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69 (1700-1725).djvu/59

此页尚未校对

河陽、陳鄆揚州而卒。

李及之

按《宋史李迪傳》:「『及之字公達,迪弟之子。由蔭登第,通 判安肅軍。康定中,夏人犯邊,契丹復發兵。及之言契 丹以與夏人甥舅之故,特以此慰其心,姑張虛勢以 疑我,必不失誓好,願毋過虞』。已而果然。徙通判河南 府,知信州,入判刑部。嘗撰次唐史有益治體者,為《君 臣龜鑑》八十卷。」王堯臣上其書,并表其學行。韓琦亦 以館職薦之。召試,除直祕閣。歷開封府判官,知涇、晉、 陝三州,以大中大夫致仕,卒。子孝壽、孝稱。

李敏之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敏之,字仲通,迪之後。博學好古。母疾,衣 不解帶者累月。及居喪,毀哀過甚。以蔭歷補瑞金縣 主簿。會劇賊戴小人亂,敏之平之。遷衛尉寺丞,為江 寧縣,有循吏風。」

李關

按《尚友錄》:關,海陽人。早喪父,事母至孝,通《春秋》餘經, 諸子皆知其大略。隱居不仕,以教授郡邑子弟,貧者 助其筆札,尤精醫術,鄉人賴之,號「北源先生。」有文集。

李壽朋

按《宋史李若谷傳》,「若谷子淑,淑子壽朋,字延老。慶曆 初,與弟復圭同試學士院,賜進士出身,判吏部南曹, 遷群牧判官,擊斷敏甚。皇城卒邏其縱游無度,出知 汝州,以饑歲營州廨勞民,降為荊門軍。歷開封府推 官、戶部判官,知鳳翔府、滄州。司馬光出使,薦其能,加 直史館,入直舍人院、同修起居注,進戶部、鹽鐵副使。」 性疏雋任俠。奉祠西太一宮,飲酒食肉如常時,暴得 疾卒。

李復圭

按《宋史李若谷傳》:「若谷孫復圭,字審言,通判澶州,知 滑州,徙相州、涇州,歷湖北、兩浙、淮南、河東、陝西、成都 六轉運使。熙寧初,進直龍圖閣、知慶州。夏人築壘於 其境,不犯漢地。復圭貪邊功,遣將襲擊,致士卒死傷, 邊民流離。謫保靜軍節度副使。歲餘,知光化軍,召判 吏部流內銓,知曹、蔡、滄州,還為鹽鐵副使,以集賢殿」 修撰知荊南,卒。

李陽孫

按《萬姓統譜》:陽孫,崇仁人。慶曆初為豐州簿,官滿徒 走而歸。晏殊深器重之,贈以詩曰:「不忍與君別,憐君 仁義人。三年官滿後,依舊一家貧。」

李謹交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謹交,成都人。幼穎異,讀書輒能暗誦,父 師怪而器之。年十四舉進士,仁宗命中黃門引入內, 賜坐,嘗進牡丹詩,官至鄂州觀察推官。」

李繼和

按《宋史李繼和傳》:「繼和,開封人。以父任為內侍黃門, 慶曆中為河北西路承受,累遷宣慶使、文州團練使, 入內副都知,卒。子從善。」

李士燮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士燮字和甫,初名梁,登慶曆六年第,後 改今名。為人剛正不撓,所至吏民畏愛。嘗知彬州,人 未嘗見其有笑容。仕至職方郎中。」

李覯

按《宋史李覯傳》:「覯字泰伯,建昌軍南城人。親老,以教 授自資,學者常數十百人。皇祐初,范仲淹薦為試太 學助教,上《明堂定制圖》。嘉祐中,用國子監奏,召為海 門主簿,太學說書而卒。子參魯,熙寧中,詔以為郊社 齋郎。」

李憲

按《宋史李憲傳》:「憲字子範,開封祥符人。皇祐中,補內 黃門,稍遷供奉官。神宗即位,歷永興、太原府路走馬 承受。數論邊事,為熙河經略安撫司幹當公事。按視 鄜延軍,還為入內內侍省押班,幹當皇城司。元豐中, 為涇原經略安撫制置使,進景福殿使、武信軍留後。 夏人入蘭州,憲破之,坐妄奏功狀,罷內省職事。哲宗」 立,改永興軍路副都總管、提舉崇福宮。御史中丞劉 摯論之,降宣州觀察使,又貶右千牛衛將軍、分司南 京。居陳州,卒。紹聖元年,諡忠敏。

李渤

按《萬姓統譜》:渤,樂昌人。嘉祐初進士。世業儒,郡人尊 之,稱為夫子。嘗試南昌,作《伯夷風賦》,中魁。時有詩云: 「嶺北嘗聞夫子號,江西曾振伯夷風。」弟巖,以上書召 見,賜同進士。後渤知白州,巖知象州。

李時亮

按《萬姓統譜》:時亮,博白人。嘉祐中舉進士,累官知廉 州,有能聲。嘗獻平邊十策及疏時政得失,神宗喜之, 累檢校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。時亮善屬文,尤長於 詩,與陶弼賡和,號《李陶集》。

李惟幾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惟幾字幾道,河內人。嘉祐間,知海鹽。歲 薦飢,數上書請官錢貸民,濬溝洫,樹木閘,置鄉底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