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69 (1700-1725).djvu/63

此頁尚未校對

李享伯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享伯字安正,龍溪人。登治平第,調福之 懷安尉,累遷奉議郎,知廣州東莞縣。縣有盜,累攻莫 敢誰何,享伯掩捕之。以功遷朝散郎、知梧州。興學勸 士。再轉朝奉大夫,用薦知澧州。崇寧間,遷永州團練 使,知全州,諸蠻皆服其威名。終忠州防禦使。年踰六 十,即掛冠歸。」

李受

按《宋史李迪傳》:「李受者,字益之,長沙瀏陽人也。仕於 治平中,至右諫議大夫、天章閣待制。神宗立,進給事 中,龍圖閣直學士,拜刑部侍郎,致仕卒。」

李子筠

按《萬姓統譜》:子筠為餘姚主簿,號李水晶。初,有茶商 航海,與海舶相遭,更相疑為盜,鉦鼓交鳴,格𩰚殺傷 十餘人,繫理蕭山,吏求主名不能得,連歲不決。時趙 抃守越,檄子筠治之。子筠曰:「犯時不知,在律勿問。」具 開于州,杖而遣之。抃以為處議當于法也,甚任之。

李中師

按《宋史李中師傳》:「中師,字君錫,開封人。舉進士,陳執 中薦為集賢校理,擢度支判官,為淮南轉運使,徙河 東,入為度支副使,拜天章閣待制,陝西都轉運使,知 澶州、河南府。召權三司使,龍圖閣直學士,復為河南。 用法深刻煩碎無大體,惟厚結中人。初,神宗嘗對宰 相稱其治狀,富弼曰:『陛下何從知之』?帝默然。中師御」 弼沮己,及再至,弼已老,乃籍其戶,令出免役錢與民 等,又希司農指,多取餘視他處為重,洛人怨之。

李定

按《宋史李定傳》:「定字資深,揚州人。少受學於王安石, 登進士第,為定遠尉、秀州判官。熙寧二年,召至京師, 拜太子中允、監察御史裏行,知制誥。御史陳薦疏:定 頃為涇縣主簿,聞庶母仇氏死,匿不為服。安石力主 之,改為崇政殿說書。八年,加集賢殿修撰,知明州。元 豐初,召拜寶文閣待制、同知諫院,為御史中丞,劾蘇」 軾,竄之黃州。遷翰林學士。坐論府界養馬事失實,罷 知河陽,留守南京。召為戶部侍郎。哲宗立,以龍圖閣 學士知青州,移汝寧府。言者爭暴其前過,又謫居滁 州。元祐二年,卒。

李常

按《宋史李常傳》:「常字公擇,南康建昌人。擢第,調江州 判官,宣州觀察推官。熙寧初,為祕閣校理。王安石與 之善,以為三司條例檢詳官,改右正言、知諫院。安石 立新法,常預議,不欲青苗收息。至是,疏言:『條例司始 建,已致中外之議。至於均輸、青苗,傅會經義,何異王 莽猥析《周官》。安石見之,遣所親密諭意,常不為止。又』」 言「州縣散常平錢,實不出本,勒民出息。」神宗詰安石, 安石請令常具官吏主名,常以非諫官體。落校理,通 判滑州。歲餘,復職,知鄂州,徙湖、齊二州,淮南西路提 點刑獄。元豐六年,召為太常少卿,遷禮部侍郎。哲宗 立,改吏部,進戶部尚書。轉對,上七事。時役法差、免二 科未定,常謂:使民俱出貲則貧者難「辦,俱出力則富 者難堪,各從其願,則可久爾。」乃折衷條上之。拜御史 中丞,出知鄧州,徙成都,行次陝,暴卒。

李南公

按《宋史李南公傳》:「南公字楚老,鄭州人。進士及第,調 浦江令。熙寧中,提舉京西常平,提點陝西河北刑獄, 京西轉運副使,入為屯田員外郎。南公有女皆適人, 而同產女弟年三十不嫁,寄他妹家,為御史所論,罷, 主管崇福宮,為河北轉運副使,加直祕閣,知延安府。 夏人犯涇原,南公出師擣其虛,夏人解去。擢寶文閣」 待制、知瀛州,拜戶部、吏部侍郎、戶部尚書,歷知永興 軍、成都、真定、河南府、鄭州。擢龍圖閣直學士,致仕,卒。 子譓。

李之純

按《宋史李之純傳》:「之純字端伯,滄州無棣人。登進士 第,熙寧中為度支判官、江西轉運副使,徙成都路轉 運使,秩滿復留,凡數歲始還朝。神宗勞之曰:『遐方不 欲數易大吏,使劍外安靖,年穀屢豐,以彰朝廷綏遠 之意,汝知之乎』?」以為右司郎中,轉太僕卿。元祐初,加 直龍圖閣、知滄州,召為集賢殿修撰、河北都轉運使, 進寶文閣待制、知瀛州,俄以直學士知成都府,還為 戶部,三遷御史中丞。董敦逸、黃慶基論蘇軾託詞命 以毀先帝,蘇轍以名器私所親,皆以監司罷之。純疏 其誣罔,以疾改工部尚書。紹聖中,劉拯劾其阿附,出 知單州,卒。

李惇頤

按《萬姓統譜》:「惇頤,字子修,陽信人。熙寧中,青苗法行, 計息推賞,否則黜秩,吏畏罪希進,欲散惟恐不多。惇 頤知祥符縣,獨貸三之一,宰相怒甚,遂通判廣信軍。」

李深

按《萬姓統譜》,「深字叔平,光澤人。父誥,慶曆進士登第, 官至太常博士。」陳瓘稱其「真率樂易,有古人風。」深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