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:Gujin Tushu Jicheng, Volume 369 (1700-1725).djvu/87

此页尚未校对

李守賢

按《元史李守賢傳》:「守賢字才叔,大寧義州人也。祖小 字放軍,嘗從金將攻宋淮南。金大安初,守賢暨兄庭 植、弟守正、守忠、從兄伯通、伯溫歸款於太師國王木 華黎,入朝太祖於行在所,守賢授錦州臨海軍節度 觀察使,遷河東南路兵馬都總管。歲戊子,朝於和林, 知平陽府事,兼本路兵馬都總管。太宗南伐,會師圍」 汴,留守賢屯嵩、汝。金兵十餘萬保少室山、太平寨,守 賢以三千人介其中,度其帥完顏延壽無守禦之才, 正月望夕,潛遣輕捷者數十人,緣崖蟻附以登,殺其 守卒,遂大縱兵入,破之,諸寨望風俱下。守賢未嘗妄 殺一人,關東、洛西遂定。甲午,卒。子彀嗣,授河東道行 軍萬戶,兼總管。中統三年,改河東路總管,移京兆路, 加昭勇大將軍。未幾,轉洺磁路。至元七年卒。子十一 人。伯溫,見《忠義傳》。

李楨

按《元史李楨傳》:楨字幹臣,其先西夏國族子也。金末, 楨以經童中選入為質子,以文學得近侍,太宗嘉之。 十年,從大將察罕下淮甸,楨以功授軍前行中書省 左右司郎中。楨奏尋訪天下儒士,令所在優贍之。十 三年,師圍壽春,天雨不止,楨言於察罕曰:「請退舍數 里,身往招之。」遂單騎入敵壘,曉以利害,明日與其將 三人率眾來降,授「襄陽軍馬萬戶」,卒。

李邦瑞

按《元史李邦瑞傳》:「邦瑞,字昌國,京兆臨潼人。嘗被掠, 逃至太原,為金將小史,從守閻漫山寨。國王木華黎 攻下諸城堡,金將走,邦瑞率眾來歸,復居太原。庚寅, 受旨使宋,至寶應,不得入。未幾,復命往,道出蘄黃,宋 遣賤者來迎,邦瑞怒叱出之。宋改命行人,乃議如約 而還。太宗慰勞,因奏干戈之際,宗族離散,乞歸,尋訪」 親戚或以隸諸部者,悉歸之。甲午,從諸王闊出經略 河南,凡所歷河北、陝西州郡四十餘城,繪圖以進,授 金符、宣差、軍儲使。乙未,卒。子榮。

李璮

按《元史李璮傳》:「璮小字松壽,濰州人,李全子也。或曰, 璮本衢州徐氏子,父嘗為揚州司理參軍,全蓋養之 為子云。太祖十六年,全叛宋,舉山東州郡歸附,太師、 國王孛魯承制拜全山東淮南楚州行省,而以其兄 福為副元帥。太宗三年,全攻宋揚州,敗死,璮遂襲為 益都行省,仍得專制其地。憲宗七年,命璮取漣、海數」 州,璮遂發兵攻拔漣水相連四城,大張剋捷之功。中 統元年,世祖即位,加璮江淮大都督,詔蒙古、漢軍之 在邊者,咸聽節制。三年四月,以宋賈似道誘總管張 元、張進等書來上。蓋璮專制山東三十餘年,前後所 奏凡數十事,皆恫疑虛喝,挾敵國以要朝廷,而自為 完繕益兵計。初以其子彥簡質於朝,而僭為私驛,自 益都至京師質子營。至是,彥簡遂用私驛逃歸,璮遂 反,還攻益都,甲午,入之。民皆入保城郭,或奔竄山谷, 自益都至臨淄數百里,寂無人聲。壬子,璮盜據濟南, 癸酉,命史樞、阿朮帥師赴濟南,璮眾出掠,官軍邀擊, 大敗之,璮退保濟南。五月庚申,築環城圍之,璮日夜 拒守,城中以人為食,各什伯相結,縋城以出。璮知城 且破,乃手刃愛妾,乘舟入大明湖,自投水中,水淺不 得死,為官軍所獲,遂與蒙古軍官囊家并誅焉。

李昶

按《元史李昶傳》:「昶字士都,東平須城人。父世弼,更名 彥。興定二年,父子廷試,昶以《春秋》中第二甲第二人, 世弼中第三甲第三人,父子褒貶各異,時人以比向、 歆,而世弼遂不復仕,晚乃授東平教授以卒。昶釋褐 授孟州溫縣丞。至大改元,為鄭州河陰簿。國兵下河 南,奉親還鄉里,行臺嚴實辟授都事。實卒,子忠濟嗣。」 陞昶為經歷。居數歲,忠濟怠於政事,昶去官,杜門教 授。歲己未,世祖伐宋,聞昶名,召見。明年即位,召至開 平,訪以國事,昶知無不言。時徵需煩重,行中書省科 徵稅賦,昶移書時相,為蠲逋戶之賦。中統二年春,內 難平,昶上表賀,因進《諷諫》,世祖稱善久之。世祖嘗燕 處,望見昶,輒斂容曰:「李秀才至矣。」其見敬禮如此。會 嚴忠濟罷,以其弟忠範代之,忠範表請昶師事之,特 授翰林侍講學士,行東平路總管軍民同議官。昶條 十二事,划除宿弊。至元元年,遷轉之制行,減併路府 州縣官員,於是謝事家居。五年,起為吏禮部尚書,品 格條式,選舉禮文之事,多所裁定。凡議大政,宰相延 置上座,傾聽其說。八年、授山東東西道提刑按察使。 未幾致仕。二十六年卒。

李俊民

按《元史李俊民傳》:「俊民字用章,澤州人。得程氏傳受 之學。金承安中,舉進士第一,應奉翰林文字。未幾,棄 官不仕,教授鄉里,隱於嵩山,俄復隱於西山。隱士荊 先生授以邵雍皇極數。世祖召之,延訪無虛日,還山 死,賜諡莊靖先生。」

李冶