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69 (1700-1725).djvu/58

此页尚未校对
考證

按《宋史李昌齡傳》:「昌齡從子紘,字仲綱,父克明,仕至

提點廣東刑獄。紘,進士及第,試祕書省校書郎,知歙 縣,歷於潛、剡縣。呂夷簡薦之,改著作佐郎,監丹陽縣 酒稅,舉為御史臺推直官,拜監察御史,遷殿中侍御 史,改鹽鐵判官,歷梓州、陝西、河北路轉運使,遷侍御 史。建言西北久通好,士習安佚,不知戰陣之法。宜擇 良將,練精卒為守禦備。」舉种世衡等數人,及奏罷,貢 餘物遺近臣。遷知雜事,權同判流內銓,為三司度支 副使,除天章閣待制、河北都轉運使,遷刑部郎中、同 知通進銀臺司,進龍圖閣直學士、知秦州,卒。

李緯

按《宋史李昌齡傳》:「紘弟緯,起家三班借職,杜衍薦為 閣門祗候,積勞累遷至河北緣邊安撫副使。韓琦薦 知保州,以左騏驥使、滎州刺史知雄州。治兵頗嚴,不 事廚傳,數與宦者爭利害。積公使錢,貯米三千斛為 常平倉,遷西上閤門使,留再任,卒。子師中,至天章閣 待制。」

李昭述

按《宋史李昉傳》:「昉孫昭述,字仲祖,以父蔭為校書郎。 召試,賜進士出身,為刑部詳覆官,累遷祕書丞。群牧 制置使曹利用薦為判官,知開封縣,特遷尚書屯田 員外郎,知常州,遷為三司度支判官,改河北轉運使, 徙湖南潭州。戍卒憤監軍酷暴,欲構亂。或指昭述謂 曰:『如李公長者何可負』?其謀遂寢。加直史館,徙陝西」 轉運使,糾察在京刑獄,累遷刑部郎中,以右諫議大 夫為河北都轉運使。宣撫使表其能,除龍圖閣直學 士、知澶州。又為樞密直學士、真定府路安撫使、知成 德軍。改龍圖閣學士、知秦州。諫官言「昭述庸懦,不可 負重鎮」,留真定府。居四年,入領三班院,以翰林侍讀 學士知鄭州。未幾,知通進銀臺司,判太常寺,累遷尚 書右丞,疾卒。李氏居京城北崇慶里,凡七世不異。爨 至昭述,稍自豐殖,為族人所望,然家法亦不隳。

李昭遘

按《宋史李昉傳》:「昉孫昭遘,字逢吉,以蔭為將作監主 簿。楊億薦之,召試,授館閣校勘,改集賢院校理。坐失 誤落秩。未幾,復為鹽鐵判官,罷為白波發運使,遷直 史館,判三司理欠司,徙度支判官。使契丹還,降知澤 州。後復直史館,知陝州,歸為三司戶部判官,糾察在 京刑獄,累遷尚書工部郎中,歷知鳳翔、河中、晉州,遷」 管勾登聞檢院,擢天章閣待制、知滄州,徙鄭州,卒。

李冠

按《宋史石延年傳》:「齊州歷城有李冠,舉進士不第,得 同《三禮》出身,調乾寧主簿,卒。有《東皋集》二十卷。」

李奇

按《萬姓統譜》:奇字子正,宜春人。景祐元年登第。嘉祐 中,任職方員外郎。性慷慨,不事產業,悉以祖產分兄 弟,仍戒子孫不得追取。既卒,族人端以詩哭之,有「祖 來產業分兄弟,身後詩書遺子孫」之句。

李英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英,高要人,為欽州推官,死儂寇之難,一 家殲於賊刃者十有三人。贈比部郎中,廟食高要。」

李東之

按《宋史李迪傳》:「迪子東之,字公明,曉國朝典故。獻文 召試,賜進士出身,為館閣校勘,進直集賢院,歷知邢、 漢、廬州、鳳翔府,擢侍御史知雜事,拜天章閣待制,河 北都轉運使,加龍圖閣直學士,知荊南、河陽、澶州,改 集賢院學士,判西京留司御史臺。英宗即位,富弼薦 其學行,復舊職,兼侍讀。請老,自工部尚書拜太子太」 保致仕,再遷少師。熙寧六年卒。

李肅之

按《宋史李迪傳》:「肅之,字公儀,迪弟子也。以迪蔭,監大 名府軍資庫,為御河催綱,通判澶州,擢知德州,提點 開封府界內縣鎮,夔路湖南刑獄。狄青、孫沔交薦之, 徙湖北轉運使,左遷知齊州,改江東、兩浙、河北轉運 使,進度支副使,江淮發運使。神宗初即位,以為右諫 議大夫,知瀛州,遷天章閣待制、知開封府,出知定州」, 還遷三司使,又出知永興軍、青、齊二州。元豐二年,復 知開封,為樞密都承旨,加龍圖閣直學士、知鄆州。四 年,提舉太極觀,卒。

李承之

按《宋史李迪傳》:「迪子承之,字奉世,中進士第,調明州 司法參軍。郡守任情枉法,人莫敢忤,承之獨毅然力 爭之。守憚其言,嘗建免役議,王安石見而稱之。熙寧 初,以為條例司檢詳文字,改京官,檢正中書刑房,察 訪淮、浙常平農田水利差役事,加集賢校理,又察訪 陜西。時郡縣昧於奉法,斂羨餘過制,承之悉栽正其」 數。遷集賢殿修撰,擢寶文閣待制,糾察在京刑獄,出 知延州,入權三司使。蔡確治相州獄,多引朝士,承之 為帝言其險頗之狀,帝始悟。進樞密直學士,坐補吏 不當,降待制、知汝州。未幾,為陝西都轉運使,召拜給 事中、吏部侍郎,復以樞密直學士知青州,歷應天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