才初為 衛州獲嘉主簿,權共城令,時邵雍居母憂於蘇門山 百源之上,布裘蔬食,躬爨以養父。之才叩門勞之曰: 『好學篤志,果何似』?」雍曰:「簡策之外,未有適也。」之才曰: 「君非跡簡策者,其如物理之學何?」他日,又曰:「物理之 學學矣,不有性命之學乎?」雍再拜願受業。於是示以 《五經》大旨,授《易》而終焉。其後雍卒以《易》名世。之才再 調孟州司法參軍。時范雍守孟,莫之知也。雍初自洛 建節守延安,送者皆出境外,之才獨別近郊。或病之, 謝曰:「故事也。」頃之,雍謫安陸,之才沿檄見之洛陽,前 日遠送之人無一來者,雍始恨知之之晚。友人尹洙 以書薦於中書舍人葉道卿,因石延年致之。延年素 不喜謁貴仕,凡四五至道卿門通其言乃已。道卿薦 之,改大理寺丞,為緱氏令。會延年調兵河東,辟之才 澤州簽署判官,轉殿中丞。丁母憂,甫除喪,暴卒於懷 州官舍,歸葬青社。

李堯輔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堯輔,字彥夫,隨州人。好學,多積書。歐陽 修常造其家,得《昌黎集》六卷讀之,嘗為撰《李氏東園 記》。」

李端懿

按《宋史李遵勖傳》:「遵勖子端懿,字元伯,性和厚,喜問 學,頗通陰陽醫術、星經、地理之學。七歲,授如京副使, 侍真宗東宮,尤所親愛,嘗解方玉帶賜之。稍長,出入 宮禁如家人。七遷濟州防禦使,知冀州,為政循法度, 民愛其不擾。遷華州觀察使,以母喪起復為鎮國軍 節度觀察留後,願終制,許之。服除,提舉集禧觀,出知」 鄆州,尋除寧遠軍節度使、知澶州。卒,諡良定。

李端愿

按《宋史李遵勖傳》:「遵勖子端愿,字公謹,以獻穆公主 恩,七歲授如京副使,四遷為恩州團練使,累進邢州 觀察使,知襄、郢二州,本路轉運使,拜武康軍節度使, 知相州。請歸,除醴泉觀使,以太子少保致仕。哲宗嗣 位,進太子太保。元祐六年卒。子評。」

李端慤

按《宋史李遵勖傳》:「遵勖子端慤,字守道,官左藏庫使, 執獻穆喪,辭起復,詔特給奉,累遷至蔡州觀察使。元 祐中,以安德軍留後卒,諡曰恭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