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69 (1700-1725).djvu/84

此页尚未校对

李瞻

按《金史李瞻傳》:「瞻,薊州玉田人。遼天慶二年進士,為 平州望雲令。張覺據平州叛,以瞻從事。宗望復平州, 覺亡去,城中復叛,瞻踰城出降,其子不能出,為賊所 害。宋王宗望嘉之,承制以為興平府判官。天會三年, 遷大理少卿,從宗望南伐,為漢軍糧料使。四年,金兵 圍汴,宋人請割河北三鎮,瞻與禮部侍郎李天翼安」 撫河北東西兩路,略定懷、濬、衛等州,衛湯陰等縣。七 年,知寧州,累遷德州防禦使。為政寬平,民懷其惠,相 率詣京師請留者數百千人。貞元三年,遷濟州路轉 運使,改忠順軍節度使。正隆末,盜賊蜂起,瞻增築城 壘為備,蔚人賴之以安。大定初,卒於官。

李成

按《金史李成傳》:「成字伯友,雄州歸信人。宋宣和初,累 官淮南招提使,聚眾為盜,宋遺兵破之,遂歸齊,累除 知開德府。齊廢,再除安武軍節度使。宗弼再取河南, 奏成為河南尹。嘗取官羨粟充公費,坐奪兩官。正隆 閒,起為真定尹,封濟國公,卒。」

李上達

按《金史李上達傳》:「上達字達道,曹州濟陰人。在宋時, 以蔭補官,累東平府司戶參軍。撻懶取東平,上達給 軍須,號辦治。齊國建,為吏部員外郎,攝戶部事。齊國 廢,以河南與宋人,上達隨地入宋。宗弼復取河南,上 達為同知大名尹,按察陝西、河南。是時關陜、蒲、解、汝、 蔡民饑,上達輒以便宜發倉粟賑百姓。累遷知山東」 西路轉運使,卒官。

李老僧

按《金史李老僧傳》:「老僧舊為將軍司書吏,與大興國 有親,素相厚。海陵秉政,興國屬諸海陵,海陵以為省 令史。及將舉事,使老僧結興國。興國取符鑰,納海陵 宮中,成弒逆。海陵既立,以老僧為同知廣寧尹事,賜 名惟忠,改延安府同知。大定二年,與兵部尚書可喜 謀反,誅。」

李通

按《金史李通傳》:「通以便辟側媚,得幸於海陵,累官右 司郎中,遷吏部尚書。請謁賄賂,輻輳其門。頃之,拜參 知政事。海陵恃累世彊盛,欲大肆征伐,以一天下。通 揣知其意,遂與張仲軻、馬欽、宦者梁珫近習群小輩, 盛談江南富庶子女玉帛之多,逢其意而先道之。海 陵信其言,以通為謀主,遂議興兵伐江南。六年,海陵」 使通喻旨,宋使徐度等,進拜右丞。世宗即位於東京, 改元大定。海陵謀北歸,遇弒,都督府以南伐之計,皆 通等贊成,殺之。

李慶嗣

按《金史李慶嗣傳》:「慶嗣,洛人。少舉進士不第,棄而學 醫,讀《素問》諸書,洞曉其義。天德間,歲大疫,廣平尤甚, 貧者往往闔門臥病,慶嗣㩦藥與米分遺之,全活者 眾。慶嗣年八十餘,無疾而終。所著《傷寒纂類》四卷,《改 證活人書》二卷,《傷寒論》三卷,《針經》一卷,傳於世。」

李石

按《金史李石傳》:「石字子堅,遼陽人,貞懿皇后弟也。先 世仕遼為宰相,高祖仙壽嘗脫遼主之舅於難,遼帝 常以李舅目之。父雛訛只,桂州觀察使。石敦厚寡言。 天會二年,授世襲謀克,為行軍猛安。八年,除禮賓副 使,轉洛苑副使。天眷元年,為汴京都巡檢使,歷大名 少尹,累官景州刺史。海陵遷都燕京,石隨例入見,除」 興中少尹,託疾還鄉里。世宗留守東京,石巡察城中。 《大定》元年,以定策功,為戶部尚書,無何,拜參知政事。 世宗納石女後宮,生鄭王永蹈、衛紹王永濟,是為元 妃李氏。三年,石罷為御史大夫。久之,封道國公。六年, 上幸西京,石與少詹事烏古論三合守衛中都宮闕。 七年,拜司徒兼太子太師。石司憲,既久年寖高,奏對 不稱旨,以太保致仕,進封廣平郡王。十六年,薨。子獻 可、《逵可》。

李晏

按《金史李晏傳》:晏字致美,澤州高平人。皇統六年,登 經義進士第,調岳陽丞,轉遼陽府推官,歷中牟令。世 宗識其才名,召為應奉翰林文字,五遷祕書少監,除 西京副留守。世宗謂侍臣曰:「翰林舊人,少新進士,類 不學,詔赦冊命之文,鮮有能者。」左右舉晏,於是召為 翰林直學士,擢吏部侍郎,俄為中都路推排使,遷翰 林院侍講學士,兼御史中丞。世宗不豫,命宿禁中,一 時詔冊皆晏為之。章宗立,晏畫十事以上,皆採納之。 改禮部尚書。越二年,授沁南軍節度使,久之,致仕。明 昌六年,詔除其子仲略為澤州刺史。承安二年卒。

李革

按《金史李革傳》:「革字君美,河津人。父餘慶,三至廷試, 不遂,因棄去。革,大定二十五年進士,調真定主簿,察 廉遷韓城令,同知州事。納富商賂,以歲課軍須配屬 縣,革獨不聽,提刑司以為能。遷河北東路轉運都勾 判官,太原推官。丁母憂,起復,遷大興縣令、監察御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